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卓然于众,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领克的成功不一定能直接复制,但其所遵循的方法论,却一定值得那些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自主品牌学习。
>
近年来,中国品牌纷纷寻求突破价格的天花板,向高端市场进军。在合资品牌防守薄弱的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在合资品牌重兵布防的燃油车领域,很多厂家都折戟,领克算是为数不多小有成就的中国品牌之一。

说领克小有成就,还不仅仅在于市场表现,而在于其塑造品牌的功力,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品牌打造高档汽车品牌的深刻理解与心无旁骛地坚持,使得它能牢牢“勾”住年轻人。对此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是销量相对可观,领克品牌发布不到5年,累计销量超过52万辆,月均一万辆;
二是平均价格达到了较高水平,以2019年为例,领克平均售价达到了15.6万元,不仅高于高于日产、现代等亚洲合资品牌,也超过了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大众品牌平均售价,这对于一个中国品牌来说实属不易。反观同时期起步的其它中国高端品牌,基本境况都不如领克。
领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笔者观察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品品质过硬,二是品牌营销功力深厚,三是定位准确,始终如一。
高档,是脱俗的质感
众所周知,领克作为吉利旗下高端品牌,最受益于沃尔沃发动机和底盘技术,在起步之初就洞悉,中国品牌汽车做高档品牌,不能再是“换汤不换药”,不仅仅是弄一副好皮囊,而是一定造出驾驶感出众的车型,才能真正打动年轻人。
包括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打造的CMA平台,变速箱采购口碑甚好的爱信8AT。领克的三大件,即便与同价位的合资车型对比也不落下风。
硬件过硬,领克为旗下的车型调教出了不俗的驾驶质感,对于享受驾驶和操控的年轻人来讲,领克是比同级合资家用车更合适的选择,洒脱、不油腻。
这让驾驶体验过的人,能充分感受到完全不同于吉利旗下其他车型的味道,突出了“性能”这两个字,加上它独特的取悦年轻的设计,个性极强,辨识度很高,尽管刚推出产品的时候外观还引起很大争议,但是随着产品线加长,产品丰富后,这种设计不断调整应变,大体的设计风格还是为年轻人接受。

更重要的是,领克陆续为旗下车型提供高性能版本,比如领克03+、领克02 HACTHBACK等,都配备高功率的2.0T发动机+8AT变速箱,0-100km/h的加速时间都进6秒大关,比肩GTI,但是价格方面更有优势,且造型、格调也更具个性,更能彰显年轻人不盲从的品味。
对品质、驾驶乐趣的高要求令领克旗下车型的成本不低,也有不少人评论领克车型售价偏贵,但是领克并没有推出低端车型的打算,没有单纯的为了迎合部分追求低价的消费者,不打折扣,坚守中高端市场,守护了口碑和形象。
很多品牌在高端化的过程中并不坚定,市场表现不好,不能坚持下去,急于求成要销量,就改变原则,对自己的向上突破将产生自宫式的打击。甚至,13-15万左右,就可以买到“中国豪华品牌”,不能坚持下去,基础没打好,高端化已然花容失色。
品牌塑造功力老辣
领克之所以有能力推出高品质的车型,与其采用沃尔沃的技术有很大关系。豪华品牌的平台和核心技术加持,领克在技术上的优势毋庸置疑。
不过,这并不是领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好技术不够,高档车进行品牌塑造,打造品牌粘性,快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吸引消费者,而不仅仅是卖车,极为重要。

领克的聪明之处在于,充分的利用了沃尔沃的背书,让领克技术先进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实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效果——不少消费者甚至都还没试驾过领克,一提起来仍然会表示领克技术先进——仿佛如果不主动承认这一点,就显得自己不懂车。
技术是基础,良好的品牌塑造能力和营销方式是助力领克获得市场认可的另一个重要武器。
其实,如果细细列举,领克团队的品牌打法,足以举出太多的成功的案列,无论哪一个,都是围绕完全不同于普通品牌的打法。
比如将领克3推上赛道,坚持性能、驾驶质感和操控作为品牌最核心诉求,围绕其做大量的品牌推广、体验,人们自然感受到它的确与众不同。
中国品牌做高档汽车,走高端化,做豪华,其实最欠缺的,就是驾驶质感,操控感欠缺,领克牢牢抓住这一点做文章,驾驶质感、操控也成为领克取胜的最大因素。

有些自主品牌都用过合资的技术,更有甚者把合资品牌的平台、生产线、模具统统引入,比领克从沃尔沃那搬来的东西还要多,在技术、产品上基本实现了1:1复刻,但是,品牌和营销不到位,产品调教并不出众,结果就是才美不外见,最后落得黯然离场。
领克的成功也警示了一些自主品牌,理工男思维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技术好的车企数不胜数,但是如果不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不能借助市场的力量获得正向现金流,比如萨博、悍马等品牌,技术再强也终将成为历史。
不打折扣,始终如一
如果把领克比作一盘菜,那么技术是领克成功的原料基础保障,宣传是调料保障,而领克坚守的精准定位就是幕后的掌勺者。
领克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志打造成为新时代的高端品牌,并定义了高性能、高科技等使命,从这些使命和实际运作来看,领克瞄准的一直都是热爱汽车、享受驾驶的年轻人群。
这种定位和目标,领克一直在坚持。领克之所以引入沃尔沃的动力系统并打造高性能车型,之所以不断参与各项赛事,之所以不断举办各种驾控体验营,都是为了吸引这部分年轻人的注意,全方位满足其需求。
包括频繁发布限量版,要“抢购”,也是针对年轻人的喜好来的,只有那些拥有有趣灵魂的人才懂。当今世界,没有什么工业品是需要限量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人为限制的。看似“耍猴”的套路背后,隐藏的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如果一件商品任何人随时随地都能买到,那么就稀松平常。可是如果需要排队、抢购才能买到,那就是一件很酷的事,值得发朋友圈给好友们看一下,值得在聚会的时候收割几句别人艳羡的话语,茶颜悦色如此,air jordan如此, MATE40如此,领克也是如此。
营销“套路”,产品设计和塑造,宣传手段,全都蕴含了李书福对领克品牌定位的坚持,对年轻人圈层的洞察——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打造年轻喜欢的产品。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被满足,这就是商业世界最大的规律。
领克不依靠价格战,更不依靠山寨,没有跟在合资对手后面去硬碰,而是在更高维度的客观规律层面师夷长技,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年轻人,正应了李书福所说的,只有走正道,才能得天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的规律,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这就是“正道”。

领克的成功不一定能直接复制,但领克所遵循的方法论却是值得自主品牌学习的。
尤其是对一些自身定位不清晰,品牌主张频繁变更的高端品牌,领克始终如一的坚持精神,更应该认真研究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