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富饶的长江流域
时间:2000万年后的中国长江流域
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长江流域在千万年后又变回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模样,森林密布,江水清澈。虽然这里早已看不到麋鹿,江豚,华南虎等珍禽异兽,但是出现了很多奇特的物种。

在森林里,一只长得像始剑齿虎的华南猫虎悠闲地走着,它是豹猫的后代,身材类似现代虎,是这里的陆生顶级捕食者。延长的犬齿有颏叶保护着,避免在捕猎的过程中损坏,一身保护色使它们隐藏在密林中不易被发现,靠近猎物之后迅速扑上去咬断猎物的气管,华南猫虎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狩猎。而华南猫虎最多捕杀的动物之一,就是最大重500千克以上的壮林猪(占比为40%)

壮林猪正是现代野猪的后代,与祖先相比,它们的体型有所增大,腿部较长,经常以4~10只的小群体聚集生活,取食地面的一些灌木,偶尔捡捡动物尸体。虽然“猪多力量大”,但遇到捕食者时,这些壮林猪们第一时间也是逃跑,也有些带着幼崽的母猪会直接面对捕食者,以此保护幼崽不被捕食。这一次,华南猫虎的捕猎行动失败了,不过在这片林子里,华南猫虎还有别的猎物可以选择,比如长相类似始祖马的原马蹄兔

原马蹄兔只有绵羊大小,是非常容易捕捉的猎物。大灭绝之后,许多有蹄类动物消失,一些不起眼的兔类抓住这个机会填补了余留下的生态位,与祖先穴兔不同,原马蹄兔会带着幼崽一起觅食,而不是藏在洞穴中。这只华南猫虎飞快地扑了上去,一口咬s了原马蹄兔开始进食,此刻两位不速之客走过来,它们是犬鼬兽,由黄鼬进化而来,会以3~5只的小群体捕猎和抢食。它们也想要分一杯羹,当然华南猫虎肯定是不愿意和它们分享的,于是上前用爪子狠狠的拍了其中一只犬鼬兽的脸,再转过身来张大嘴威慑另一只,最终这两只犬鼬兽还是落荒而逃,去别处寻找猎物了。

除了壮林猪,还有一中较小的猪科动物可供华南猫虎捕食,它就是棕红犀猪,它们分布广泛,从华南一带到马来群岛都有它的踪影。在犀猪属里它虽不是最小的那个,但最大也就200多千克,獠牙也退化严重,碰到捕食者基本上只会逃跑,反抗能力一般。

把视线移到江边,在一片水蚤丛里藏着几只泰坦 园田螺,它们是园田螺属最大的成员,与现代园田螺相比它们体型更大,壳更厚,除此之外和现代的园田螺属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浅水处一群银白色半透明的小鱼出水从容,它们是后鲦,是白鲦的后代,体长最大仅有15厘米,是长江中最底层的消费者,江中的大型捕食者没有一个不会吃它,这不,一只硕大的健壮斑蛙跳过来,将一条搁浅的后鲦囫囵吞下,随后扬长而去,钻入芦苇丛中不见踪影。


都说青鱼爱吃田螺,既然园田螺活到了2000万年后,青鱼为什么不可以?体长3.5米的斑青鱼是整个长江里最爱吃泰坦园田螺的动物了,像它们的祖先一样,斑青鱼也会用厚重的咽齿碾碎泰坦园田螺厚重的壳,将螺肉和碎壳一起吞进胃中,此外各种植物,浮游生物也是斑青鱼喜爱的食物,可以这么说,斑青鱼相当于水里的壮林猪。除了斑青鱼,还有一种名为鲸鳙的大型鱼类引人注目


巨大的鲸鳙会张开那张大嘴吞食浮游生物和体型较小的鱼虾,它们非常温顺,不会主动攻击其他的大型动物,因为巨大的体型它们在成年后几乎没有天敌,如果是幼体就没那么无敌了,游速超快的巨鱤会将它们撕烂然后吞下,巨鱤是现代鱤的后代,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减少直至消失,长江的环境恢复给了鱤鱼良好的演化环境,就造就了4米300千克的巨大捕食者,凡是能吃进去的巨鱤都来者不拒,甚至连一种哺乳动物的幼崽也会出现它们的胃里,它就是新的长江女神:新鱀豚


新鱀豚是一批因间冰期被困在长江里的海豚演化而来的,它们有细长的吻部,密集的牙齿,还有祖传的回声定位,勇用于在混浊的喝河水中捕捉鱼类,它们非常好奇,就像它们的祖先一样,每当见到新奇的东西都会用嘴巴区去顶一顶,我们观测到,在这群新鱀豚中,有一只用嘴叼着一只小小的,像蜥蜴似的东西,那可不是蜥蜴,而是一种名为厚头短吻鳄的鳄鱼的幼体。

厚头鳄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扬子鳄,曾一度濒临灭绝,幸好有人类的保护措施才得以幸存,我们才能看见它们。随着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的消失,扬子鳄们通过冬眠的习性躲过了灾难,演化为最大可达3.5米的厚头鳄。和祖先一样,小厚头鳄拥有暗橙色和黑色的条纹,雌性厚头鳄会照顾它们1年,随后小厚头鳄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这条小鳄鱼运气不好,它后肢发育不良,行动能力不佳,又被几条好奇的新鱀豚叼在嘴里任意玩弄,最终呛水而亡,而新鱀豚们毫不在乎它的惨状,又游到别的地方抓鱼去了。
随着气候变化和海陆变迁,长江流域在若干年后会变成一片富饶的海湾,江南地区将成为亚马逊河般的天堂,我们拭目以待。下一期,我们将穿越到同时期的欧洲,去看看地中海又在发生什么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