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林芝铁路通车,藏南交通获改善,对我国安全有何帮助?
拉萨至林芝铁路已经于6月25日开通运行,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拉萨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时10分、3小时29分可达。这则新闻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这条铁路线彻底解决了我国边境靠近藏南地区的交通问题,除了在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之外,对于解决藏南问题,也将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如果仔细观察这条铁路线,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沿着原来连接拉萨和林芝的318国道的线路修建,而是在南侧,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到达林芝市区,全长435.4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这条线路距离中印边境更近,更有利于带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边民的经济发展。但如果你说在军事上也具有实用性,那我也不反对。
中印边境地区传统上分为西段,东段和中段。去年发生冲突的加勒万河谷属于西段地区。拉萨林芝一线,则面对着东段地区,而东段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藏南问题。
中印东段边界问题源自英治印度时期。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英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双方同意划定“麦克马洪线”,将喜马拉雅山麓以南地区划入印度,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拒绝承认。这个地域,中方称之为藏南。在印度独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双方就这个地区的主权归属未能达到共识。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更爆发中印战争。1972年,印度单方面将这一地区被编为“东北边境特区”,后来又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
我国当然不承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我们称这片区域为藏南。如果打开百度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从不丹东侧一直向东到中印缅三国交界处有大约600公里的边境线。这是我国主张的边境线。但是可惜的是,在这条边境线的北侧我国境内,有大片区域是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区。这个地区的北部离拉萨林芝铁路沿线已经很近了,最近的直线距离大约是20多公里。
根据一些参加过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官兵回忆,当时东线战场打得没有西线顺,但是伤员倒也没有西线多,主要是印军的冷枪冷炮造成的。伤员被当地藏族群众组织的担架队给抬下来,到前线医院紧急处理一下就赶紧往扎木镇送,然后就靠汽车兵们往后方一趟一趟地运送,到林芝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林芝的条件要好得多,但是也没有X光机这些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伤员要得到彻底的救治必须运送到拉萨去,只能靠公路运送。当时并没有修好高等级的318国道,只有一条经常受到泥石流阻断的土路,等一路颠簸送到拉萨,许多伤员都牺牲了。
318国道修好之后,这种情况就永远不会发生了。但是沿藏南边界的一些县城并没有在318国道线路上。有了拉萨至林芝的铁路,边界县城的后勤交通问题就全都解决了。面对印控藏南地区的这些一线县城解决了后勤的瓶颈,将极大地提升我军的战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如果我国边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高于印控藏南地区的百姓,将对藏南地区的回归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正因为如此,印度媒体才对拉萨至林芝铁路忌恨得咬牙切齿。对手如此反应,就说明我们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