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天下?亚阿两国空中力量浅析
目前为止,亚阿两国间的冲突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均损失惨重,尤其是根据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战争的天平似乎已经出现了倾斜的现象。阿塞拜疆军方不断公布无人机对亚美尼亚地面部队进行打击的画面,完全丧失制空权的亚美尼亚,使得阿塞拜疆的无人机犹如无人之境。但在整场冲突中,鲜有关于两国空军的消息,那么亚阿两国空军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众所周知,空军作为各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强的空对空、空对地,全天候的作战能力,不仅能够实现对地面部队的快速支援,也能执行战备巡航以及战场监视侦查的重要任务。但除了这些优点外,空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烧钱”。空军的“烧”不仅体现在战机的维修、养护、升级,更体现在飞行员的培养、配套武器装备的采购等各个环节。总而言之空军绝对是大国间的游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迄今为止我们很难在战场上看到亚阿两国空军的正式亮相。

据公开资料显示,亚美尼亚空军目前能拿的出手的只有4架苏-30SM,其余的就是一些苏-25K对地攻击机。而阿塞拜疆方面的空军主力则为13架米格-29,以及16架各种型号的苏-25。在武装直升机方面,亚美尼亚共有15架米-24/35和一些米-8/171等。而阿塞拜疆则拥有约53架各型武装直升机。从飞机的数量上看,阿塞拜疆明显占有优势,但从质量上看,亚美尼亚则更胜一筹。

阿塞拜疆的13架米格-29属于相对早期的型号,是有名的“机场保卫者”。装备有老式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且只能携带并发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以及红外格斗弹。而亚美尼亚的苏-30SM则是响当当的4代半重型战斗机,目前各国时髦的武器装备在苏-30SM上也是应有尽有。无论在机动能力、超视距空战能力等等诸多方面,4架苏-30SM搭配上毛子雇佣兵飞行员,完全碾压这13架米格-29。

但是“空中决战”并非亚阿双方能够承担的起的。据统计,2018年亚美尼亚全年的GDP总值仅为124亿美元,比中国GDP排名垫底的西藏自治区还少了近100亿美元。而苏-30SM对外军售的单价约为5000万美元,算上配套的维修保养武强装备,单价恐怕会在亿元上下,也就是说亚美尼亚全国不吃不喝辛苦一年也就买100来架苏-30。而阿塞拜疆也没好到哪去,2018年全年GDP也只有400亿美元上下。所以,期盼在这场战争中看到“精彩”的空中缠斗就不要想了,战斗机这东西,对于亚阿两国而言即便是买得起,也养不起。

在战争伊始,阿塞拜疆首先就对亚美尼亚的多处防空阵地进行了定点清除,导致亚美尼亚的防空力量始终处于真空状态。阿塞拜疆也将无人机战术运用的出神入化,无论是土耳其无人机的精确打击,还是以色列无人机的自杀式袭击,亚美尼亚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而仅有的空中主力也始终不敢投入到前线战斗中去。

无论是空中作战还是地面作战,都不是依靠单一武器装备先进性就能取胜的,而是要依靠体系的支撑。而体系恰恰是两国空军所欠缺的,什么预警机、战场监视机、电子战飞机,双方都为0,但阿塞拜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其背后有土耳其为他撑腰。

在战斗之初,土耳其就基本上全面接管了阿塞拜疆的空中指挥权,而摸爬滚打多年的“安纳托利亚之鹰”的实力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凭借土耳其强大的空中作战体系的支撑,亚美尼亚的空军几乎成了摆设,在预警机的引导指挥下,即便是“短腿”的米格-29也能吊打4代半的苏-30SM,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就不难理解,即便是地面力量损失惨重,亚美尼亚也并没有对阿塞拜疆的空中攻势做出过多反应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空中力量上,阿塞拜疆明显占据上风,但在地面力量上可就拉了胯。阿塞拜疆的损失主要集中在发起地面攻势的阶段。亚美尼亚凭借强悍的地面力量以及坚定的作战意志,完全可以吊打阿塞拜疆。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阿塞拜疆截至目前阵亡人数超过3000人,被亚美尼亚击毁的坦克及火炮并不在少数。足可见即便是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也并没有将阿塞拜疆的地面部队“带飞”。

未来,亚阿两国的战鹰真正投入到战场上的可能性很小,或许这也预示着,距离无人机真正走上战争舞台中心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但无人战争是否会改变战争形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战争的残酷终究还是会由血肉之躯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