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勋策动丁巳复辟失败经过 作者:商公泽

2021-12-07 17:49 作者:拉失德史  | 我要投稿

 辛亥十月武昌起义,两湖总督瑞瀓逃亡,清廷闻报,手足失措,袁世凯利用时机,东山再起。攫得政权后,逼迫清廷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下诏,改国体为共和制。初张勋任江南提督,他所统的江防营,仅有五千人,大半分布在长江下游一带,驻南京的不过两千人,城广兵单,不足言守。这时江苏巡抚为程德全,与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字固卿),联合地方进步人士,欲谋独立,与总督张人骏商议。张人骏反对独立,与将军铁良谋战守。某日召集全城官员会议,藉探张勋的意向。张勋到会声言,诸位今天是我的同僚,明天如果独立,我即拿他当做敌人看待,莫怪我无情云云。张勋说完以后,大家默默无言而散。当晚藩司、臬台等各自携印逃往上海。第二天早晨徐绍桢的第九镇有一部份官兵起义,结果都被张勋捕杀于雨花台下。苏浙沪革命军随即分三路围攻南京。张勋顽抗月余后,退往徐州,检点残部,不满千人。清廷闻张勋退保江北,乃升他为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钦差大臣及共和诏下以后,张勋仍坚持反动立场,欲顽抗到底,于一九一二年(壬子)二月将所部移驻兖州,妄图北遏济南,东通青岛,以便向德国购入军火。这时溥伟寄身青岛,正想联络张勋以图恢复,秘令刘廷琛(字幼云,江西人,前清翰林,曾任山西提学使)、陈毅(字诒重,湖南人,甲辰进士,清末任邮传部左丞,丁巳复辟时任邮传部侍郎)和从兖州来的王宝田,以及从天津来的温肃(毅夫,广东顺德人,癸卯翰林,清末任都察院御史),集议于刘廷琛所居的潜楼,和张勋秘密联系,由于式枚(字晦若,广西人,壬辰进士,李鸿章幕僚)草檄,另外有叶泰椿(字鹤巢,江西人)等十余人参预筹划。一面派温肃前往天津联络冯国璋(时任直隶民政长),通过冯的幕僚胡嗣瑗(字晴初,甲辰进士,“九·一八”后任伪满宫内府秘书长),获得冯国璋的赞同;同时王宝田与张勋同乡涂芝岩,奔走于兖州、青岛间,约定于一九一三年(癸丑)春间发动,声讨袁世凯。不料预备好的檄文布告等,尚未发表,即被田中玉(字蕴山,山东第五师师长)设计诳骗到手,送呈袁世凯。袁既获悉张勋等密谋后,佯为不知冯国璋参预此事,亲自打电话给冯,叫他防堵,并令山东全省布防,由第五师截断兖州铁路,扼守济南。当时张勋的步卒仅两千人,饷械俱缺,力量薄弱。四月十七日张派部下军官阎肇兴前往济南,去见督军靳云鹏和民政长周自齐、第五师师长田中玉,车开到党家庄后,被田中玉的军队将路轨拆毁,阻其前进;经阎下车说明来意后,得到谅解,才将路轨修复,开到济南,传达了张勋的意见。这时袁世凯不欲引起战争,乃用釜底抽薪法,密派田文烈(时任内务部总长)和阮忠枢(时任总统府秘书)前往济南,约周自齐一同赴兖州调停,才将讨袁一举打消讨袁之举未能实现,黄兴在南京得悉,便派张鸿遇来兖州,游说张勋,欲假道北伐,遭到张勋的拒绝。一九一三年(癸丑)三月,黄兴派冷御秋,进攻 韩庄,田中玉第五师的旅长方玉普支持不住,急电张勋求援。张勋不念旧恶,命部将张文生率军前往援救。车刚开到韩庄,冷?的兵便蜂拥而来,张文生下车后,整队冲上去,一举夺下二郎山,冷?气慑,方旅才得保全。张勋此次援救方玉普,人说他既要讨袁,何以又去援救袁的羽翼,似不近情。不知张勋内心仇恨革命军,远远超过了仇恨袁世凯的程度,由此可见张勋顽固不化,达到如何程度了。袁世凯获悉张勋援救韩庄,不仅不以为功,反而增加了对张勋的疑忌,命徐世昌来兖收回了张勋的两江总督和南洋大臣两颗印信,同时断绝了张勋的饷械接济以困之。以后还是胡嗣瑗劝冯国璋替张勋向袁世凯疏通,于七月命张和冯一同南下进攻黄兴。袁世凯任命张勋为江北镇抚使,冯国璋为江淮宣抚使,命冯率第一军由天津向浦口,段芝贵率第二军由湖北往江西,张勋率第三军由江淮直捣南京。张勋奉命后大卖力气,七月攻克徐州,击走了冷?;八月由台儿庄沿运河南下,得了淮安后,直趋杨镇,一口气打到金陵城下,夺到紫金山,进攻天保城,于九月一日用地道轰城,攻下南京,黄兴退走。冯国璋因铁路阻滞,此时才进到芦席营。段芝贵还在上游,仅令雷震春率一小部份队伍来宁会战南京攻下后,他们三人都希望得到江苏督军一席。冯国璋来到浦口后,命胡嗣瑗草一长电给袁世凯,说什么张勋此次攻坚夺隘,劳苦功高,且居南京较久,与南人相得,保举张为江苏督军,自愿让贤北归。袁世凯乃授张为苏督,但心中对张仍怀疑忌。因前次讨袁之举虽未实现,但冯国璋固预闻其事,今又保张督苏,冯张交欢,恐其日久难制。所以在同年十二月,便命冯国璋代张督苏,改任张为长江巡阅使,令驻太平,欲分散他的兵力于上下游,削弱其军。张勋心里明白袁的用意,不南下巡阅反而北上,于一九一四年一月移军徐州。  

  当时的政局变幻离奇,机诈百出,现将经过情形,略述于下:段祺瑞对德宣战,徐世昌认为是外交上一个好机会,不但可以制黎元洪的死命,而且可以得到协约国的援助,增长北洋派的势力,不只是可以保住段祺瑞的内阁,徐本人在下届选举中还有被选为总统的希望。此时各省督军,反对参战者很多,但来京以后,经过几天,都变为一致赞同了,其中内幕,不问可知。黎元洪老羞成怒,便假借前此公民团包围议院一事,毅然下令解散内阁,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段祺瑞出京赴津通电各省,声言凡未经他副署的命令,一律无效。于是交通系、研究系的政客们,利用此时机,纷纷赴津,与段结合,谋在政治上取得地位。其中如梁启超、汤化龙等当时都被段祺瑞收买,用为爪牙。  

  当段未下台召集各省督军来京会议时,黎元洪曾对倪嗣冲面加申斥。元洪本痛恶倪嗣冲,早想将他撤换,只因当时北洋派的声势尚盛,未敢贸然实行,嗣冲早已知道。此次遭受申斥,认为如果不去元洪,则自己的地位必将不保,乃于北京会议后纠合张镇芳、雷震春、张怀芝、王占元、赵倜、李厚基和十三省的代表们,同赴徐州,求救于张勋,是为第四次徐州会议,时在一九一七年(丁巳)五月。  

  倪嗣冲在京邀同各军阀赴徐时,段祺瑞的内阁尚未动摇;他们到了徐州后,听见段祺瑞被明令免职,一齐愤怒,大骂黎元洪不止。第二天举行会议,倪嗣冲首先倡议推翻黎元洪,请大家商议继任人选,有人推举徐世昌以海陆军大元帅名义出面维持。张怀芝说:徐世昌未经过国会选举,而我们又没有选举总统之权,不如按照少轩(张勋字)平日的主张,实行复辟,恢复清室。张怀芝的提议,获得倪、王、李诸人的赞同,并说如此一来,则黎元洪不推自倒,且可以收拾天下人心,在会的都无异言。张勋说各位既都有思念旧君之心,但进行步骤应如何着手?大家说:先由各省联合成立督军团,一齐出兵开向北京;然后电徐州请张勋北来主盟,最后通电全国,请旧君复位。决定后,张勋大喜,由万绳?将会议记录请到会各人签名,做为决议案各省代表回去后,皖 、奉、直、鲁、豫、晋六省督军先后举兵,逼近京畿。五月二十八公电张勋北上主盟。黎元洪闻报,吓得手足失措,也于六月一日电邀张勋迅速来京,共商国事,希望挽回大局。张勋知道黎元洪无能为力,接电后故意迁延,不即北上,想不到各省督军在此期间,突然变了态度。  

  袁世凯死后不久,徐世昌曾派陆宗舆往徐州,带去了徐自拟的复辟条件,征求张勋同意。其中一条的内容大致为宣统复位后,下面设辅政王一人,代皇帝执掌政权,以曾官大学士、军机大臣的汉人充任,由皇帝任命,十年一任,任满得联任等语。张勋看后大怒,直斥陆宗舆说这个辅政王与皇帝有何区别?怎能说是复辟呢?我看这不过是徐某图谋个人富贵的计划而已,真正岂有此理。  

  当督军团举兵声讨黎元洪时,居住天津的北洋、交通、研究各系谋设总参谋处于天津,推举徐世昌为海陆军大元帅,以雷震春为总参谋长,由钱能训携带梁启超所拟电稿,请张勋领衔通电各省派代表来津,组织临时政府。张勋不赞成此举,说他们横生枝节。研究系在一怒之下,遂通电全国,保持共和国体,以掩饰他们的称兵讨黎,同时总参谋处也无形消灭了黎元洪与段祺瑞相持不下,本倚国会为后援,看到张勋通电后,自己考虑,权衡轻重,认为解散国会或者尚能保住总统地位,于是派夏寿康(字锡祺,前清翰林,公府秘书)往天津见张勋,接受他的意见,允许下令解散国会。六月十二日解散国会令下,十六日张勋、李经羲入京,通电各省取消 独立,并将已开拔的军队调回原防。不料李经羲的组阁消息传出后,各省督军群起反对,以致未能实现。  

  由徐州随张勋北上的,有定武军司令苏锡麟,统领李绍臣、陈德修,参加者有奉天第二十八师长冯麟阁,旅长张海鹏、汤玉麟。定武军的队伍,分驻廊坊、丰台、天坛一带。奉军二十八师的队伍仍在奉天,并未进关张镇芳和雷震春二人多年以来充当徐世昌的密使,往来徐州,和张勋联络已久,督军中无人不知。张、雷以徐世昌的策谋,一再不遂,这次督军团支持的总参谋处,又成泡影,不甘心就此罢休,乃与万绳?密商,联络督军团一部分人,坚决进行复辟,以图一逞。张勋起初不以为然,他说解散国会,取消独立拥护中央的电报,早已发出,今又反复,恐为人耻笑,坚拒不允。张、雷二人无法劝他,只好坐在万绳?的办公室中,一见张勋便向他聒絮不休,张勋每每不等二人说完,便拂袖而出。有一天张镇芳写了一封长信给张勋,说他们已经联络好了某某等省,近畿军队中的刘金标、李长泰等亦已洽妥,并且准备好了饷糈若干、军械若干,万事俱备,只待我公决定早日发动,今若食言,将失信于天下云云。张勋看完,置之不理。第二天张勋又来到办公室,雷震春搬了一张椅子坐在门口,阻其出路;张镇芳又将前函要点向张解说,并云康有为来京,复辟之声,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我们以七省兵威,仅只解散一个国会,虎头蛇尾,岂不令人笑我们怯懦。张勋为人粗鲁,被张、雷二人用话一激,便问道:你们所说某省某军靠得住吗?饷械备妥若干不至误事吗?我因为军队太少,所以不敢冒昧发动。雷、张见张勋口气已经活动,便进一步说:不需要徐州出多少兵,只要大帅出面主持全局,便可一举成功。张听后未再反驳,此事便就此决定了,由万绳?和雷、张二人筹划进行。这是六月二十八的事。  

  六月三十日夜间,张勋由江西会馆公宴回宅,已经夜半,急召刘金标、李长泰二人,命他们将军队开入城内。刘李两人均不奉命。张勋此时方知张、雷二人所说的话不可靠,但事已至此,骑虎难下,只好强迫开城将定武军开到城里七月八日张勋奏请开缺,九日各处军队包围北京。计安定门外为第一师,西直门外为第十三师,朝阳门外为近畿军第一旅,广渠门外为第一师第二十九团,永定门外为第十一师,彰仪门外则为第三师、第十二师、第二十师,计凡十四纵队,每队约四千人,共约五万七千人,大炮七十余门,机枪八十余挺。而定武军在天坛的不及百人,在南河沿张勋宅中的不过三百余人,不堪一战。日本人佃信夫见战事已不可免,跑到张勋宅中拉住张手大哭,叫张携带幼子一人避居他处。张一言不发,走到室外,取香槟酒一瓶,倒了两杯,与佃各饮一杯为别。少时辜鸿铭带英美记者三人来访张勋,问张勋索要前此各省赞成复辟的通电,以及徐州会议的名单。记者们说:“此事已经各省同意,所以先后独立举兵推公(指张)为主盟,中外皆知,今天他们反戈相向,实在令人不平,最好将经过事实宣布中外,何必代人受过?”张勋说:“复辟是我向来的主张,至于关系文件,我早已烧毁了。”  

  十日消息益紧,都劝张勋将少子一人寄居到外面去。张勋对先父说:“自古全家殉难的,历史所载,指不胜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过我过信人言,草草举事,以致贻忧君上,实罪该万死。”  

  王士珍连日到张宅请张勋将军队交出,他的生命财产由各国公使签字担保安全,张勋置之不理。王又说:“如不幸而战,你有多少军队,子弹能支几天,能保必胜吗?”张勋说:“军队多少,子弹充足与否,兄不必问,敌众我寡,但毫不放在我的心上。自七月一日起,张勋嘱先父每日随同至内阁,并无正式职责(内阁设在旧日的上书房)。先父自徐州动身以来,即患温滞病,到京后每天卧在床上,困顿不堪。八日张勋开缺,先父请求不再到内阁,张勋不允。  

  九日入值的只先父商衍瀛和王士珍二人。王请宣统降旨,照辛亥逊政办法,将大政归还民国,未准。十一日又请 照庚子义和团事件前例,将复辟上谕自行取消,亦不准。这天中午先父出神武门走到张宅,听见各处纷纷打来的电话,都说各城门已下攻击令,明天(十二日)拂晓开火。这天夜间万绳?将各省往来密电和徐州会议签名单及冯国璋约张一同举兵北上的亲笔信,与徐世昌拟的复辟条件等,共计七十二件,包为一包,托先父为他保存。夜半先父将这个包携至东四牌楼报房胡同法华寺。十二日天微明,枪声密如雨下,朝阳门外之兵进到东安门和定武军接触,不能再进。到中午,炮火命中了张勋住宅,凉棚着火,延及住室,张勋亲自指挥救火,态度镇静。各军官早知必定失败,已于先一日约妥荷兰公使欧登科,俟危急时,开来汽车将张勋接走,此时荷使见张宅火起,如约将汽车开到张宅,藉他事请张勋离宅。张不肯行,由部下几个军官将他拥上汽车,开往东交民巷德国兵营。张的家眷上下共五十二人,则由南池子送往德国医院。沿途通过枪林弹雨,无一人受伤。下午五时枪声渐息,先父从法华寺走出来,想打听张勋消息,往扶桑馆访日人佃信夫,正值有段祺瑞部下某军官先在佃处,未便相见。晚间先父在朋友家寄宿,才听说张勋已入荷兰使馆。


张勋策动丁巳复辟失败经过 作者:商公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