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的第一套桌面HIFI系统!LAMMTOAL魔方解码耳放前级电源评测


“抱歉,没有详细介绍,先听听吧……”向我放毒的好友这样说到。
我皱了皱眉头问道:“这太野路子了吧,声音八成不怎么靠谱”。
好友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是的,就是今天我要介绍给大家的这套桌面模块化系统:LAMMTOAL Magic Cube,一套由独立的电源、DAC解码、全平衡耳放,以及一台具备多种输出接口前级组成的“叠叠乐”系统,组合起来的“她”还没一只巴掌大。

设计独特,与众不同
LAMMTOAL这一品牌在圈子内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它家的执事者却都是业内资深人士。这家品牌的几位设计师都为业内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设计“老手”,在他们的合作下曾经推出过多款国内外备受好评的音响设备。长期的合作促进了各位的默契,也让他们开始谋划真正不受外界影响,可以完全按找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去设计精品的音响产品。也正是在这样的诉求下,LAMMTOAL历经多时筹备终于成立了,而LAMMTOAL Magic Cube就是他们几位的第一个“孩子”。
说回LAMMTOAL Magic Cube,这是九段见过的最小型的桌面HIFI系统了,根据不同的功能,设计师设计出单独的模块,然后根据相应的顺序进行叠放,进而组成一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耳机/喇叭桌面一体系统。与传统的一体机不同,因为所有功能都是独立设计的,所以相应的解码、耳放与前级都拥有完全独立的布置,更少受到空间的限制,也不会像一体机一样产生相互的干扰。同时,独立的供电模块可以分别给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供电,在纯净度和稳定性方面也要更佳出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功能灵活性,所有模块之间都由机身上下的特殊插针组件来完成连接,不需要任何外置线材,这样就意味着这套系统有无限的可升级性,除了现有的,不排除之后厂家还会推出唱放、后级等等新的功能模块,到时候你只需要按需购买然后叠放在系统上即可。

对于随身音乐发烧友或是有爱乐之心但并不熟悉台式系统的初烧朋友来说,如何组建自己的第一套台式HIFI音乐系统或许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情。困扰大家的主要问题无非就那么几点:1.摆放问题。面对大部分体型如坦克车般的台式设备,如何在有限的居住环境下布置一台多层器材架实属困难。2.连接问题。“换线如换机”,玩HIFI的小伙伴多数都听过这样的理论。不同器材间的连接线材会对整套系统的声音产生极大的影响。面对几十块到几十万块售价都有的各种信号线、电源线等连接线材,该如何选择?3.风格匹配问题。不同品牌拥有不同的声音调性,就像我们所说的传统英国声、美式风格,亦或是日本“萝卜味”,每一台DAC解码器、耳机放大器和前级放大器都有着自己的声音偏好,如何把这些声音风格不尽相同的设备组合在一起并发出好声音,对于一位刚刚入门的发烧友来说俨然又一次“高考”。
就是因为以上,众多有心升级台式系统的随身发烧友选择止步不前,离自己心中的“完美好声”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一台可以放在单位办公桌或是家中电脑桌上只有巴掌大小的“台式HIFI系统”出现了,它不需要任何连接线材,更不用担心不同设备间的风格匹配问题,甚至还有极高的可升级性,连接上电脑就可以发出好声,甚至用手机蓝牙连接它就可以开始美好的聆听。她,就是LAMMTOAL Magic Cube,一套完美解决所有台式系统痛点的桌面耳机/喇叭系统,一套适合所有随身发烧友升级入台的桌面系统。

不止入门,远好于预期的声音
很多小伙伴看完以上会问,这么小的体积下设计完成的所谓“台式”系统会不会声音非常“入门”,她到底能比高级随身系统声音好多少?下面,九段就从LAMMTOAL Magic Cube的硬件配置方面跟大家聊一聊。
LAMMTOAL Magic Cube的基础是独立的电源模块,也就是带有LAMMTOAL品牌Logo的这一块“黑巧克力”,它是整套系统的“灵魂”,内置有设计师经过反复对比选择后订制的大功率环形变压器,配合完整的高速整流桥和高品质独立电源中常见的ESR长寿电容,可以为所有魔方模块提供足够纯净且充足的电流补给,当然这种供电品质是要远好过任何随身设备的,不管它有多么贵价且高端。
在电源模块的基础上,设计师创新的将界面与前级功能合二为一,进行了巧妙的整合。这块叫做PRE1的模块主要负责输入与输出,它内置有意大利Amanero异步USB界面,支持DSD格式。同时以AKM AK4118为基础提供了同轴输入功能,在蓝牙接收方面则选用了目前市面上可以采购到的最顶级方案,CSR8675,理论上可以支持高达24Bit的无损规格。在输出部分,PRE1模块提供了TRS平衡输出,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用它与各种专业监听音箱进行全平衡连接,并有自带的前级进行电平衰减,从而实现不错的前级音量控制功能。当然,这套模块还有前级缓冲功能,起到隔离DA低通滤波部分的作用,对声音的稳定与高保真度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

PRE1之后是叫做DA4497的模块,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一部DAC模块,内置AK4497 DAC芯片,放在今天这枚芯片可谓价格不菲,原因大家都懂。在DAC芯片之后是LPF电路,在这一部分设计师选用了非常特色的设计,并没有使用常见的信号耦合电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声音的纯净与中正。在模拟部分这部模块使用了TI的OPA1612,经过特别挑选的这枚运放可以提供相当细腻的声音回馈。电源处理部分,非常贵价的多通道低噪声LDO是这个价位的设备中非常罕见的配置,每路单元的供电均拥有独立的两级稳压,在滤波器模式方面可以提供6种不同的选择。
最后是九段最喜欢的一块“黑巧”,也就是这套系统中的亮点:AMP1耳放模块。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这部AMP1因为无需考虑电源部分,所以还是内置了全平衡四路对称的线路设计,前级为可更换运放电压放大电路,用户通过模块顶部的“开窗”可以非常方便的更换各种自己喜爱的运放来获得不同的声音风格与走向,可玩性极高。后级放大部分则选用了分立三极管放大电路,并具备按键切换的增益选择功能,从而可以非常方便的适用头戴式大耳机和灵敏度极高的耳塞。在接口部分,AMP1搭载了我们最常使用的6.35mm单端接口,平衡口则拥有4芯XLR,除此为了照顾更多的随身耳塞玩家,这部模块还提供了4.4mm平衡接口。

音场空间的鲜活感,轻松辨识录音的年代感
如果你是耳塞党,建议你购入这套系统用头戴式耳机来听听《Boheimian Rhapsody》,你会发现原来录音的空间感是这样的,还有就是录音当中加入的很多效果,耳塞是完全无法重现的,这种感受如果通过LAMMTOAL Magic Cube连接主动音箱,比如九段的Neumann KH120A,会来的更加明确一些,而在上面提到的优秀录音唱片上听见声音的变化真的好会起鸡皮疙瘩的。
古典音乐,尤其是一些录音较早的唱片会是非常适合测试音响系统的,比如像Heifetz独奏,Munch指挥波士顿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听听轻快的第三乐章,录音背景的嘶嘶声,显示录音年代是较早的,数字化处理后依然还是会有模拟母带的痕迹,当然这一点在很多系统上是非常轻微且不明显的,但是在LAMMTOAL Magic Cube上还是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可知的,虽然这并不能代表一套音响系统的高班,但至少可以说明它的信息重建能力是靠谱且没有过分修饰的。不过录音随老,海菲兹的演出依然是精彩且经典的,鲜活的主题呈现,琴弓在弦上弹跳的感觉很清楚,翻扬八度之后,录音鲜明亮丽,拔尖而不刺耳,随后乐团齐奏回应主题,Munch把速度撑快了一些,LAMMTOAL Magic Cube看似形体感纤瘦,可是定音鼓的低频却是足够厚实有力,乐团的整体加入,整个声场的规模感被撑开,听见独奏与乐团之间的层次。对了,忘了交代以上的声音表现均为LAMMTOAL Magic Cube单端推动美国ZMF Audio VC耳机获得的。

一些主流耳机/音箱的搭配感受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LAMMTOAL Magic Cube的解码硬素质是万元价位内站得住脚的,而耳放的推动能力则要更加优秀一些,我甚至觉得要比很多万元左右的石机来的更出彩一点。当然与比较优秀的万元独立耳放,尤其是更贵价的胆机在动瞬态及弱信号的解析能力,尤其是最重要的音色及音乐性方面都有着可闻的差距。
LAMMTOAL Magic Cube+Neumann KH120A:首先,LAMMTOAL Magic Cube无疑是一部为喇叭大系统去着力设计的“套装”,不管是从电源的供电需求,还是数字处理与前级模拟放大部分都有为大系统去考量甚多,在中低频的自然度,三频的顺滑与过渡上都有上佳的表现。所以如果聆听条件允许,九段特别建议大家用LAMMTOAL Magic Cube来搭配主动音箱来使用,比如我的这部Neumann KH120A。虽然KH120A的喇叭口径是偏小的,但在LAMMTOAL Magic Cube的驱动下一样可以提供规模感非常可观的音乐场景,这是再高级的耳机都无法提供的表现。同时,在九段非常担心的框架填充表现方面,LAMMTOAL Magic Cube也是基本合格的表现,并没有比我家中的主力喇叭系统有太大的差距,虽然它门的体积可能要相差将近几十倍了。最重要的是中低频的氛围感与音乐性上,这套系统可以给到非常快速且凌厉的感受,受限于喇叭尺寸量感并不突出,但依然是让人记忆深刻的表现。
LAMMTOAL Magic Cube+ZMF Audio VC:这套搭配非常出彩,VC声音略微有些慢,声底较为厚实,在魔方的推动下风格有所互补,整体适用面好了不少,不管是原来极为出彩的人声,在弦乐独奏与规模感不是特别爆棚的大编制古典音乐的演绎上也有着上佳的水准。虽然这套组合下的声音依然跟Trafomatic Audio HEAD2的驱动组合有差距,但考虑到售价,这种声音上的差距是非常不具性价比的。
LAMMTOAL Magic Cube+Meze Empyrean:这是九段推荐的另外一个组合,虽然Empyrean的售价比VC更高了一些,但是因为驱动难度要更低,加上开放式的结构也更容易获得自然轻松的听感,这套组合下的声音体验有些许日系风格显现,非常适合用来聆听一些轻快的弦乐以及绝大部分的ACG作品,所以对于年轻烧友来说或许是一套非常值得尝试的组合,尤其是考虑到LAMMTOAL Magic Cube的售价时。
LAMMTOAL Magic Cube+Sennheiser HD650:中规中矩,同时也是驱动充分的组合,HD650的潜力基本被挖掘殆尽。如果硬要找这套组合的短板的话,可能就是与响磬HA-1和Trafomatic Audio HEAD2相比在音乐性,声音的活生感上有一定的差距。
LAMMTOAL Magic Cube+Sennheiser HD800s:听感总体不错,但可以感知到HD800s的实力并没有完全用尽,尤其是信息量的填充方面稍欠火候,整体风格稍显平淡。但总体来说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耐听度足够好,中低频的量感与速度的平衡拿捏是到位的,总体来说及格水准。
LAMMTOAL Magic Cube+Focal Utopia:有点像是上面HD800s组合的升级版,风格近似但因为驱动特性所致,感觉Utopia的密度和信息量完全超过HD800s一两个身位,两套组合硬素质上有级别上的差距。虽然我个人感觉LAMMTOAL Magic Cube耳放的驱动特性是更偏中高阻抗设计的(仅仅是猜想,并未求证),但能把Utopia驱动的七七八八实属难得,虽然不够完美但可以入耳,也是值得推荐的组合。
LAMMTOAL Magic Cube+Grado GS3000e:中低频氛围感非常过分,有些过量的表现,但反映到听感可能比较适合很多重口味的听友,听一些低频较多的乐器或是爵士、摇滚等类型音乐应该还可以的样子,当然我自己完全不听摇滚所以这一点纯属猜测。但是高频部分略显刺激,整个声底也并不厚实,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推荐的一套组合。
LAMMTOAL Magic Cube+Fostex TH900mk2:这个组合完全不推荐,声音不好听。

写在最后
就像前面文章分享的一样,受疫情的影响九段已经有很久没有出门了,憋在家里聆听新品的机会变得少了很多,随身产品还可以经常邮递,台式设备就…..,所以在有限的新品尝试中能够遇到LAMMTOAL Magic Cube这种让人精神一震的作品实属难得,这就是九段愿意花两个晚上打出近万字的感受做出分享的原因。
如果你是一名随身发烧友正犹豫该升级什么样的台式设备,或者你是一名办公室党或是宿舍党,那LAMMTOAL Magic Cube这套巴掌大的、摆脱线材束缚的、拥有很好的升级性的、可玩性极高的“台式HIFI系统”应该是当前市面上最值得入手的一套了,良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