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令》为何难解?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严峻问题?(未来篇)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雨。目前各地禁摩限摩依然困扰着大家,而各地似乎也没有要解除的动静。这次呢我决定从四个方向(民众,法律,问题,未来)来和大家探讨一下禁摩的前因后果与影响。上面几次我已经讲过了民众、法律与问题方面的问题,这次我们就来讲讲未来摩托车和摩友会何去何从?
其实从禁摩一开始“禁止”与“反对”的争斗一直都存在,而如今很多城市选择了“禁止”这个答案,但也有的城市一开始选择了“禁止”但后来选择了“反对”。这些城市中西安是大家最熟悉的城市了。早在2005年的10月1日西安开始了禁摩的旅程,在2017年的11月23号,西安却悄然“解禁”!
在2017年11月23号,西安市政府发出了一份名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的报告文件,而让人感到兴奋的是,文件内的内容显示,宣布失效的文件竟然包含了,在2009年颁发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通告》!也就是说,如果这份文件废除了的话,也就可以正式的宣布禁摩的规定正式失效,西安在当时真的可以说是暂时解禁了!到了2019年西安正式放开摩托车驾驶证驾考业务同时交管部门也认可了摩托车与摩托车驾驶员,随后第一条摩托车车道、摩托车停车位也分分出现。

而除了西安目前解禁摩托车的城市还有太原与廊坊。太原是禁摩令到期后没有下文按规定自动废除而解禁,而廊坊在2016年宣布恢复摩托车相关业务基本宣布解除禁摩。

西安、太原、廊坊三座城市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解禁摩托城市的先河。在禁摩城市增多的情况下杀出了解禁的清泉。(顺带一提各地除了禁摩令还有禁皮卡令和禁微型汽车令)
反观国外为何不曾出现禁摩这个概念其实溯源下去也反应出了我们的弱势。在前面几篇文章下面评论区里一直有人说摩托车不挣钱汽车赚钱,确实汽车产业要比摩托车产业赚钱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别人没有这种想法?很简单,目前国内的车企大部分的销售面向还是国内群体近几年才逐步向海外特别是欧美拓展,而如本田、宝马等早就是全球化的车企赚的是别国的钱不靠本国群体消费,摩托车也是的全球售卖不存在利益冲突相反反而是利益最大化。
其次摩托车企业与汽车企业也算是竞争对手。汽车企业要想想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更好不让更多人选择摩托车出行,而摩托企业要想如何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在这种竞争压力之下产品力的更新换代与新技术开发才有动力。而如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他们都是重工集团,产品分布范围很广并不指望着摩托赚钱,所有他们有能力也有资金去开发性能好做工精细的摩托。而反观国内是一边倒的支持汽车产业打压摩托产业失去了两者间的竞争平衡,可我们无论是汽车技术还是摩托技术很大程度上依然在吃着别人的残羹剩饭,仿制抄袭依旧明显。其实我们去深刻讨论抄袭与仿制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当年很多车企如丰田、本田、宝马都有过抄袭和仿制,但抄归抄仿归仿目的是为了让你而知耻而后勇后发制人,希望你能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产品而不是靠吃别人的盛饭过日子。
另一方面部分摩托车上路也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恶习如随意变道不看后视镜等等问题,一方面摩托车体积比汽车小太多了需要驾驶员更加仔细观察路况驾驶(顺带一提很多人问为什么摩托车排气声音较大?其实完全静音的燃油摩托车不是没有的,本田公司上世纪就有过。摩托车没有声音在路上行驶不容易被汽车驾驶员发现,制造点声音至少能让汽车驾驶员知道你的旁边)

近些年年轻群体受影视与游戏影响对于摩托车的喜爱之情越发明显,而交通压力特别是2018年新国标电动车的出现也让很多人想回归摩托车了。部分人说摩托车重新上路太混乱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很多人都认为二轮车辆都要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当摩托再机动车道行驶自然在心理因素的情况下觉得混乱。同理别国不觉得混乱是因为其他国家可没有电动车与非机动车道这些因素。国外法律明确规定了你只要上路就必须遵守自己车型的法律法规,违反规定处罚力度很大。
继续分析许多人都说自己用不到摩托车电动车就够了,可随着2018年新国标电动车法的出台要求电动车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25Km/h,最大正被质量不超过55kg,电动机最大功率不超过400W,蓄电池的电压最大不超过48V,注意重点:新国标还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采用脚踏骑行功能且不可以带12周岁以上的人与货物!!!试问一下有多少人没用电动车带过人带过货?而大家认为的电动车如今可是被划分到了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二轮摩托车的范围之内了,你要骑它是要驾驶证和行驶证了。而25km每小时的最高速度在早晚高峰时是根本不够用的,首先第一点遇到紧急情况根本没有充足的动力进行应急避让躲闪,其二速度较慢会影响通行与爬坡效率。
反观我们在看摩托车。摩托车法律规定是允许带12周岁以上的人,这点其实符合许多人每天使用二轮交通工具的需求,即便一人驾驶摩托车所占体积也只是汽车的1/3。汽车虽然可以载5~7人甚至更多但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人开一辆车,浪费了一定的交通资源。而很多人又说电动车出行也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其实这个也对但是电动车出行解决不了机动车道的拥堵,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所在就在于机动车道,这么多年过去了 汽车数量与电动车数量都在激增两者比例是基本不变。当然啦我也不会说什么禁汽车这种话,摩托车、汽车、电动车本身就是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满足不同的情况下不同需求的人出行情况,他们只是一种工具罢了真正的关键点在于人,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人的素质与安全意识。
未来禁摩令是更严还是放开一方面取决于政策走向,另一方面取决于普通人。在许多关于解禁摩托车的文章下面会有人说:“没用的,上面的人看不到”这样的话。确实上面的人不回来看但这些文章不是给领导看的是给大家普通人看的,让大家去了解摩托车知道背后的故事别再对摩托车充满敌意了,同时也是希望大家遇到那些不好行为的人多去劝解别再为摩托车招黑了,互相监督也是一种维护。
老话说过:“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一人的力量确实无法做出大改变,但众多人参与进来你敢说没法做出改变?禁摩同理,在我看到的那些摩友反对禁摩去诉讼去复议的事件下的评论里总有人在说:“没事去干这些事干嘛?时间多啊!/闹闹闹!看,又禁摩了!”这种类型的话。言论自由你可以这么说但我只想提一点,如今的情况可以说是钢刀架在脖子上的温水煮青蛙。假设哪一天你所在的城市禁摩了或扩大了,你是选择责备那些为了解禁而努力的摩友们还是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呢?这个答案我无权干涉但希望你们能记住哪天解禁了还能想到那些在别人眼里的“傻子”“不自量力”的人所做的一切努力。
大家还记得曾经政治课上讲到我们制度时的回忆吗?“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使命担当。”禁摩限电的本身其实也可以说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保守思维与新派思维的碰撞。年轻人的思维早已不是原来人所能看懂,环境不改变只会引发新一代百姓的反对,管理也一样。人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事后会反省过去,会去改变而不是一味错到底。权利不是靠别人给予的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有些事物有反对才说明它不合理有改进的空间或本身就不合理。一旦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件事情很正确很对。摩友们想要获得良好的骑行环境一方面不仅仅是要靠自己去遵守自律,另一方面也要大家去监督周围人的行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合理合规的去争取合法的权利,强权也许会压垮你一时但击垮不了你的斗志!老祖宗已经告诉我们了:“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希望大家共同创造摩托车的新未来,做一个守法公正维护道路交通的摩友而不是扰乱交通秩序的鬼火少年。违法该罚就罚该抓就抓,而对正规不违法不违规的人应当说“通过”!给与路权通行。
好了,本系列最后一篇文章《未来篇》到此结束了。四篇文章已经完结!新的系列正在创作当中,希望大家能够点赞/支持/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明白!临近过年了 祝大家新年愉快,新的文章来年与大家再见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有更多用车需求与政策了解可以上“摩托范”可以了解更多车型信息同时也可与车型车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