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跨学科工具箱】自我管理模型:人生的基础(学习笔记)

2021-11-20 18:26 作者:王小c的c  | 我要投稿


自我管理


  • 为什么:【精力】是人生的基础

  • 是什么:精力管理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建立习惯是自我管理的精髓

    • 真正需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因为精力充沛做两个小时的成果都比浑浑噩噩做12个小时的成果也要好

    • 精力金字塔:体能->情绪->思维->精神。启发:更应该重视的应该是体能和情绪,然后才是思维

    • 精力管理可分为【增加存量】和【用好增量】,增加存量的包括体能,情绪和思维几方面

  • 怎么做

  • 参考资料

  • 扩展资料 《精力管理》


体能管理

  • 为什么:【体能】是【精力】的基础:体能直接关系到大脑【思维】的运作效率,好的身体大脑的供血供氧供糖都会更好;并且身体与心理【情绪】是密不可分并且相互影响的,身体为心理提供了生理约束。

  • 是什么:包括饮食、运动和睡眠几大方面

  • 怎么做:【睡眠】:睡好,按时规律作息;【运动】多动,每天运动20分钟;【饮食】少吃,吃到七分饱;

  • 资料:得到-医学通识50讲

睡眠管理

  • 为什么要睡好?巩固记忆 + 缓解压力 + 增加创造力;而经常睡不好,则会导致 记忆力变差,压力积累,缺乏灵活性.... 以上是大脑的影响,对身体的影响还有:内分泌失调,情绪变差,肥胖,免疫力下降,血压增高,生殖能力减弱,白天微睡眠等

  • 什么是好的睡眠

    1. 睡的快:不会失眠,躺床上2分钟内就能睡着。

    2. 睡的深:中途非常不容易醒来,一炮到天亮。

    3. 睡的好:睡眠时间不冗长,能最尽可能的短的时间,获得极高的睡眠质量。

    4. 起来爽:起床后精神百倍爽,神采奕奕,不会出现白天睁不开眼的情况。

  • 如何睡个好觉?

    • 规律:寻找并遵循自己的睡眠节律,一般要睡够7—8小时;坚持固定的时间入睡,比如固定时间起床更重要

    • 运动:尽量每天多做有氧运动,但不要睡前三个小时锻炼

    • 饮食:睡前八小时不要喝咖啡,不要喝酒;千万不要吃宵夜,晚上也别吃太多

    • 午睡:午睡不要超过三十分钟,下午3点之后尽量不要午睡;以提高晚上睡眠质量为主,而不是用午睡弥补;

    • 仪式:睡前放松的时间一定要留出来,建立睡眠仪式睡前半小时不要工作娱乐,不要碰电子设备

    • 环境:打造自己的睡眠“洞穴”

    • 其他:实在睡不着,不要硬睡

  • 参考资料:得到—《怎样获取高质量睡眠》

  • 扩展资料

    • 《为什么使我们要睡觉》

    • 【【大师课】UC Berkeley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的睡眠大师课(中英字幕)-哔哩哔哩】https://b23.tv/P9lQE2



运动管理

  • 为什么要运动:【运动】是体能的基础,【体能】是精力的基础,【精力】是人生的基础

    • 远古时期人类每天为了获取食物会进行大量多样的运动的【进化心理学】

    • 不但强健身体,还对增强大脑的记忆效率,促进新神经元的形成都有帮助

    • 所以不要觉得“运动”是浪费时间,“运动”反而是增加“时间”

    • 用极高的关注度来关注运动,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 运动可分为:小休性运动和专门性运动

    • 小休性运动:赶走疲劳恢复精力,维持身体健康。碎片时间进行:拉伸1-5分钟,小跑、来一两组俯卧撑、跳绳、靠墙静蹲,开合跳,深蹲,快跑,原地高抬腿,在家可以对墙打乒乓球,适用于碎片运动法

    • 专门性运动:根本上提高身体素质,需要整块时间。比如健身,长跑,骑行,跳舞等,需要专门的计划,可以用keep类软件辅助

  • 我的运动计划: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平局每天20分钟)

    • 第一阶段 先从每天十分钟开始(手环计时):周中 早晚跑步各800米 + 接水或上厕所时一分钟碎片锻炼(高抬腿或静蹲);周末羽毛球乒乓球和跑步

    • 每周150分钟运动时间后稳定后,开始第二阶段,进行专门性运动,比如报个健身房健身,或学习跳舞等

  • 资料:HIIT运动方案

  • 扩展资料:《运动改变大脑》


饮食管理

  • 怎么吃:吃少 + 规律 + 专注

    • 吃少:不吃撑,最好七分饱;可以及时补,就是让自己到饭点前没那么饿,也就是中途稍微吃点东西

    • 规律:养成并保持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我的—早9点,中午12点,晚上8点

    • 专注:小技巧,数咀嚼次数,咀嚼40次以上,目的是专注吃饭(别看手机);同腹式呼吸一是保持健康最有性价比的方式之一

  • 为什么要少吃(热量限制)?节食可以【延缓衰老】,增长寿命

    • 延缓衰老:适度节食可以清除衰老细胞、衰老物质,有助于延缓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保持皮肤弹性,适度节食还可以延缓心血管老化,降低癌症概率。这些都是通过增加了修复和代偿的能力实现的。

    • 增长寿命:动物实验显示,如果小鼠只摄入正常饮食70%的热量,而且是一天一次的进食频率的话,不仅可以减肥和预防2型糖尿病,平均寿命还要延长28%左右。

  • 吃什么:想想原始人能吃到什么?【进化心理学,应用】;最简单营养搭配法则 圆盘法则:一半蔬菜,四分之一谷物主食,低分之一肉类蛋白质

    • 多吃:有营养的,如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全麦面包, 燕麦片, 杂粮) , 水果蔬菜, 多摄入高Omega-3脂肪酸的食物,用坚果代替零食

    • 少吃:控制油腻重口味的, 尽量少吃油炸辛辣或太甜的,少吃盐, 零食, 人造甜品,避免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关注三个值:钠含量、添加糖含量和反式脂肪酸含量

    • 不吃:头号风险(有毒物品,比如河豚、毒蘑菇,泡太久的木耳);二号风险(亚硝酸盐、槟榔等一类致癌物)

  • 喝水心法:不要等到渴了再喝

    • 好的环境:比如杯子放在鼠标边上,一直保持水满的状态

    • 定时提醒:用软件,固化喝水这个动作,把它和你每天必做的动作进行绑定

  • 资料:得到 仝卿 营养学20讲;常青-精力管理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4617515




情绪管理

待完善。。

ps:这方面我还可以,保持情绪积极稳定就可以

可能需要了解冥想相关知识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0440094

还有心理学相关知识比如“用不同的解读方式,来重新理解让心情不好的事情”【个体心理学】

思维管理

待完善。。

ps:可以分为增加驱动力(学习学习方法)和填充燃料(学习思维模型)和实践集成运用(知识管理);跨学科工具箱 和 学习方法工具箱,本身都是是思维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之前我太偏向这方面的内容,而觉得锻炼身体,休息(体能管理)什么的是“浪费时间”,导致身体健康程度不好。。。大脑运作效率低的话,什么“思维”“模型”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来说,都是舍本逐末。。。【体能】这才是一切的根基

精神

价值观是驱使我们思考行动的驱动力和方向盘

用好存量

  • 是什么:利用好你本来就有的能量,通过调整做事的方法等方式,让你本来就有的精力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就是用好精力存量。

  • 怎么做:

    • 注意要【刻意休息】

    • 找到你的精力周期

  • 避免注意力的损耗 因为专注做一件事,进入【心流】模式,大脑的能量损耗是最小的。既【聚焦】,有头有尾的能闭环的工作可能产生心流

  • 资料:常青-精力管理

刻意休息

  • 为什么要刻意休息呢?

  • 精力钟摆模型:精力消耗与补偿的重要模型,我们每天的精力运行过程可以拆分成多个钟摆状的小循环,开始干活,从精力旺盛到匮乏,干不动了然后补充精力。

    • 比如很多人一工作/学习就是4个小时,第一个小时通常是预热期,第二个小时精力最好最饱满,然后就开始跨过“4”阶段,最后两个小时就开始进入麻木状态了,效率底下浪费时间

    • 而这里的误区在于,让自己的精力钟摆摆到5才开始休息;而从“4”到“5”的这段时间往往是时间飞逝,啥也没干还很累,工作效率底下而不自知

    • 正确做法应该在到“4”区域的时候,也就是感觉到自己开始疲惫,脑子转不动的时候,有意识的进行休息,即【刻意休息】

    • 而了解钟摆原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让我们知道【刻意休息】是有巨大价值的

  • 刻意休息:第一要义是“专注休息”,休息时就专注休息,一定不要想工作;另外要总结自己补充精力的仪式;

    • 休息仪式:比如看漫画,听节奏感强的音乐,小憩,吃坚果,吃零食,洗脸,阳光空气-出门散步,写日记,打太极,碎片运动,呼吸法,骑单车,冥想等。。。核心是提前思考,并且列出来怎么休息是关键

  • 怎么做:专注工作时间可长可短,只要一感觉自己开始疲惫,马上给自己定半个小时的休息闹钟

    • 尽量不要看微信或刷视频,这是把时间打碎最重要的杀手,根本得不到高质量的休息



习惯养成

  • 为什么:知易行难,以上对于精力管理的诸多知识,无法转化为行动都是白扯,而如何坚持下来这些好习惯的?仅仅靠“自律”,提高自制力是很难的,需要用到一些习惯养成的技巧

  • 怎么做:养成习惯的核心是长时间的重复,比如21天法则,以下为建立习惯的三个通用技巧

    • 看得见:让建立习惯的过程,可视化;这是为了建立即使反馈机制,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列表打勾,也可以通过软件辅助反馈

    • 闻得香:让难以建立的习惯跟轻松愉悦的本能联系在一起,比如去健身房之前先去旁边的咖啡厅喝一杯最喜欢喝的咖啡

    • 摸得着:建立复杂的习惯从最简单的闭环开始,即【最小良性循环原理】,比如想要每天坚持跑800米,先从每天跑100米开始

    • 综合使用:把复杂的习惯先化简为最简单的第一步(摸得着),并将其与开心的习惯或必做的规律性行为绑定在一起(闻得香),然后通过清单打勾或其他方式获取反馈(看得见),比如想要每天早上跑步,可以利用地铁站到公司的这800米的距离,先从每天跑100米开始,并且用手机“运动健康“APP做记录

  • 资料:《掌控习惯》




【跨学科工具箱】自我管理模型:人生的基础(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