爸爸妈妈和我,都不招人疼?
到了正式搬家的日子,一一清楚地记得是很早很早的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就喊她起床、给她穿好衣服了。去看房子是在夏天,而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北方小城,一旦立秋就立马进入秋天,尤其还是凌晨,一一走出家门的时候已经能感受到冷风了。搬家是一一的二姑一家帮忙搬的,因为二姑夫有一辆很大的面包车。
二姑是二爷的女儿,二爷是一一爷爷的亲兄弟,爷爷在家里排行老大,结果爷爷结婚也最早,爸爸就和爷爷一样,在全家也排行老大。二姑夫是当时村里首批“出去”的年轻人,“出去”就是老一辈对于年轻人离开村子去城镇里打拼谋生的说法。二姑夫还不能用“谋生”来形容,因为生活并没有那么不容易,反而可以说在外人眼里看来是顺风顺水。二姑夫头脑灵光,认识的朋友也多,先是因为开车技术好,和朋友们合伙开车跑运输,赚的钱很多,就在城里租了大房子,和二姑生活在城里。二姑也有手艺,会理发,就在城里一家理发店打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很不错,要不然怎么能买车呢?要不然爸爸怎么没有车呢?
二姑夫边帮着搬东西,边和爸爸说:“大哥,我和燕儿打算开一个烟酒超市,鹏飞他媳妇娘家原先就是干这个的,有门路。你和大嫂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入一股?”
爸爸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怎么突然不开车了,要开店?”
二姑夫嘿嘿一笑,“燕儿有了,理发店那地方对小孩儿不好,我就不想让燕儿在那儿干了。”
“我这几年和鹏飞一起跑运输也累,反正这两年我也挣了点儿钱,鹏飞说他想把车卖了,和他老丈人、小舅子一起搞名烟名酒,问我要不要一起。我觉得大哥你刚去城里,工作说多也不少,但肯定是受苦卖力气,不如我们大家一起,反正都是亲戚。”
爸爸没说话,妈妈听到了:“呀,燕儿啥时候有孩子了?好事儿啊!”
“但是吧,你大哥对做买卖这一类一窍不通。我们也没钱,咋入股?”
“那大哥去城里打算做点儿啥呀?”二姑夫关切地问到。
“继续搞装修吧。”妈妈回答,“在村里这几年,我和你大哥就不只是忙忙地里的事情,还帮村里几户人家做过装修,也算是懂一点儿了。”
二姑往车上搬衣服:“哦,大哥这几年还会装修的技术了?那我们新店也能让大哥帮帮忙!”爸爸一直没说话,但对妹妹的话投去肯定又可靠的眼神,同时把那一大摞衣服接过去,说“燕儿你上车吧,外面儿冷”。二姑点点头,拉上了外套的拉链儿,刚打开副驾驶的车门,又偷偷地问妈妈,“这大伯和大伯母咋一直没出来送送你们?眼看快搬完了。”
妈妈看了一眼爸爸,故意大声地说:“送啥送?反正盼着我们搬走,好赶快让二儿子把新媳妇儿娶进来!”
爸爸瞪了一眼妈妈,妈妈哼了一声,停顿几秒钟后和二姑说,“这么早,就没惊动两个老人。谁让那天让风水先生算搬家日子,算出一个这么早的时间,还受累你和张飞了。”
一一坐在车里,茫然地看着车外的大人们忙忙碌碌又唠唠叨叨。这时候二姑夫从车门外探进脑袋来,快乐地问:“一一,怎么不下车,去和爷爷奶奶说声再见呢?你爷爷说不定还给你包了红包嘞!”一一摇摇头。妈妈说话了:“一一别下车,外面凉。”二姑也赶紧上了车。
其实,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一都不清楚,她毕竟是一个会给自己脑子里播放电视剧的小姑娘,所以经常对真实世界不专心。只是那一天,一一听懂了一句话。
爷爷指着一一对妈妈说,“这小孩儿,到底也比不上老二媳妇儿肚子里的娃!”妈妈当时说了什么,一一不知道,因为听到这句话后,一一就控制不住自己冲出爷爷奶奶那屋,跑回爸爸妈妈的屋里去了。当时哭了吗?一一已经记不清了,但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气得发抖,冷静下来之后,心里又有点害怕,“我可一直没做过这么不礼貌的事情。”一边又有点骄傲,想起电视机里经常会演,女生生气之后夺门而出,人们这时候就会追出去道歉,没想到自己这么小就这么勇敢地做抗争,但是爷爷奶奶肯定不会道歉。一边还有一点不明白,明明自己4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还会教自己写名字,自己学会写爷爷的名字后,爷爷还很开心地笑了,怎么刚刚就说自己笨呢?
7岁的小孩子,自动把“比不上”等同于“笨”了,而自己又不笨,在同村的小孩子中,自己永远都是算数算的最快的,不像隔壁家的洋洋,洋洋经常被老师说笨,因为他都不会从100倒着往回数数。幼儿园老师还说自己不用读学前班,可以直接读小学了,“我根本不笨啊!”一一正气呼呼地想呢,妈妈进来了。
一一看到妈妈的眼睛红了。本来不想哭的,可是一一突然觉得鼻头酸酸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忍住了。
妈妈摸摸一一的头,轻声问:“一一,你想去城里读小学吗?”
一一没有思考,点点头。
一一还记得,那天爸爸回来的很晚,晚上爸爸和妈妈也聊到很晚,不能说完全是聊,其实还有小吵。
然后,爸爸妈妈就带着一一去看新房子了,那个照太阳很不容易的小南房,那个在一一眼里看来很崭新的大房子。
爸爸妈妈在租房那天已经量好了尺寸,房间太小,根本摆不下村里面的大沙发,但二姑买了一个小沙发送给了一一的爸爸妈妈,当做搬家的贺礼。村里的其他家具也都搬不走,只能带走一些衣服、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但光这些也差不多塞满了后备箱。东西都搬完了,妈妈拿出一个锅,笑着说:“饼也烙上了!”
爸爸从爷爷奶奶屋里出来了,上车了,说:“出发吧!”
二姑夫也上车了。车子开动了。
一一看着倒退的树,看着天一点点亮起来了,车子转弯,马上就要看不到爷爷奶奶的房子了,但就是没看到爷爷奶奶的身影。
王一一努力回忆,到底有没有看到爷爷奶奶呢?真没想起来。反倒想到了后面几年和爸爸妈妈又搬了很多次家的场景,从小农村到大城镇,从小城镇到大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北京,其实都和第一次差不多——妈妈小心翼翼端着的锅,锅里只烙了一边的饼,车窗外倒退的树,还有一点点亮起来的天空。
人生兜兜转转,起点竟是爸爸妈妈聊到很晚的那一天。
很多年后,一一才在饭桌上听到,喝酒到有点微醺的爸爸,真心实意地对妈妈表示赞赏和感谢,也才明白当年的搬家,和爷爷奶奶小吵一架只是导火索。是妈妈,坚持要给一一更好的教育、更广阔的平台;所以很早就开始建议爸爸与奶奶分家然后搬到城镇里去。爸爸本来一直认为在村里也可以培养好小孩,本本分分经营一亩三分地也能过好小日子,还能照顾爷爷奶奶。结果,因为二叔母婚前就有了小孩,着急结婚,二叔着急向爷爷奶奶要婚房;爷爷奶奶本来就有点偏心小儿子、还听说二叔母怀的是男孩儿,对妈妈态度就更差,也不知为何爷爷就说出那样一番言论,明明小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已经觉得大孙女比不上“小孙子”了。
命运捉弄人啊,二叔最后生了三个小孩,都是小妹妹。
“爷爷奶奶不疼爸爸,姥姥姥爷不疼妈妈,我就是没人疼的小臭屁!他们不爱我,我也不爱他们!”大概十几岁时,有一次王一一这样对妈妈喊到,被妈妈狠狠打了一巴掌。
然后,妈妈给一一讲,小时候一一营养跟不上,爷爷是怎么辛苦地去别人家里买牛奶、买羊奶,奶奶是怎么样忍着关节疼还给一一做小衣服小鞋子,姥姥又是多么辛苦地骑着自行车从另一个村子里赶来送鸡蛋,姥爷又是怎么样地大晚上带一一跑医院看医生……
然后,妈妈眼睛红了,“爸爸妈妈都是被爱着的,一一更是被爱着的,但是我们更要自力更生!”
爸爸这时候深深地吐了一口烟圈儿,说:“人在做,菩萨看得见。孝敬老人天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