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12 世界的物质性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2、世界的物质性
指世界统一于物质,离开物质就没有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永久与普遍存在的,是不生不灭的,不论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世界上存在着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以及人类社会等等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1]这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由于世界的物质性,因而才有各种事物的统一性。如细胞学说阐明了植物、动物、有机体都由细胞组成,揭示了生物发生过程的统一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从自然界的机械、物理、化学等物质运动形态的相互转化,揭示了它们的统一性;物种起源学说阐明了一切有机体都由单细胞胚芽长期发展而成,揭示了生物各物种之间的统一性;从陨石的分析中看到,地球上存在的化学元素同其他星球上是一样的,揭示了地球同其他星球的原子构成的统一性;历史唯物主义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一切社会形态的基础。可见,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世界物质性的表现。
世界的物质性的观点,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唯心主义根本否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精神的产物。客观事实和科学实践彻底驳斥了唯心主义的谬论。旧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观点,但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它是形而上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性的观点,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丰富经验,它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既反对了唯心主义,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唯一正确的。世界物质性的观点,指导我们一定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实践中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