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记 35 |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2022-08-04 01:14 作者:伽林公园GalenPark  | 我要投稿



这是得到app的CEO脱不花写的一本书,她没上过大学,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完。但是她的人生履历是一段传奇:17岁高中肄业、18岁给企业家讲课、19岁当董事长、后来又成了《财经天下》和虎嗅网的专栏作者......而她在《沟通的方法》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她走到今天得到的一切都归功于靠贵人相助。


所谓的贵人,不是有权有势的人,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指点我几句窍门、教导我几手绝活,甚至只是允许我偷窥几眼他们的世界的人。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沟通的力量。用她的话说,好的沟通不在于此刻,而在于未来要面对的所有时间。由于篇幅所限,我摘取了书中的三个主题,分别是倾听、安慰和道歉。


1.倾听

在我们的文化中,双方的沟通中有很多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去读懂「话里的话」。书中给了一个方法,叫作「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接收到对方的信息之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提取信息的三个方面: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1.1 结构化倾听

情绪

对于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说,一般把会情绪隐藏在话语里面,而不是直接表示「我很生气,我很焦虑」,这就需要我们识别情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旦出现「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就表示对方是在宣泄情绪。比如夫妻吵架:你总是乱扔东西,每天都盯着手机不跟我聊天,每次出门都拖拖拉拉等等......这些都说明对方是在宣泄情绪,这时候要做的不是辩论事实真相,而是要先把恶劣情绪降下来,才能开始沟通。

事实

可以借用新闻记者的4W还原事实法,如果能用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还原事实,那么对方说的大概率是事实。如果对方只用「我觉得」「我判断」「我认为」的主观推论出发,可能就不是事实。

期待

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需要结合情绪和事实来判断对方的期待。


1.2 举例

比如我是网店客服,对方打电话投诉说商品有破损,很生气。我们不能跟对方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这类的话,而是要通过结构化倾听来了解对方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情绪:他很生气,也很着急。

事实:对方收到了一件破损的商品。

期待:赶紧换货,最好还能补偿他的损失。

解决方法是不要跟他在情绪上纠缠,而是承认他不该有这样的遭遇,然后承认错误并补发新的商品,并且道歉,紧接着跟上一句:“我马上给您补发新的商品,并且同步发您一个小礼品,希望能弥补一点点您的损失。”


1.3 反向叙述

有些情况下,对方只说了一两句话,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这时候需要用反向叙述的方法去挖掘更多信息。所谓反向叙述,就是按自己理解重新描述一遍前面结构化倾听获得的信息,请对方做个确认。一共三步,分别是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

1.响应情绪

光识别对方的情绪还不够,要把「情绪」从沟通中剥离出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点破和接纳对方的情绪。这一点在小朋友的身上也适用,如果孩子情绪失控,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千万不要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因为这是在否定对方的情绪。要去点破:「知道,你肯定特着急。」对对方的情绪给予正面的回应。如果对方感到他的情绪被接纳了,就会慢慢的回到理性状态。

2.确认事实

用自己的话再描述一遍: “您刚才说的这些,我的理解是...,我理解的对吗?”

如果我们一点儿都没听懂,可以借由一些提问的技巧去追问,比如“能跟我再展开讲讲吗?” 或者直接说“不好意思我没太听明白,能再说说吗?”

3.明确行动

这一步就是按照前面的信息,把对方的期待转换成可实施的行动,让对方感受到你确实听懂了他的意思。


1.4 举例

假设你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领导问你:“你这绩效方案做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弄好?”

错误答案是:“没多久啊,周一告诉我的,现在我做了80%了,这才周四,不是说下周一交方案的吗???”

用上面所说的方法梳理一下,虽然三天做了80%看起来很合理,但是领导显然是着急了。

第一步,先响应对方的情绪:“不好意思,是我一直没汇报进度,让您着急了。”

第二步,确认事实:“领导,我已经完成80%,有些小细节还没有完善。先跟您确认下,这份绩效方案重点考虑哪些地方呢?”

领导可能说:“最近业务运营调整要配合绩效方案,没有绩效就没法开展调整。”

这时候就明白了,领导得先拿到你的工作结果以后才能开展下面的工作。意思是让你提前交但没说明白。

第三步,这时要明确接下来的行动:“行,我以最快速度把主干部分做岀来,次要问题之后再完善。再针对最近的情况微调一下,做一份最适合现在营业情况的绩效方案。明天下午四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方案吗?”

提前交,还考虑到了领导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方向,那他当然会欣然同意了。


2.安慰

当一个人遭遇变故时,我们可能为了安慰TA说「节哀顺变」、「会好起来的」等等。但是有时候我们得到的回复却是「我不需要你可怜我」。因为我们说出安慰人的话是出于我们的同情心,而非同理心。同情是认同和理解,有同情心的人考虑的是:如果我是他,遇到他经历的事情「

我」会有什么感受;而同理是感同身受,以对方的世界观去看待对方的事情。有同理心的人考虑的是:如果我是他,遇到他经历的事情「

他」会有什么感受[1]。所以有同情心的人可能很善良,但是他可能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非对方的感受。

对于安慰,书中给出了两个关键动作: 安慰 = 轻度介入 + 提供支持

2.1 轻度介入

轻度介入的轻度有多轻? 书中给了一个参考标准:只要对方没有表露出他的需求,就不要主动提供安慰。只需要表达:「我会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即可。

比如同事生病住院了,我们可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就可以,不需要急忙想着要去表示安慰,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怎么了?确诊了吗?身体是什么情况?需要我给你找大夫吗?”结果人家没办法了只好说实话:“我做了个痔疮手术。”这样多尴尬。


2.2 提供支持

轻度介入之后,为了进一步推进关系,你还要做一个关键动作:提供支持,让对方感受到「行胜于言」的力量。

有时候,支持可以是资源意义上的。比如,下属家里有事儿,公司规定只能请假5天;你动用一点小权力,多给他放两天假。

另外两种,一是情绪支持,二是经验支持。

情绪支持

如果同事家里遭遇了一个重大的变故,回老家处理完,上班时情绪还是很低落,这时候你该怎么安慰他?

你需要做的是调动同理心,为他的伤痛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可以说:“最近你不在公司,想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吗?”这样就会将对方的注意力吸引至其他事情上。而在对方“往前”或“向后”张望的时候,他当下低落的心情自然会得到舒缓。这就是情绪支持能够起到的作用。

注意:这一关键动作是建立在「轻度介入」的基础上的。采取行动前有必要问对方一句「你想聊聊吗」——你想聊我就陪你,你不想聊我不烦你才是节制、温和的安慰。

经验支持

同事被老板骂了,应该怎么安慰TA?

可以表达我自己也遇到过同类问题,当时我这么想,现在则是这么想的……这其实就是经验意义上的支持。比如“上次我也被老板训了,当时情绪比较激动,丧了好几天。”

在对方遭遇损失、情绪又非常失落的情况下,不是告诉对方怎么做才是对的,而是把自己的同类经验摊开来,供对方参考。至于对方有没有听进去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安慰本身是在表达「我关心你」的态度,在巩固你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需要承担「替你解决问题」的重大责任。


2.3 接受安慰

当然,我们自己也可能是被安慰的对象, 书中也给出了三个注意事项。

1.如果同事没有发展成好朋友,就不要动不动就向别人寻求安慰。无论同事怎么安慰你,那都是别人的修养。实际上,谁都愿意跟强者合作。

2.对于别人的安慰表示感谢。如果对方的安慰得体,你也希望和对方保持良好关系的话,如果有需要就大大方方告诉人家。

3.如果对方的安慰不得体,那么就赶紧用一个封闭式的句式:“谢谢你的关心。”别跟别人呛起来,对方只是方式不恰当,可能是好心,还是以理解为主。


3.道歉

很多人认为,道歉没啥用:“我都道歉了,对方并不接受,甚至更生气了。”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道歉的方式不太对。比如像「我错了还不行吗?」、「你千万别生气」这些话都是火上浇油。

「我错了还不行吗?」的潜台词是:虽然我伤害了你,但是你不应该生气,你生气就是你错了!

「你千万别生气」的潜台词是:我没错,但我为了安抚你,就当我错了吧!

正确的道歉方法应该是:道歉 = 关闭过去 + 承诺未来

道歉的意义不是承认「我错了」,而是承认「你是对的」。重要的不是为过去的行为道歉,而是要向对方承诺一个面向未来的增量。

3.1 关闭过去

关闭过去的意思是想要修复双方的关系,得把眼前的问题「翻片儿」。首先,道歉越早,代价越小。不要等情绪发酵了才想起来修复。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道歉和弥补损失要分开。道歉处理的是感受上的损失,赔偿处理的是事实意义上的损失,这两件事完全独立。不管对方是否接受,道歉这个动作都要做完,这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同时,在道歉时,诚恳的态度比做其他事都重要,「当面致歉」好于「打电话道歉」好于「发微信(邮件)」。因为「发微信(邮件)」只是单方面的说话,有时候甚至没有沟通,一定要争取面对面的机会,把对方「拽入」接受道歉的场景。

最后要接纳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释放情绪。如果对方很愤怒,你可以说:“我完全明白,您现在肯定特着急。”来接纳对方的情绪。如果对方不理你,你可以说:“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应该做点什么,但我完全理解,你现在不管怎么想都不为过”来帮助他把情绪释放出来。不过注意最好在私下一对一的道歉,如果当众的话对方可能因为要顾及面子而无法真正的释放情绪。

如果对方不接受道歉的话,有两种方法解决:

第一种方法是隔一周左右再做一次沟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淡化坏情绪。但注意这是针对一些小事儿,而非捅了大娄子,比如得罪了客户这种大事儿上,就应该第一时间请求支援。比如我顶撞了客户,这个时候我应该先向上级道歉,然后准备好行动方案,比如写好一段文字,请求领导能否用他的方式,从他的角度来帮我打个电话解释解释。

除此之外,还可以先买个小礼物,跟领导说我明天去给客户道歉,我给客户买了一份小礼物,能否以领导的名义送给他。借用上级的力量增强道歉力度,又没有实际给他添麻烦一这是领导乐于助力的。


3.2 承诺未来

承诺未来可以让双方关系在没有破裂的前提下,还能往前走一步。给一个新的方案,或者请教对方希望怎么做,或者给一个合适的小礼物, 都是一些承诺未来的好方法。

对于小礼物,书中提到一个「万能礼物」——演出票或者电影票。两张票装在精致的小信封里送给对方,并向对方表示:

“您看,我让您生了这么长时间的气,怎么补偿也补偿不回来。我给您买了两张喜剧电影的票,周末您带着家人去开心一下。这部片子,能让您把因为我的错误失去的那两个小时的快乐给追回来。”


3.3如何接受道歉

如果对方郑重的来道歉,为了避免我们手足无措,书中给了三条建议

1.认真倾听对方的道歉并坦然接受。让对方知道你接受,可以再说一句“没关系,这次的事就这样了,我接受你的道歉。”无须做过多解释。

2.阻止对方把问题升级。比如对方可能要搞一个道歉大会,把公司所有人请来听听自己的诚意,这时候一定要阻止对方。

3.如果道歉涉及外部关系,该秉公处理的就秉公处理。比如公司里的供应商惹了祸来道歉,可能涉及到公司层面的赔偿问题,这时候要把道歉和赔偿分开,告诉供应商道歉收到了,但是赔偿问题需要移交法务同事。


4.尾巴

脱不花认为「沟通」这个技能跟学游泳、开车一样, 一次学会了就不会再忘了。

如果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花时间学学还挺值得的。

对了,在公众号发布这篇笔记的时候正好是「世界图书日」。虽然短视频大行其道,但文字依然是高效的传播渠道。希望更多的人读书和写作,生活工作学习上遇到的所有疑问,书本里应该都有答案

——起码有所参考。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参考:

[1]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是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54492/answer/31651294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学记 35 | 脱不花《沟通的方法》: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