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考公务员副省级申论分析题难点解析 水的意象解释儒之柔

这道水的意象与儒之柔是目前申论考试分析题的顶级难度,能否正确理解这道题的难点,关系到你分析题的能力突破。
11月国家公务员考试冲刺中,我会纵向讲解这道题对比历史上其他的分析难题究竟难在哪里,敬请期待。
今天说说这道题审题,资料以及作答的难点。
(三)“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水的意象,儒之柔如何结合材料理解

这是第一个难点。
意象什么意思?儒什么意思?柔什么意思?这三个关键的内涵,资料中都没有直接的解释!要求你结合材料的间接表述去理解。
比如,儒是指儒生,儒学还是中国文化?
柔是柔弱么?有的机构写,柔就是柔弱,儒之柔就是儒家的柔弱,估计是看红楼梦看多了。
这个难点就是考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国学没关系,我的课程里有详细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如何理解“只有...才能...”的条件关系

题设是有条件关系限定的,结合资料你如何理解这种条件限定?换句话说,这个条件限定成立么?
如果成立,你怎么答,如果不成立,你怎么答?这是第二个难点。
最后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点在于
如何用水的意象去解释儒之柔

很多机构和同学基本上连第一个难点都没过去,连概念都没有理清,就落马了。
机构所谓的作答只是照抄原文,比如,有机构答
水代表儒家的柔,是弱德之美
这不是解释,是照抄原文,写了等于没写,因为你还是不知道什么是弱德之美!
机构这么写答案,还装模作样讲课的,是弱智之伤。答案写成这样,它怎么可能教明白你呢?
或者你可以追问你的老师,弱德是什么?弱德之美是什么?小心!他可能会翻脸。
这里我要提示你的是,用水’的意象解释’儒’之’柔’,必须将水的意向和儒之柔的内涵具体化,然后再将这种具体内涵一一对应。
理解不到这个层次,写不到这个水平,作答就没有意义。
本篇文章系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柳夫子讲道理
柳夫子讲道理 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柳夫子讲道理 @微信订阅号
欢迎转发,转载需署名授权,已委托维权骑士,全网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