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消消乐,老师教你错误答案消消消!

hello淀粉们,大家晚上好~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硬核干货的时间,有没有每天坚持阅读呀?今天的分享是来自一位老师大大,从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角度,深度剖析高考历史四大常考选择题到底该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来自董洁林老师的分享
现在的高考历史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科素养,单纯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取得高分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够灵活自如地做题。一般来说,得选择题得天下,选择题正确率高,全卷才有可能得高分。
一、表明说明类
此类选择题基本设问的标志性词语有“说明”“表明”等。
【提分神器】
(1)“审”:“表明”是指清楚、确切地指出,多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是用简洁明了的表达实际情况,有分析、阐述之意。
(2)“定”:通过材料中的时、空、人、事等关键信息,弄清题干考查的主要角度。(3)“选”:答案要与材料紧密相关;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自己主观臆造联系;同时还可根据材料时空定位,排除与之时空不符的选型,最后选出最佳答案。
【高考实例】(2020·全国Ⅰ卷·24)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原创解析:答案为“D”。材料问的是“表明当时”,那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即诸侯自立为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遭到破坏。根据时空定位“春秋时期”可以马上想到是“分封制遭到破坏”,即跟D选项相符。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开始”无法得知。
【模拟演练】
1.在西周早期墓葬中,按照随葬品的多少、墓室的大小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墓葬中铜器的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以此为证据,可以说明当时( )
A.阶级分化不明显
B.贵族特权被削弱
C.礼仪尚未制度化
D.血缘关系的弱化
原创解析:答案为“C”。从材料中可知,西周墓葬分为四种类型,说明有等级。但是“不同类型墓葬中铜器的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可知在当时礼仪制度没有形成制度化,还不是很完善。A选项说法错误,当时墓葬分为四种类型,说明阶级分化明显;B选项材料未体现,且在西周早期,贵族特权是不断强化的;D选项材料未体现。
2.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恳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这表明当时( )
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
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
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
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
原创解析:答案为“B”。从材料中“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可知,地方政府懒散、逃避,政府运行机制有待完善。A选项材料未体现地方财政出现危机;C选项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D选项“已崩坏”与材料不符。
二、数据图表类
此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来考查学生阅读表格材料的能力。
【提分神器】
1.“看”:①看图表的头和出处:确定历史时间、历史事件。②看图表中的项目和数据:分析数据信息及变化(升降)
2.“联”:根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从而对选项进行排除(排除选项本身错误或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高考实例】(2019·全国Ⅱ卷·35)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 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 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原创解析:答案为“A”。①看图表的头和出处:“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根据时空定位可知,1970年的苏联,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和数据:从材料中“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的数据都高于“1970年实际产量”,且钢、煤的实际产量都远远高于肉、蔬菜与瓜果类,联系所学可知,在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说明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存在严重问题,故选“A”。材料未体现经济政策,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军事工业上,C项错误;D项未体现错误。
【模拟演练】
1.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可以反映出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B.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原创解析: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由图可知,在1890-1894年和1895-1900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进口都是大于出口,处于入超,反映出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A选项材料未体现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情况;C选项材料未体现且原料价格低廉有利于出口,会导致出口增加,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D选项材料无法说明中国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2.下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其中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 )

A.使我国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B.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原创解析:答案为“B”。从材料及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投资比例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A选项材料未体现我国的工业布局,而是指投资比例;C选项“一五”计划未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选项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是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
三、因果关系类:
此类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由结果推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多会出现的词语有:“......原因”“......目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意图”“动机”“主要理由”“导火线”等。
②由原因推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多会出现的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提分神器】
1.“审”:认真审题,明确题目问的是“原因”还是“结果”。
2.“联”:联系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和把握题干内容,从而选出最佳答案。一般情况下,经济方面是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忌”: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高考实例】(2020·全国Ⅰ卷·35) 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原创解析:答案为“C”。一、“审”:“1992年”、“旨在”。可知本题问的是“目的”。二、根据材料“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可知,这是在投资经营领域限制外资,避免外资势力发展过于膨胀从而威胁本国经济发展安全,故选“C”。A、B选项材料未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在1994年才成立,D选项与材料不符。
【模拟演练】
1.商周时期对异族群体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商人与异族建立的多是一种或稳定或不稳定的联盟关系,而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异族聚居区。这一变化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贵族专权
C.维护统治秩序
D.增进文化认同
原创解析:答案为“C”。材料反映的是商朝和周朝虽然对地方管理方式不同,商朝是内外服制度,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周朝是实行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这一变化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巩固统治。A选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B选项强化贵族专权不是“这一变化”的目的;D选项是分封制的影响,不是目的。
2.南北朝时,凡是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否则便难以称职。官府编撰《百家谱》多卷,使官员的任命“彝伦有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
B.政府加强对士人人身控制
C.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D.顺应民族融合现象的出现
原创解析:答案为“A”。根据材料“出任吏部官职者,都必须精通谱学”“《百家谱》“彝伦有序”可知,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注重门第,官吏的任命以门第出身为依据,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B选项材料未体现;C选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注重门第,而不是指宗法观念;D选项与材料无关。
四、最佳选项类:此类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中多有“最主要”“最为接近”“最合理”“最符合”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提分神器】
①认真解读题干,运用优选法,逐个分析、比较选项,找出与题干意思最符合的选项,从而找出“最佳”。一般来说,选全面不选具体,选本质不选现象,选根本不选直接。
②注意避免“以偏概全”和“绝对化语言”。
【高考实例】(2020·江苏卷·11)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土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原创解析:答案为“B”。根据材料信息“全面抗战爆发后”,可知这一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中“关羽”“岳飞”都是我国古代忠义爱国人士,大家都耳熟能详,借助古人来激发群众的抗战爱国意识。故选B。A选项“开始”材料未体现;C选项中“革命理论”与材料不符;D选项对材料过分解读,材料反映的是“唤醒民众、乡土不做汉奸”不等同于“争当抗日英雄”。
【模拟演练】
1.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
原创解析:答案为“A”。从材料可知,在1500年到1520年,印刷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西方宗教地位有些下降,更多人重视古典书籍,根据时间可知,这一时期主要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昌盛,更重视人而非神;虽然B、C两项说法正确,但B、C两项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人文精神的传播,因此A是最佳。D选项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
2.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
B.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清朝相当
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
原创解析:答案为“D”。根据材料“1776年"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可知,当时的清朝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的社会转型,因此选D项;A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知马可波罗的叙述有一定的真实性;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几乎一模一样”说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清朝还是存在差异;C选项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材料未体现。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