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嗜好品的对线成果
(持续更新中) 原本是对电影《酒精计划》的一些评论,和平交流中却出现了一位跳梁小丑。 怎么办呢?只好“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弱必辱” (笑 视频评论原文如下: “每次看到那些因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等“优良作风”而自得并通过贬低他人而获得一丝精神胜利的言论都很想笑。遥想自己在小学2年级的时候也因为“从不吃辣条这种垃圾食品”而产生过在高人一等的错觉。当然可乐照喝薯片照吃不误:毕竟和自己沾边的事那就是理所当然的合理。其实这种通过给自己主动戴上一层物质枷锁和精神贞操裤来显示优越的行为完全可以再卷一卷:微博抖音?从来不刷;游戏电视剧?不玩不看;熬夜不熬,辛辣油腻食物不沾……我期待能见证一位互联网圣人的诞生。”
然后就是和评论区正常网友讨论了两句 “抽烟和喝酒不是一个人的事啊. 吃薯片喝可乐又不会影响到别人 [笑哭]” ———from VINCENT1787 回复:“说到点上了。“影响到别人”才是应该被谴责的,而不是去谴责烟酒这类载体。在这点上二手烟和吃薯片的咔嚓声并无本质区别。”
针对上文,一阵重量级粉墨登场时的锣鼓喧天 原文如下: “不谴责烟酒?酒先不说,你就说烟,烟除了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按你所谓的本质来说和毒品也没区别,为啥不禁了?薯片至少能补充能量。烟呢,除了让你牙齿变黑得肺癌,还能干啥?烟的包装还做的这么喜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啥好东西。可以学一下他国把包装设计一下,把啥肺癌,畸形宝宝图片放上去,少抽点烟。不过,可乐呢?喝可乐也影响别人了吗(唐式表情)你能因为不吃垃圾食品而觉得高人一等也确实逆天,什么牛叉的教育理念?自己还吃垃圾食品,知行不一的典型啊。” ———from nobody cares
本人回复如下(评论字数限制共分三段) 目录: 第一段:仿写与吐槽 第二段:定义与总结 第三段:带有攻击性的解释与致谢 “第一段” 您这稀碎的逻辑和前言不搭后语的表达看得人脑壳 疼。姑且试着辩一辩吧。要是看不懂也不用急,好好说我也愿意详细解释解释。 上来第一句就是重量级。烟酒咖啡这三大嗜好品在您的描述间实现了互相代换的同时,任何带有通过自毁(个人定义)来获得愉悦的产品都被定义成了毒品。我先模仿着来一段:“脂质就先不说,你就说糖,非必要摄入的糖分除了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中略)和毒品也没什么区别,为啥不禁了?烟至少能提供镇定作用并提高一点集中力。非必要摄入的糖呢,除了提高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还能干啥?甜食的包装还这么喜庆(中略),少吃点糖。” 仿写这段就是纯纯折磨……还不能改这稀烂的表达和结构…… “第二段” 言归正传,为什么不禁?因为不会像毒品那样造成社会危害啊。所以在国家层面上会用增加此类嗜好品的赋税并形成劝阻风气来限制,而不是像上文这般穷尽毕生所学所想最后得出个“都给禁了!”的结论。(虽然两者长得很像但不能都用来装答辩.jpg) 回到正题。既然但凡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类都能理解嗜烟、酒、糖等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为何还是前赴后继地以身犯险呢?用阳寿换快乐呗。谁不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奈何这番有点上头。这个甜甜圈所含的脂质和糖分真的是你身体必须的吗?好吃就完事了!我知道我的身体正在被我自己伤害,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需要做的不是去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而是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损害到他人。我抽烟,看到吸烟区外又被吸烟者薰到皱眉的无辜者,我愿意帮他/她去劝阻、谴责吸烟者;我不嚼槟榔,遇见一个规规矩矩地嚼槟榔的陌生人,我也不去向他科普那些烂大街的尝试来获得优越感。我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我自己那些带有自毁性的爱好不会伤害到其他人,仅此而已。至于那些所谓的嗜好鄙视链或者咒我早死的言论?I don‘t give a F**K。 “第三段” 说起来全篇对我伤害最大的就是那个低能emoji……上次看所谓b站小学生6连的emoji还觉得挺乐,结果出现在自己的评论区下边就开始犯恶心了……咱还是用纯文字交锋吧,这东西一出来像极了别人对着你小嘴抹蜜疯狂输出你却只能挤出“笨蛋”两个字般憋屈。 评论的最后一段把全篇的精彩程度提上了高潮。首先承认,你在逻辑上打败了小学二年级时候的我,就算不说光宗耀祖也得赞上一句可喜可贺。我引用自己这段错误的想法是想嘲讽那些自己生活里坏习惯一堆还要四处找优越的dinner,而非证明“垃圾食品是好东西”。 在此表示感谢。好久没这么清清爽爽地和人对线了,非常感谢您提供的机会。 截止目前暂告一段落。如有进展将同步更新。同时也欢迎愿意讨论的朋友来进行一段友善的交流。真理越辩越明嘛!至于“辩”的方式就是“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