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简单粗暴的角度分析天气之子的致命缺陷

(前专栏挪到长评区加一些扩展)
做两个假设:
天气之子是爱情片
天气之子不是爱情片
是爱情片的话,从常识上来讲,现在的男男女女谈恋爱,谈的都是自由恋爱,而自由恋爱的反面,有很多,比如包办婚姻,封建礼法等等,有很多放在现代是会被说成是歧视的烂讲究。
无论是韩剧或者还珠格格里面的自由恋爱,经常会遇到阻碍,也就是说,这些阻碍的主体,就比如,社会,比如家长,觉得主角们的自由恋爱给他们添了麻烦,就要阻碍自由恋爱。然后演绎出一个个既有反抗,又有妥协的各种各样矛盾冲突的戏剧故事。
而我们歌颂自由恋爱的同时呢?不光要与这些阻碍做斗争,同时也需要传达出:“大人,时代变了,我们谈我们的,关你屁事”的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说,年轻人谈恋爱,并没有打算给不知道哪个旧时代的老古董添麻烦,给什么社会里的犄角旮旯才会搞得穷讲究(日本人称之为读空气)添麻烦,也确确实实不会给他们添麻烦,是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角色,天天吃饱了没事干,胡搅蛮缠,主角们才要对抗这些“坏蛋”的。
而这个动画片,给作为观众的我,直观地,不加思考的一种感受,就是和男主角自我意识过剩时的感受一样:“男主角因为跟女主角谈恋爱,导致他人的生活受到了损害”,这时,大叔非常善意地开导了他:“不要想太多”。
大叔的开导,我认为是无比正确的,我们假设一种情况:男主角来了东京,但是没碰到女主角,他俩压根不认识,女主角连通过超能力来赚钱的点子,女主角可能都想不到,或者有可能她想到了,却因为没有经纪人(马内家)等足够支撑事业的帮手而不敢去执行。更别说了解“天命”了。女主角可能最多只会拿超能力当作一种消遣,一旦使用过多,导致副作用开始出现的时候,身边又没有男主这个可以托付弟弟的值得信赖的人,那女主角绝对不会说抛下弟弟,去完成所谓的“天命”。
对,要注意:女主角有个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弟弟,这个弟弟的存在本身,是女主这一角色所具有的善良以及责任心等美好特征的重要源头。弟弟虽然像个小大人一样,让很多当今现实社恐男子十分汗颜,看上去,好像没人照顾他,他也会活得很潇洒,甚至如果未来没有人管他,压制他,他可能会更潇洒也说不定,但这终究是玩笑话。女主是弟弟在世间最后一个亲人,弟弟再潇洒,也是低龄未成年。妈妈刚刚去世,弟弟的潇洒很有可能也是出于生存本能,是一种勉强,虚张声势,是想要给姐姐少分担一些压力。这种背景下,女主角凭什么要再变成祭品?单纯为了女主角的人设,她也不可能在没有交代后事的情况下(比如把弟弟托付给值得信任的人等),去搞所谓献身的。
所以,大叔对男主角说的“不要想太多”是没有错的。
关键是也没哪个剧中人逼迫女主角要区搞什么“天命”。
而且就算献身了,也没人感谢她,因为别人压根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我们喜欢很多台词“哪怕要与世界为敌,我也要为你而战,或者我也要说我爱你”。很霸气,很浪漫,让人很想去各种场合复读,然后把别人的鸡皮疙瘩尬掉一地。但想想其实也挺实际的,世界有病吗?世界为什么总是要找爱情的麻烦?
通常,一个值得歌颂的故事里,男女主角一定不是那种血色修道院那两个狗男女(怀特迈恩和莫格莱尼,他俩是真的坏蛋,掉的装备的装等也太低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人去找他俩了)就是说,通常情况下男女应该是无害的,都是好人,好人结婚谈恋爱,世界为什么总要向好人找茬呢?那一定是,社会上的一些人想要通过向自由恋爱施加压力,从而得到一些非分之利益,(向社会倒垃圾,做空渔利)所以,这个“与人为敌的世界”确实是错了,而且这个敌人很强大,很抽象,如果是一个具体的boss,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那么只要干掉他就够了,但一般来讲,敌人是抽象的制度,或者是风气或者别的什么很难战胜的某种概念,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教员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我们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斗争史,所以“与不合理的世界为敌”应该值得肯定。
但是。
人家男主最后一句有效台词,把“不要想太多”给否了。
给否了。。。。给否了。。。。。
把“谈个恋爱而已,其他人关我屁事”给否了。
就导致,这个爱情故事真的是一个负担很重的爱情故事。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小孩子持枪是后果非常非常严重的行为,因为小孩子不能承担社会责任,没有成熟的辨别是非能力,小孩子不可能合理地掌握并使用枪的力量,很有可能失控,所以小孩子持枪,大人却不能要求小孩子去做警察或者军人的工作,还会用强制手段让他把枪交出来。
但是小孩子拥有超能力的话,她就必须拯救东京吗?为了东京,而献上活祭品,这是什么?这是最最危险的,把矛盾集中到一个具体事物或者人物身上,然后把他除掉,零之镇魂?很帅?就好比那些送孩子去豫章书院的家长,把孩子不学习不努力归罪于网络游戏,武侠小说之类的东西,等到豫章书院出了问题,又把罪名推到豫章书院头上。不真正解决矛盾,不停地挑选代替品,除掉他,让大家爽一段时间,过一阵子继续,再来一个,再除掉?美其名曰命运的轮回~二十一世纪都走过五分之一了,零之镇魂玩几千年了,没用的,并不是螺旋上升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是原地打转罢了。
所以女主角就算拥有超能力,很多地方也在暗示女主角有一种需要牺牲自己来拯救世界的“奇怪的天命”,但女主角原本就可以不屌他们,自己弟弟还一点小管不过来呢,还管你东京死活???就好像牺牲以后你们东京人会感谢女主角似得。男主角更不用把女主角放弃拯救世界的心理负担,再背过来,因为原本就没有这个心理负担,但男主角强行在最后说,我要带着心理负担和女主在一起。
就很画蛇添足。
而且最关键的是,我所说的这些问题,新海诚也好,新海诚笔下的故事角色们(指所有配角)也罢,是明白的,是清楚的,而只有这个男主角却。。。。。。
也就是说所有人,从一开始,都是正常人,只有这个男主角,经历了这么多以后,得出了一个“不要想太多是错的”,“应该想很多”是对的这么一个结论。
文艺作品我们一般都指望,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世界变得更好了,而故事的主角们,变得更更好了,尤其是在精神领域的。结果呢我们天气之子的故事,配角们的生活有了起色,背景板,路人们,好像国土被淹了很大一片,但是也没有太糟糕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普遍认同,东京这个地方,不能以人类史的视角去看,应该放眼几亿年的地球板块运动巴拉巴拉的,所以淹了就只能可惜,而不能抱怨。(而且路人们,东京的敏娜桑压根就不知道有女主角这么号人以及女主角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女主角对于他们来说属于唯心主义认识下的“根本不存在”)而最应该在经过了波澜壮阔的试炼之后获得成长的男主角呢,他越活越倒退了。

那假如不是爱情片,只是想表达友爱的相互扶持可以让困难中的人度过难关呢?
那就又有一些问题,男主角16岁与女主角15岁,这两个人年龄非常特殊,最新的日本法律规定18岁以上男女算成人,所谓20岁成人,以后也只会沦为形式习俗,而且习俗也会慢慢地向法律趋同。
说白了,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矛盾,忍个两三年就行了,男主角18岁会迎来他向往的自由,独立于父母,父母想留,也留不住他了。至于他想贷款上大学或者来东京漂泊,随他选择。
女主角会自动脱离社会抚养机构(想继续赖着都不行),有人说女主角还有个弟弟,说孤儿院会强行分开两个人,会拆散血浓于水的亲情,我只能说,这是纯粹的臆测,以及妖魔化政府机构,这类型机构是用来帮助有困难的未成年人的,而且绝对不会说,进了这种机构,从此姐弟就骨肉分离了,姐弟不仅能三天两头见面,暑假的时候甚至可以一起到处去旅游。
《物语系列》里的老仓育呢,就算是一个正面典型,当然阿育最希望的还是能有一个幸福生活的家庭,但现实情况是家庭幸福不起来,那么她就只能指望靠谱一些的外力帮扶,另外如果在校期间表现不好,就比如其长期拒绝上学,国家还会削减对她的补助,注意,老仓育可不住孤儿院的集体宿舍,住的是自己的屋子,无论是租的,还是家长留给她的遗产。
唯一可能的推测是:姐弟是不希望自己以后的身份标签化,什么标签呢?孤儿。被标签化确实严重,不得不说,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视,歧视孤寡残疾,歧视LGBT什么的,如果自己被贴上孤儿的标签,对于生活有影响。这是事实。或者,孤儿院之类的机构里面的孩子都心理扭曲,不正常,都是坏孩子,容易给自己的弟弟带来坏影响。说真的,如果“自己都歧视孤儿,习惯性地会给孤儿贴标签”的话,不想"被认定成孤儿"这个心结是很难解。
但是电影没有提到我推测的上一段内容。
电影只是说,姐弟不想给人添麻烦,姐弟想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下去,苦一点累一点,但是自食其力,并且要跟自己的骨肉亲人永不分离。我只能说,好不容易日本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上做的挺到位的,纳税人的钱搞的这种就构就是干这个的(不然交这份钱干嘛呢),另外你实在不想让弟弟过那种生活的话,三年而已,三年你就也成人了,做个登记,做个领养还是什么的操作,弟弟就又回你身边了。
说白了就是忍耐。共度难关说的简单,难关是什么?离家出走后的艰辛吗?和姐弟两人生活的经济和教育压力吗?怎么造成的呢?男主难以忍耐现状选择离家出走,姐弟两人拒绝社会帮扶,宁愿谎报年龄打工。
可以说能忍耐这一种困难,却不能忍耐另外一种不方便。选了一条最最艰难的道路,而选择的理由纯粹是因为年轻人是非不分。
年轻人的是非不分,是弱点,是需要改正和发展的。
在他们与生活的困苦斗争的路上,就不说他们最后选择"不拯救东京了",看看他们给社会填了多少麻烦?警察这种公共资源被他们搞得团团转,为了逃脱追捕,用超能力炸了一辆卡车,惊动了消防(当然当时是特大暴雨可能消防人员赶到了之后火就自然而然灭了也说不定,但是万一呢?),随地捡了把手枪,“biang唧”射了一发,又随地乱扔,这是真真正正地在给社会和他人添麻烦,而且不能用什么友谊或者爱情来当挡箭牌。
所以,新海诚可能想告诉我们的,其实是:“片中的男女主角是反面典型???”
但手法和桥段的安排上,他们却都是善良的正面人物。所以如果一旦脑子不太好使的人,万一拿这两个角色当榜样,那就完犊子了,如果稍微动了一点脑子的话,就会觉得,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
最后非常现实的一点就是:
电影中没有什么明显的季节变化,推测男主角的翘家大冒险只进行了短短三个月,三个月以后是实打实的留校查看处分(结合时事,浙大牛掰),女主和女主的弟弟推测是被拖进了他们最最讨厌的孤儿院,然后“可耻”吃上了嗟来之食(笑),弟弟结尾还长了个大高个,看起来孤儿院的属于是真香了。非常实际,一点都不浪漫。
剩下的我不打算展开了,新海诚先生可以说他是日本动漫的陈凯歌,塑造意境,渲染画面,一流,甚至无敌,但是剧情。。。。。。经不起推敲,都有点白昼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