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粉丝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文字版)

最近网络舆论环境对偶像有着强烈的不满,因为偶像的粉丝群体为了投票而倒奶的极端行为,将网络舆论环境对于偶像粉丝群体的不满爆发了。
如果要理解偶像、粉丝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就必须了解偶像文化的发展过程。
偶像行业在传播中的变化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样是偶像行业在传播中是有变化的,会随着不同的地域人文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偶像行业传播的过程中的变化,而发现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偶像行业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欧美、日本、韩国、中国,四个阶段的变化才形成了中国的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
欧美流行演唱组合
多人成团开始于欧美流行演唱组合。
在欧美地区,歌唱比赛的奖励之一就是做为歌手出道。但对于歌手出道的价值是需要盈利的,而且利益越大越好。
而对于具有实力而欠缺盈利价值的歌手,会通过结成组合的形式更容易提高知名度,又可以降低现场难度。
所以欧美流行演唱组合是通过利益考虑的必然选择。
日本偶像文化
而偶像文化则开始于日本偶像文化。
在日本,偶像原本是以包装、美貌为卖点的称号。偶像歌手是以外貌包装为卖点,包装辅助歌曲贩卖的形式进行活动的艺人。
之后,日本偶像发展成在没有独当一面的技能之前,提前进入演艺圈的方式,日本偶像的音乐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
虽然日本偶像的核心是男女朋友关系的梦想的贩卖,但是,歌曲概念上的表达还是具有多样性的,爱、梦想、青春等都是日本偶像音乐作品所会涉及到的概念。作为团体管理规则,像恋爱禁止制度这样就成了默认的规则。
日本擅长固化概念、形成定式的国家。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偶像的卖点渐渐从歌曲偏向外貌、恋爱幻想对象、握手等额外价值,形成了日本的偶像文化。
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
韩国偶像文化的基础是继承欧美流行音乐,又通过引进日本偶像文化,最终将欧美流行音乐和日本偶像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韩国偶像文化和依附于韩国偶像文化的K-POP。
对于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结成组合是为了能力的互补,是需要多人进行分工才能完成作品,在人们看来说到底就是不够专业,因此韩国偶像与其他娱乐圈身份之间是有难以跨越的隔壁的。
歌曲概念上的缩小到(对异性的)爱,直接点名了偶像对于粉丝的恋爱幻想对象的身份。
韩国偶像文化缩小了偶像的概念,偶像概念的多样性被削弱,更有针对性,而相反的是,偶像文化的多样性被削弱了,更容易产生内卷。
而只追求第一的韩国音乐环境造就了韩国偶像文化过度的竞争,追求极致的韩国音乐环境。
在过度竞争的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环境中,过多的,在竞争失败的偶像形成了社会问题。而偶像竞争节目是解决这个问题而策划的节目,从而形成了限定组合。
中国偶像文化
而中国偶像文化又在韩国偶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只剩下包装、偶像竞争节目和限定组合,又因为中国娱乐圈电影、电视剧兴盛,音乐环境衰败,无平台、没作品的原因,中国偶像最终又会进入电影、电视剧,导致整个中国偶像在中国娱乐圈中流浪的结果。
但中国电影、电视剧不能对中国偶像影响中国电影、电视剧的问题过多的置喙,因为中国电影、电视剧演员早就在晚会上抢歌手的地盘了。
由于中国内地的音乐圈本身就没有起色,只是以前中国港台地区音乐圈的影响覆盖了中国内地音乐圈的颓势,在中国港台地区音乐圈失去影响力之后突然显现出来了而已。
因为对于感情的追求过于两极化,要么就是刻意的快乐、悠闲,要么就是的哀愁、悲伤,所以会在快乐、悠闲和哀愁、悲伤的艺术表达上形成刻意的表达方式,造成艺术表达的过度竞争。
诸多原因造就了中国音乐圈和社会环境没有支持和形成音乐创新能力的环境。
中国偶像文化的简化使中国音乐在没有形成创作能力的情况下,批量生产,最终能追求的只剩下追逐利益了。
同一种事物在传播中的变化方式
所以,同一种事物在传播中的变化方式是不断在简化的,而由于国内环境过度的追求效率,所以更容易追求一步到位。在这样的想法和中国音乐环境限制下,就造成了中国偶像文化只学到皮毛而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的结果。
在欧美地区形成了多人成团的演唱组合;在日本形成了偶像文化并发展成了内卷化的偶像战国时代(アイドル戦国時代);在韩国形成了流水线化、过度内卷的偶像行业,而最终,在中国形成了流量为王的网络环境。
偶像在每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都经过了深度的概念整合和深度的观念固化,最终形成了每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偶像与粉丝环境。而其中与中国偶像具有直接联系的是韩国偶像文化。
中国粉丝的偶像
粉丝本来的话语权是低于明星的,因为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是不可磨灭的,但由于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的过度竞争,形成了韩国粉丝话语权的过重的环境,而韩国粉丝话语权在韩国舆论环境中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在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输出的过程中,不会意识到韩国粉丝话语权的过重的环境在其他国家的影响,所以不会影响到韩国对于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的强力输出。
在中国与韩国关系亲密的朴槿惠执政初期的韩流影响下,韩国舆论环境和韩国粉丝话语权的过重的环境对于中国粉丝的影响是巨大的。
粉丝之间过度的争端、对于偶像过度的维护、过度效率化的控制舆论的方式对于网络舆论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的影响
韩国对于韩国偶像文化和K-POP在国际上的积极输出接连在日本和中国形成了极其相似的结果。
在日本形成了韩流繁盛景气(韓流ブーム),又因为日称竹岛韩称独岛的问题而难以在电视的地上波进行宣传。而在中国,同样是韩流,在韩国国防部确定萨德系统在韩国部署之后,形成了所谓限韩令。
韩流和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剧影响了国内网络舆论环境中负面情绪与压力的传播。而因为人们在面对负面情绪与压力的时候通常选择发泄出去,所以国内网络舆论环境中负面情绪与压力是难以消减的所以会不断传播,对国内网络上的舆论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粉丝思想和网络言论的极端化。
偶像行业在传播中所极端化的胜负欲
偶像行业在传播中促使了粉丝胜负欲的不断增加粉丝胜负欲显著增加的时期就在韩流传入期间。
但是,韩国偶像粉丝胜负欲的极端性其实是与韩国偶像行业环境是相符的,因为韩国偶像行业市场是不足以承受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发展海外市场,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韩国偶像行业是必须要过度内卷的。为了应对韩国偶像行业的过度内卷,韩国偶像行业形成了过度追求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粉丝行为的要求比其他正常的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是更为妥协的。
而韩国偶像粉丝在韩国偶像行业过度内卷的环境下,粉丝的情绪也会因此而形成更大的波动,胜负欲也会因此而增加。所以韩国偶像粉丝胜负欲的极端性是与韩国偶像行业环境是相符。
而国内粉丝胜负欲的极端性是与国内偶像行业环境就是不相符。因为国内偶像行业市场是足以囊括大量的明星、偶像,不具备过度内卷的环境。
但国内明星行业为什么还是出现了过度内卷呢?原因在于国内明星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在获得知名度的手段上使用了非正常的手段,因为当时处于韩流碾压国内娱乐圈的现象,所以国内娱乐圈为了对抗当时鼎盛的韩流而过度的重视流量的积累,而最终形成的骑虎(流量)难下和流量为王的习惯。
这种流量为王的国内明星行业环境人为地造成了国内明星行业环境的内卷。因为资源掌握在流量王者的手里,那么粉丝所感受到的压力,最终形成了国内粉丝圈中非正常的、过度极端的胜负欲。
减轻粉丝胜负欲压力的方法
如果要缓解粉丝的胜负欲就需要整顿娱乐圈过于混乱的环境。
由于粉丝的胜负欲压力本身就是由于流量泡沫而形成的那么就需要戳破流量泡沫,使粉丝所需要面对的胜负欲压力减弱。
但由于流量泡沫过于庞大,破裂的时候就会很轰烈,所以需要给一些流量泡沫破裂的空间,降低流量泡沫破裂的破坏性。
粉丝也需要更着眼于作品质量,追求艺术性,至少吹出来的东西是能入普通百姓的眼,而不会丢人现眼的地方。
什么?没有作品?粉丝的胜负欲问题与艺术、娱乐行业的质量息息相关。看来不能只赖粉丝了。
提升行业质量的方法
偶像行业在传播中所显现的极端化的胜负欲不仅表现在中国、韩国的娱乐圈。在日本娱乐圈,由杰尼斯事务所偶像团体和AKB系列偶像团体霸占音乐排行榜,造成了日本音乐界的停滞不前;在欧美娱乐圈,从Lady Gaga开始形成了明星浮夸造型的比拼。娱乐行业在传播中追求极端化的胜负欲是必然趋势。
但其实胜负欲是完全站在艺术对立面的。适当的胜负欲可以促进艺术的发展,而极端的胜负欲则会制约艺术的发展,形成短暂的自嗨,快乐上瘾。
很多艺人因为过去不顺心的创作经历而想要在娱乐业中寻求自由独立,于是就会纷纷开公司,然而得到自由之后,他们反而会因为过度的创作自由而失去方向,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与以前没什么两样,而且由于没有约束,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过去自己只是创作的一环,难以考虑周全。最终摆脱他们当初脱离的环境。
所以没有艺术创造能力,只有想要获胜,要金钱、要地位的环境只能成为空壳,迟早有一天会被戳破。
原因在于这个圈子本来就是过度自由且混乱的,当没有建立起规则之前,只能通过资本、关系取胜,而难以使真正有创作能力的作者受到重视。
所以规范行业规则,将职位让给真正适合的人,而不是抢得过而没有能力的人。艺人需要在一个方面做出成就才能有跨行的资本,而不是以资历硬拼。
由于接受程度的不一样,人们过度地追求安逸,且简单粗暴的的艺术、娱乐方式,而难以发展享受多样艺术、娱乐享受的心。这样就会形成枯燥的重复。如果想要在这种环境下成功,就需要更多的争取手段,形成艺术、娱乐行业的内卷。
所以发展享受多样艺术、娱乐享受的心,着眼于作品质量,追求艺术性,形成艺术、娱乐行业积极发展的多样性环境,才是解决整个艺术、娱乐行业问题的根本,而不仅仅是讨伐偶像和粉丝就能一劳永逸的。
嘲笑粉丝的资格
任何娱乐行业都没有嘲笑粉丝的资格,无论是电影、电视剧、音乐、舞台行业,还是动画、漫画、游戏、文创行业,都面临着与偶像行业同样的问题,偶像行业和粉丝问题只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另一个就是游戏沉迷问题,所以没有任何娱乐行业都没有嘲笑粉丝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