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10 物质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0、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列宁的这个物质定义说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是可以认识的,一切精神现象都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由无限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类出现以前,物质就客观存在着;人类出现以后,它也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人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不生不灭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世界上存在的各种事物、现象,如原子、细胞、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社会中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等等,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世界上各种具体事物的产生和消失,只是物质的不同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如人们把钢铁造成机器、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等,都不是创造或消灭物质,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自然科学上的物质不灭定律,就是讲物质能够依一定的规律在形态上发生转化。但不论怎样转化,物质总的质量不会有任何增加或减少,这是自然界的最重要规律之一。自然科学关于物质不灭定律的大量论据,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不灭基本原理的正确。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根本不存在有不依赖于物质的所谓独立的精神的东西。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不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指的是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一切自然研究的出发点,而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化,又会以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哲学的物质概念。
围绕物质概念,哲学上展开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切唯心主义者对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无不恨之入骨,他们为了攻击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说了许多胡话。如阿芬那留斯说:“‘物质’只不过是一种抽象,也就是一切中心项都被抽象掉的对立项的总和。”[2]马赫说:“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东西,只是要素[3]的一定的有规律的联系。”[4]贝克莱说:哲学家所说的物质,或心外对象的存在,《圣经》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他叫壤,“物质只要被逐出自然界,就会带走很多怀疑论的和渎神的体系,带走无数争论和纠缠不清的问题”[5]。唯心主义者总是主张把物质赶出自然界,要消灭物质。十九世纪末电子的发现,推翻了物理学上原子不可分的陈旧观念。可是马赫主义者又跳出来大叫:“物质消失了”,还胡说什么“新”物理学把唯物主义驳倒了,乘机向辩证唯物主义进攻。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彻底批判了他们的谬论。列宁讽刺攻击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神学教授们说:“他们曾经一百次、一千次地宣告唯物主义已被驳倒,可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地继续驳斥它。”[6][-]继承历史上唯心主义者的衣钵,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胡说思想可以代替物质,推行一条从意识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为他们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制造理论根据。但是,不论唯心主义者采取怎样的手法攻击唯物主义,他们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注:
[1] 《列宁选集》第二卷128页。
[2]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144页。
[3] 感觉。
[4]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145页。
[5]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22页。
[6] 《列宁选集》第二卷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