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坦克歼击车


M10坦克歼击车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的一款坦克歼击车。官方名称为3in GMC M10。英国在租借法案下也装备了大量的M10坦克歼击车,被称为“狼獾”或“阿基里斯”式。(维基百科)


研发原因
美国在二战前夕的合成兵种学说认为,坦克的设计应该起到强制突破敌军后方的作用。坦克支援步兵突破敌方防御,装甲师利用突破口冲进敌人脆弱的后方区域。美军预计会和敌方坦克作战,于是整编了一支专门对付敌军坦克的坦克歼击车部队来专门应对敌方坦克。坦克歼击车为战线后方的预备队,和美国同时期的坦克相比,坦克歼击车的装甲更轻机动性更好,在需要时会迅速移动到敌方坦克附近使用伏击战术,尽量与坦克直接作战,打完就跑,用机动躲避敌方火力,明确禁止冲锋和追逐敌方坦克。
最早期被编入这支部队的只是一些装配了37毫米反坦克炮的卡车,或是一些使用75毫米野战炮的M3半履带车,在北非的实战中,这支部队显现了机动性及防御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研发历程
1941年11月,在德克萨斯州胡德营地成立了坦克歼击车战术和射击中心,陆军开始发展坦克歼击车营的新型标准装备,坦克歼击车委员会审查了数百个安装 3 英寸(76.2mm)M7火炮的坦克歼击车的原型提案后,选定了其中两个方案:
T1,1940年开始研发,1941年1月更名为“M5 3英寸自行火炮”,车体基于克利夫兰拖拉机公司的机场牵引拖拉机。

T24/T40,1941年10月开始研发,T24因为过于高大而被否决后改良出了T40,在1942年5月更名为M9 3英寸自行火炮,车体基于M3中型坦克。

最后军械部对两种设计都不满意(没炮塔没人权),于1941年11月额外发布了一个新规格:有炮台的3英寸火炮坦克歼击车,于是提出了T35方案。T35使用了铸造圆形露天炮塔,装配一门来自M6重型坦克的3英寸火炮,车体基于M4A2中型坦克。后来基于菲律宾战役发现了倾斜装甲的实用性,设计出了将车体测后方的垂直装甲改为倾斜装甲的T35E1方案。这两种原型车在1942年4月交付至阿伯丁试验场,陆军选择了T35E1方案。
最后,T35E1车体侧后方装甲从1英寸(25.4mm)用锉刀锉成0.76英寸(19.3mm)以减轻车重,但加上了安装附加装甲板的支架;圆形炮塔也替换成易于生产的五角形炮塔。1942年6月更名为3in GMC M10,开始投入生产,M10成为美国二战前期主力坦克歼击车。因为担心M4A2底盘的产量不足,所以基于M4A3底盘的M10A1也被授权生产。

数据
因为强调速度和火炮威力,M10 的装甲很薄。M10炮塔为9.5到57.2 mm,侧后部为25mm;车体正面厚38 mm,倾斜 55 度;车体的侧后部厚19 mm,倾斜 38 度。M10在驾驶员和通讯员下方没有M4谢尔曼为防地雷安装的1.27mm钢板(裤裆一凉)。
M10 没有辅助电机,车组只能运行主发动机为车辆电池充电。发动机的噪音和烟雾可能会吸引敌人的火力,并且炮塔只能手摇(两分钟转一圈),后来由于 M36 坦克歼击车服役而没有继续改进这两个问题。
因为M7 反坦克炮较重,导致炮塔无法在超过 4 度的斜坡转到。1942 年 12 月 21 日,修改了炮塔配重解决了这个问题。

型号
M10:M4A2中型坦克底盘
M10A1:M4A3中型坦克底盘

M10A3E6:炮塔加顶盖与底盘加强后M10
3in SPM M10 : 鞑嘤的 M10,分为“楔形”配重3in SPM M10 Mk I和“鸭嘴”配重的3in SPM M10 Mk II

M10C或17pdr M10:鞑嘤安装17 磅炮的M10

M35履带车:用作火炮牵引车的无炮塔 M10A1
3in SP Ram Mk I:加拿大制造版本,使用Ram 坦克底盘。

M10自行榴弹炮:中国安装改良的日军105毫米步兵榴弹炮的M10

以色列 M10:以色列安装法国的 75 毫米火炮的M10

粉丝群:779044129
日常福利:
看什么看,没图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