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司令放狠话,要报边境一箭之仇,这底气来的够快?

近日,印度陆军司令纳拉万在1月15日举行的印度陆军建军节,检阅了印军最新开发的无人机蜂群系统,放话加勒万河谷的勇士鲜血“不会白流”,印度陆军司令放了狠话,叫嚣要报边境一箭之仇,随后大批无人机倾巢出动,这底气来的够快,难道忘了上次62年怎么被全歼的?

此次印度展示的“无人机蜂群”,由75架多轴飞行器组成,成为了阅兵式中最耀眼的场景,不过,印度军方宣传的所谓“蜂群作战”,依然只是个用来提振民心士气的噱头,这75架多轴飞行器充其量只是进行了一次预编程的编队飞行,飞行过程中的队形也很不整齐,按照民间飞行表演的标准评价都不能算合格,最要命的是,这些多轴飞行器的外观显得太过民用化,长得太像邻国某疆公司的产品,所谓的“蜂群操控技术”,也可能是随机一起进口的舶来品。
尽管印度“自主突破无人机蜂群技术”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如果细细分析,印度军队可能连无人机蜂群的定义都没搞清楚,以为只需要派出一堆多轴飞行器,能够飞出一个稍微像样点的队形,就算是“蜂群”了,实际上,印度此次无人机编队飞行,很有可能是预设了飞行轨迹之后,让大量无人机在同一空域按照统一轨迹进行密集飞行,根本没有做到同时保持对每一架无人机的控制,而想要达成全时控制,光是电磁兼容这一问题,印度就解决不了,数十架无人机的遥控信号,只会互相干扰,把场面搞得一团糟。

除了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之外,无人机蜂群战术想要打出最大的效果,还需要解决双向高速数据链问题,光学设备小型化问题,无人机发射平台问题等一系列疑难杂症,只要其中有一个门槛迈不过去,科幻片当中铺天盖地,能够消灭战场上一切软硬目标的无人机蜂群就无法最终成型。
目前印度对无人机的应用相当粗浅,除了进口的几款大型无人机之外,一直局限于一线步兵放飞一架多轴飞行器侦察敌情,或是多轴飞行器按照预先编订的飞行路线,输送药品等物资,而这在技术上和亚马逊采用的无人机快递没有本质区别,印度精心打造的作战体系,充其量也就是发达国家的民用水准。

相比简陋的多轴飞行器,一架蜂群无人机必须采用固定翼构型,才能保证足够快的飞行速度和足够低的能耗,有足够的滞空时间和足够高的突防几率,而除了光学设备和控制系统之外,蜂群无人机必须再携带一枚战斗部,在需要时执行自杀任务,印度的多轴飞行器看似功能强大,实际上不兼容侦察和攻击模块,缓慢的飞行速度,也导致其不可能在哪怕是单兵武器的打击之下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