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打工日志 Day 33 (2022.8.3)
今天上午,我因为没有记住店经理波哥在大群上发的内容而被罚抄那些内容5遍,但那些内容讲的是上菜房的问题,比如如何布置菜品,跟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记住这些内容。店经理的回复是因为如果我下次去上菜房,我就知道这些问题了。但事实上,如果不是我自己想去上菜房,自己去学习和报考上菜房的岗位,我几乎不可能会去上菜房工作,因此,就算我死记硬背下来其他部门的知识,我也会因为不去实践而迅速忘掉,所以我认为这个地方经理的方法就有些低效。
如果是让我来做店经理,我会选择让每个员工先把自己所负责的领域牢牢掌握,他不知道其他部门的知识没有关系,但不知道自己所负责的地方的流程就要罚;等到员工熟练掌握一个领域后,再让他去学习另一个领域的知识,同时去另一个部门实践学习。
事实上,海底捞将各个部门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负责人,像个小团队一样,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我认为小组不需要分部门,可以就将后堂的人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小组成员是可以流动的——先竞选出几个小组长,然后其他人先报名组长,然后再由组长从报名自己小组的人中挑选,最后没人选的组员分给没人选的小组,保证人数比较平均。最后,每个小组轮流负责不同的工作,比如小组A这周负责传菜组的工作,下周负责上菜房的工作,一个月下来每个小组可以把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做一遍,然后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来进行排名和奖励。我认为这样既可以提升大家的团队感,也能帮助大家熟悉前堂或后堂的所有工作和流程。
前堂的话就可以采取师徒制进行比拼。一个师父有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然后也是视为一个团队和其他团队比拼各方面的业务能力。
如果采取这个形式去工作,我认为店经理天天提的协助意识会有增加,至少在小组内会有增加。同时,每个小组都要互相学习,因为有些小组可能更会收台,有些小组可能更会传菜,这些小组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密切。
当然,这个想法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但我认为开始以店经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已经和我之前的心态不太一样了。我今天在想,老师说我没有主人公的心态,所以才会在打工时偷懒,不想继续打工,那什么是主人公心态呢?老师其实告诉了我们方法:
弄明白怎样开一家与海底捞竞争的店,让海底捞的员工跳槽来你这里。让海底捞的顾客也愿意来你这里。明白你要做这家店的店长,该做什么?这才是去实习的目的。只是去打工赚钱?你的层次就跟海底捞的员工一样了。
我认为,我接下来在海底捞打工的时间,都要用来搞明白这个问题。
那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我还要阅读20分钟呢,祝大家夜梦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