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第一视角】零跑C11 增程版 它会是宋Plus dmi的对手吗 沉浸式试驾

静态
外观
除了中网的散热开孔,整体设计其实还挺好看的,这个中网的接受程度看个人吧,全黑的话肯定视觉效果会弱化。

车灯下面有俩导气孔,竟然是真的。车侧窗玻璃是全平的,和model3那种一样,不知道能降低多少风阻,视觉效果蛮精致。

后雨刮也做了隐藏式,看上去会显得高端些。大灯是灯碗反射的,没有透镜,不知道亮度如何。不过这个价格,给了双叉臂,估计没钱再做透镜了。轮胎好像用的是马牌的,比宋Plus的Giti胎要好多了。
内饰
用料不说多好吧,反正能摸到的地方手感还不错。试驾车座椅是Nappa的,但手感跟我09的Nappa皮没法比,感觉像星越L那种仿皮。顶配的顶棚是翻毛皮的,手感一般般,不知道是不是全系标配。方向盘半径比较小,握感也还可以。方向盘调节范围一般,行程应该是要比宋Plus小一点。中控区没有一个实体按键,后视镜也是在中控里面调的,倒是方向盘保留了极其先进的机械式手调。中控马鞍没有做贯通式的设计,不过扶手箱和储物格内空间足够大。
二排有独立的空调控制区,还挺精致,不知道是不是全系标配。真皮选装包里还带有后排座椅加热,配置上的待遇要比宋Plus好一些。但是C11后排玻璃只能放下来一半,印象里宋Plus还是能放下来很多的。

中控屏幕显示效果一般,零跑的系统略卡,甚至还不如宋Plus的流畅。副驾屏幕还不如座成选装降低成本。
座椅&空间
前排和宋Plus一样,都是奇形怪状的运动座椅,两者的体感都好不到哪去。C11主驾座椅只有6向调节,坐垫角度不可调,填充偏硬,靠背工学不是很好,跟背部贴合度一般,不过半小时开下来不至于说硌得慌。C11副驾座椅只有4向调节,本身座椅基准位置很高,本身车内头部空间就不太富裕,我坐上去几乎要顶头了。这就导致以我的身高,我完全不能舒服地看副驾屏,而且副驾屏幕实在太小了,看啥都不得劲。宋Plus的座椅也是偏硬,比C11好的地方在于靠背的工学优秀一些,和人体贴合更好,比C11差的地方在后颈肩支撑不足,且网上没有适配的颈部软枕。C11是自带软枕的。
后排单独论座椅的话C11是不如宋Plus的。C11后排座椅坐垫很矮,不到我半个小臂,高度应该跟博越L差不多,白瞎了这么长的坐垫长度。靠背角度体感要比纯电版直一些,且填充比纯电版稍微硬一些。我坐进去刚好不顶头,但是座椅头枕根本不会和我的头部接触。中间座椅还是能坐的,坐垫不硬,靠背也能接受。C11后排腿部空间很富裕,有三拳的余量。宋Plus的座椅坐垫整体无功无过吧,无非氛围感跟C11差了些,头部空间足够,腿部空间我记得是两拳半,反正足够用了。
后备箱空间应该是宋Plus要更大,体感C11的地台略高一些,两者的纵深倒是差别不大。
动态
驾驶
电门还算线性,地板电时动力会比较均匀地攀升。不过若是巡航的时候突然来上一脚,这时候动力的输出就不是线性上升了,而是像跃迁一样立马达到对应行程的功率。刹车也算线性,但是踏板的力回馈做得一般,脚感黏黏糊糊的。crbs调校也欠佳,动能回收的负扭矩像是直接介入的,说白话就是会有不可控的拖拽感。
方向盘指向性很好,没有虚位,打到那车身就会跟着动。随速增益和回正力矩不行,任何时速下方向盘的力度几乎一致。更奇怪的是,C11增程的方向盘初段的半圈比较沉重,过了半圈就会变轻,掉头时打了一圈半,力度都是一样的轻。回正力矩也比较小,转弯后不能靠车子自己回正。
宋Plus的驾驶感完全就是典型的舒适燃油车,油门刹车都无比线性,动能回收力度几乎无感知,方向盘指向也还可以,反正绝对能取悦更大范围的消费者。
另外C11增程器介入逻辑不完善,仅限电量低于60%时使用燃油优先模式,增程器才会启动,但是要是我想让电量保持在80%呢?我也不清楚零跑这套“燃油优先”的工作逻辑到底是会在当前电量进行电量保持,还是会发电至60%在间断性介入。也因此,很遗憾我并没有测试到C11增程器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如何,零跑的工作人员总是保持C11的电量处在高位,按照标定逻辑根本无法启动增程器。
乘坐
C11增程版的乘坐体验是绝对不如宋Plus dmi的。两台车我都在后排坐了二十分钟左右,虽然宋Plus的底盘滤震比不过C11增程,但是宋Plus不会让后排乘客晕车。别说网约车式风琴脚了,我试驾的时候是两人一起,另一个客户正常行驶的时候,我整个人在后面一会儿被迫前倾,一会儿被按到座椅靠背上。我开的时候尽可能平顺得开,排除是驾驶员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些工况我在主驾都能感觉到不应出现的拖拽感。
抛开晕车的问题,正经说一下两者的其他乘坐表现。C11增程后悬相较于宋Plus的质感更整,细碎的震动会被过滤掉感受不到,低速时路面上的起伏会很干脆地传递到乘客身上,没有任何多余的抖动,高速时过坑坎会有半秒左右的快速高频回弹,整体对乘坐感受不会有太大影响。宋Plus后悬的路感信息会更多,细碎的震动也会传递到乘客身上,隔音也不如C11增程控制得好。
悬架
C11增程悬架是很硬朗的调校,感觉比星越L还要硬一些,不过太久没开星越L了,如果有不同意见也可能确实是我记错了。跟纯正欧洲车比还是没那么硬,蔚揽那样的底盘的硬度真的是无人能及。这么调教的优点是整车侧倾控制得很好,本来就有电池配重,转弯变道的时候车身是比较稳定的。不过毕竟这只是一台十多万的车,零跑没有更多的成本去把这套硬朗的悬挂调得更韧了,在过连续的井盖时车身会颠得不安分,一点都没有化解震动的意思,感觉悬挂就没有去试图保持车身水平,而是让车身跟着路面一起摆动。在经过类似这样“︼”的比较扁的长距离月牙起伏时,车身下降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是上升时会觉得整个人被抬起来,因为悬架根本没有在试图压缩化解这种起伏。另外前悬的滤震表现明显优于后悬,前悬过坑动作是很干脆的,后悬会有一些快速的余震。
NVH
车内还是很安静的,路噪风噪都不大,比宋Plus那一定是要好的。视频里可能有些类似漏风的声音,那是我的GoPro出了问题,跟车子本身无关。
音响
全系标配12扬声器音响,听个响足够了,效果要比宋Plus的原厂音响效果好很多。宋Plus的燕飞利仕我没听过,不好作比较。
能耗
销售说他们跑下来大概是八折左右。
总结
C11增程和宋Plus dmi该怎么选,我觉得不用特别纠结。
首先看预算,如果预算只有16w内落地且对快充有要求,那么只有C11增程可选。宋Plus dmi 110km最入门的版本落地都得17w5左右了,做贷款的话利息也得一两万。C11增程最低配裸车15w,保险5k左右,杂七杂八的费用都没有,想要真皮加热通风就加5k,算下来落地刚好16w。
其次看乘坐需求,如果后排经常坐人的话还是不要选C11增程了,crbs和动力输出逻辑靠OTA解决的可能性很小,C11增程让后排晕车的概率蛮大,但宋Plus dmi怎么开大概率都不会晕。
如果还是纠结,深蓝03增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