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2023年蚌埠五河事业单位面试真题预测:校外人员申请入校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通知: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校园实际,学校恢复校友免预约出入校本部的权限。部分高校还允许家长和校外人员申请入校。 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析】
过去的这三年,因为疫情防控的缘故,各大高校都纷纷采取了封闭管理,开启了“闲人免进”的模式。现如今,我们优化了疫情防控,也将新冠病毒感染降为“乙类乙管”,春节前平稳度过了疫情感染高峰。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能逐步拆除“疫情围墙”,慢慢向校外人员开放吗?一些高校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是一个喜讯,值得为已经行动的高校点赞。大学校园不止是学校,还是教育、文化、体育锻炼等资源的聚集地。比如,高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等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校内学生的使用,还能在节假日、双休日等,满足社会人员的错峰使用。高校资源共享,能为社会人员提供学习、锻炼的场地,物尽其用,这是一笔可观的资源财富。
再者,有些大学本身就是著名景点,是游客喜欢的游览胜地,理应与景区同步开放。比如以樱花而闻名遐迩的武汉大学;比如依山傍海,内拥芙蓉湖的厦门大学;比如充满诗情画意,建筑精美的苏州大学;比如坐拥未名湖畔和博雅塔的北京大学,等等。
高校具有公共属性,不能一味地“圈养”。当疫情恢复如初,高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也是应有之义。高校不是孤立的,也不应是孤立的。如果高校紧紧抓住“疫情”、“安全”的稻草,坚持“闲人免进”模式,谢绝外人进入参观、学习,这样既错失外界了解高校的佳机,其社会声誉也会大打折扣。
总之,高校结合疫情形势和本校实际,逐步向校外人员开放,这是好事。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高校行动起来,早日打开校门,让高校资源与社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