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16课(上)

2022-04-08 22:39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贸易逆差:叫做"贸易入超"。指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度计算)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反之,进口额小于出口额就叫作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和顺差都是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产方式:简言之,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即就是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谋得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殖民地:原始含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可做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后来专指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宗主国目的是获取和掠夺各项资源以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殖民地的产生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发展密切关联。殖民地在更广的意义上,还包括保护国、附庸国。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发展怎本主义的附庸(即原料掠夺地和产品倾销地),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清政府被迫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开五口通商,中国东南门户被打开;赔款2100万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人民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事裁判权:又叫 “治外法权”。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 这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内容,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严重干涉中国的司法主权。这种非法特权,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侵犯,更是对一国独立司法主权的剥夺。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16课(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