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就诊率不到10% “我不是坏小孩,我只是病了”
日前,我国约有2300万儿童青少年ADHD患者,患病率约为6.25%,就诊率不到10%。
一.什么是ADHD?
医学上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目前在我国,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总体就诊率不到10%。什么原因导致就诊率这么低?主要是因为社会上缺乏足够认识,以及缺少从事专业治疗的医护人员。

二.真不是打屁股就能解决的事儿
小明是大家所说的那种“坏孩子”,6岁,2年换了11个幼儿园。父母拿他也没办法,“动不动就攻击其他同学,家长一个接一个地告状。”妈妈泣不成声。
“注意力缺陷,或者是多动、乱动,这两种现象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与普通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不分场合、时间,时刻都在“搞破坏”。
很多家长都觉得‘没什么是打屁股解决不了的事’, 但想要治疗ADHD,还真不是打一顿这么简单。
多动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区别何在?“临床上孩子能不能听话、受不受指示命令,就是最重要的标准。”比如过马路怎么拉都拉不住;饭桌上故意打破碗盘、跑来跑去;课堂上听不进课,习惯性开小差……
如果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些行为,且症状持续半年以上,说明真的“生病”了。

三.为什么承认生病那么难?
ADHD的患病原因有很多,比如跟遗传和外部环境有关,又比如孕期抽烟喝酒、父母情绪不稳定等。
临床患病的男女比例约为4:1,患病女孩更容易被家长忽略,有些甚至到上大学才意识到需要治疗。有个上大一的女孩,第一年挂科4门,跟宿舍里每个人都打过架,来就诊时情绪特别低落。其实孩子的症状在以前就出现了,只是家长觉得是青春期的叛逆。
病耻感也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家属。“家长没意识到是病,反而归咎于孩子,这是对孩子的贬低,也是先入为主,从一开始就走错方向了。”
临床治疗上,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借助药物辅助治疗。但怎么吃药,能不能吃药,又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问题。也有一些家长,诊断后不愿治疗,“有时候父母愿意了,孩子的奶奶不愿意,老人家要先自己吃一下药试试看。说到底,还是社会上对ADHD有认知误区。”

四.让孩子走出自我的小世界
治疗ADHD,需要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动,临床诊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问卷来评估孩子的变化,治疗中除了借助药物辅助,情绪管理、社交功能训练等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