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水泥物理性能检验理论竞赛题库(1)
1、在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能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它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胶凝材料)。它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胶凝材料)两大类。
2、通用硅酸盐水泥是指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熟料组成可用(化学成分 、 矿物组成和率值)三种表达方式。
4、水泥熟料中f-CaO、f-MgO含量高及(水泥中的SO3 的含量)高会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
5、硅酸盐水熟料主要矿物有(C3S ,C2S ,C3A,C4AF),其中(C3A,C4AF) 称为溶剂矿物。
6、硅酸三钙中含有少量其它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碱等)的固溶体称为(阿利特),又叫做(A矿)。硅酸二钙中含有少量其氧化物的固溶体称为(贝利物),又叫(B矿)。
7、Al2O3过高,煅烧时液相(粘度大),不利于(C3S)形成,易结大块。
8、GB175-2007规定:矿渣水泥中SO3含量不得超过(4.0%)。氧化镁不得超过(6.0%) ,否则应进行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
9、在矿渣水泥中石膏即是(缓凝剂),又是(硫酸盐激发剂)。
10、生料在煅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有(干操、脱水、CaCO3分解、固相反应、烧结和冷却),其中吸热最大的反应是( CaCO3分解) 。
11、水泥中限制碱(R2O)含量的目的,是防止水泥中碱(R2O)与集料中的(活性SiO2)发生(碱集料反应)而使混凝土结构破坏。
12、水泥生产过程主要概括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 、水泥制成) 三个阶段。简称为(两磨一烧。)
13、水泥粉体由无水状态转变为含有结合水的反应(水化反应)。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水泥浆体的总体积(不断缩小)。
14、硅酸盐水泥的耐久性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以及对环境介质的抗蚀性、抗碱集料反应等。水泥石抵抗各种有害介质进入内部的能力称为(抗渗性)。
15、水泥强度是作为(划分水泥等级)和(设计混凝凝土标号)的依据。
16、硅酸盐水泥熟料三率值中,(KH(石灰饱和系数))表示SiO2被CaO饱和形成C3S的程度。表示熟料中SiO2含量与Al2O3、Fe2O3之和的比例的率值是( SM(硅率) )。
17、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 ( 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18、水泥磨内温度过高时,生产出的水泥易产生的(假凝)现象,其现象原因是粉磨时(石膏脱水)所致。
19、硅酸盐水泥中MgO限量规定为不超过(5.0% )。若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MgO放宽(6.0%) 。
20、出厂水泥的“四个100%”是指:出厂水泥合格率100%;(28天抗压富裕强度合格率100%);和袋装水泥袋重合格率100%,(水泥均匀性合格率100%)。
21、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集下来的粉尘称为(窑灰)。符合标准的该物质可以作为(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替代物加入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中。
22、硅酸盐水泥水化后主要水化产物有氢氧化钙晶体、(水化硅酸钙凝胶C-S-H) 、(水化硫铝酸钙晶体)、水化铝酸钙晶体、水化铁酸钙晶体等。
22、硅酸盐水泥熟料四种主要矿物中,28d内强度最高的是(C3S);水化速度最快的是(C3A);水化热最大的是(C3A)。
23、制造水泥的原料有(石灰石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及校正原料)。
24、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粘土质原料主要提供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
25、生产中游离氧化钙存在的形式(欠烧游离氧化钙 )、(一次游离氧化钙)、(二次游离氧化钙 )。其中(一次游离氧化钙 )对水泥安定性影响较大。
26、检验游离氧化钙用(沸煮法 ),分为(试饼法 )和(雷氏法 ),两种方法发生争议时以(雷氏法 )为准。
27、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中规定( 硅酸盐水泥)和( 普通硅酸盐水泥 )中MgO的含量为(≤ 5.0% ),经(压蒸安定性 )检验合格后MgO的含量可以放宽至(6.0%)。
28、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从水泥出厂日起(10 )天内完成。
29、在实际生产中,KH值偏高,使( 游离氧化钙 )增高,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
30、水泥的筛余百分数可用(水筛)、(手工干筛)、(负压筛)三种方法测定,当结果发生争议时,应以(负压筛)方法结果为准。
31、水泥比表面积是指 (单位质量) 水泥中所有颗粒的(表面积之和),常用(透气法)测量。
32、水泥比表面积可用(透气法)测定,若液面下降时间越(短),说明水泥越粗、比表面积越(小)。
3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使用勃氏透气仪有(手动)和(自动)两种,结果有争议时,以(手动)为准。
34、水泥粉磨越细,水泥比表面积(越大),水化速度(越快)。
35、 水泥试验筛必须经常保持洁净、筛孔畅通,使用( 10 )次后要进行清洗;每使用( 100次后)需要重新标定。
36、水泥的筛余百分数可用(水筛法)、(手工干筛法)、(负压筛析法)三种方法测定,,当结果发生争议时应以(负压筛析法)方法结果为准。
37、GB13452005中规定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时标准筛可选用(0.080)mm与(0.045)mm方孔筛。若用0.080㎜方孔筛应称取试样(25)g若测得筛余物质量为0.6g则该试样的筛余百分含量是(2.4%)。
38、水泥细度的表示方法有( 筛余百分数)、( 比表面积)、( 颗粒级配)、( 平均粒径 )四种。
39、负压筛析仪由(筛座)、(负压筛)、(负压源)及 (收尘器)组成。
40、 用A号试验筛对某水泥样的筛余值为5.0%,而 A号试验筛的修正系数为1.10,则该水泥样的 最终结果为:( 5.5%)。
41、李氏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最高刻度 标记与磨口玻璃塞最低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 (10mm)。
42、水泥密度 ρ=(水泥质量/排开的体积),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 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 得超过 (0.02g/cm3)。
43、水泥物检试验时用水必须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44、水泥样品取回后,应先经过(0.90mm)筛子过筛。
45、不同试验室做水泥比表面积的允许误差范围是(±5.0%)。
46、抗折强度中的误差类别属于(相对误差)。
47、常用的筛子可浸泡于(净水)中保存,一般在使用(20~30)次后须用0.3~0.5mol/L的醋酸或食醋清洗。
48、使用新筛或筛子使用一定时间后,都要进行修正。一般修正差值在(土0.5%)范围内可继续使用。
49、被称量物质质量绝不可超过天平所规定的(负荷限度)。
50、一定要使天平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能放上或取下被称物和砝码。
51、被称物质的温度应与天平室的室温(相平衡)后,方可进行称量。
52、砝码只允许用天平镊子夹取,不得用(手)直接拿取,
53、GB175-2007 标准中规定水泥中 Cl-含量不得超过(0.06)。
54、目前我国采用的水泥细度的表示方法有(筛余百分数)、(比表面积)。
55、根据活性大小,混合材料可分为(活性混合材)、(非活性混合材)。
56、袋装水泥每袋净重不得少于标志重量的(99%),随机抽取 20 袋总重量不少于(1000kg) 。
57、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P.O),复合硅酸盐水泥代号(P.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 代号为(P.F),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P.S)。
58、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C3S)、(C2S)、(C3A)、(C4AF)。
59、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60、检验方法的精确性是通过其(重复性)和(再现性)。
61、水份的测定温度应控制在(105~110 ℃)下进行。
62、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质原料)、(粘土质原料)、(铁质校正原料)。
6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的标准号是( GB/T1346-2011) 。
64、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65、 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 。
66、凝结时间测定用试模的高度是( 40±0.2mm )。
67、测定凝结时间时,每个试模应配备一边长或直径约( 100mm) 的平板玻璃底板或金属底板。
68、水泥凝结时间测定的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 20℃±1℃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90% )。
69、水泥净浆搅拌时,按顺序加入( 水 、水泥 ),记录加水时间。
70、国家标准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45min ),终凝时间不得迟于( 390min )。
71、一般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石膏掺量(以S03计)在( 1.5%~2.5% )之间。
72.水泥中碱含量较高时,其凝结速度加快,石膏掺量应适当( 增加 )。
73、复合水泥凝结时间规定初凝不得( 早于45分钟 ) ,终凝不得( 迟于10小时) 。
74、水泥凝结时间检测时的试验室温度为( 20℃±2℃)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
75、 凝结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标准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76、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叶片与锅底、锅壁的最小间隙为( 2±1mm )。
77、水泥净浆搅拌机自动搅拌操作:把1K开关置于自动位,即可完成“( 慢转120s ),( 停10s后报警5s 共停15s ),( 快转120s ),停机”自动工作程序。
78、标准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应称取水泥( 500g )。
79、标准法测水泥标准稠度所用的试模是由( 耐腐蚀性的 )、( 有足够硬度的金属 ) 制成。
80、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室温度为( 20℃±2℃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81、测定水泥标准稠度试验用水应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82、标准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83、标准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84、代用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
85、采用不变水量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拌和水量用(142.5ml)。
86、测水泥标准稠度所用的试模深度为(40±0.2mm)、顶部内径为(65±0.5mm)、底部内径为(75±0.5mm )。
87、测水泥标准稠度所用量筒的精度为(±0.5ml )。
88、现行的检测水泥胶砂强度的方法标准是(GB/T17671-1999),实施时间是(1999-05-01),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发布。
8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检测水泥胶砂强度所用的标准砂应符合(ISO679)中5.1.3的要求。
90、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标准规定,可用全波振幅0.75mm,频率(2800-300)0次/min的振动台作为代用振实设备。
9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水泥胶砂用(行星式)搅拌机搅拌,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为(3±1mm)
92、水泥胶砂试体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温度应不低于(50%)。试体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温度至少每(4小时)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为一天记录二次。
93、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加荷速度为(2.4±0.2 KN/S)。
94、水泥压力试验机压板应由维氏硬度不低于(HV600)硬质钢制成,厚度不小于10mm,宽为(40±0.1mm),长不小于40mm。、
95、水泥胶砂振动台应安装在高度约(400mm)的混凝土基座上。
96、抗压强度试验机压板厚度应不小于(10mm),宽为40mm±0.1mm,长不小于(40mm)。
97、抗压强度试验机夹具应符合JC/T683的要求,受压面积为(40mm×40mm)。
98、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要求水泥、砂、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与试验室相同,称量用的天平精度应为(±1g)。
99、水泥胶砂成型分二次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
100、做好标记的试体应水平或竖直放在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应(刮平面)面朝上。13、胶砂试件脱模后,养护期间,试体间距不应小于5mm。
101、水泥胶砂搅拌时,各搅拌阶段的时间误差应在(±1s)内。
102、水泥进行强度时,砂浆搅拌机,工作程序是:低速搅拌(30)S,然后加砂,继续搅拌(30)S ,然后快速搅拌(30)S ,停机(90)S,最后再搅拌(60)S。
103、抗压夹具应符合JC/I683的要求,受压面积为( 40.0×40.0mm2 )。
104、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正常情况下,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应( 每月 )检查一次。
105、振实台成型时,播料器主要作用是(均匀分布物料 )。
106、二个龄期以上的试样,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 ( 2 )个以上龄期内。
107、每锅胶砂水泥:砂:水=( 1 ) :( 3 ) :( 0.5 ),具体每锅材料需要量水泥:砂:水= ( 450g ) :( 1350g ):( 225ml )。
108、通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采用国家标准为( GB/T17671-1999 )。
109、试件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 20±2℃ ),相对湿度( ﹥50% ),试件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温度保持在( 20±1℃ ),相对湿度不低于( 90% ),试件养护池水温度应在( 20±1℃ )温围内。
110、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时所用的水必须是(清洁的饮用水),结果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111、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简称( 跳桌 )。
112、跳桌的( 跳动 )部分主要由圆盘桌面和推杆组成。
113、跳桌的圆盘桌面直径为( 300mm ±1mm ),边缘约厚( 5mm )。
114、跳桌的圆盘表面的平面度不超过( 0.10mm )。
115、跳桌落距为( 10.0mm±0.2mm ),推杆与(机架孔)的公差间隙为(0.05mm±0.10mm)。
116、跳桌底座有3个直径为( 12mm )的孔,以便与混凝土基座连接,三个孔均匀分布在直径( 200mm )的圆上。
117、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试模由( 截锥圆模 )和( 模套 )组成。
118、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用试模尺寸为:高度( 60 )mm±0.5mm,上口内径(70 )mm±0.5mm。
119、如跳桌在( 24 )小时内未被使用,先空跳一个周期25次。
120、检测水泥胶砂流动度时,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和( 半份 )水,水灰比为( 0.5 )。
121、测量胶砂扩散后底部直径应以( 胶砂颗粒 )的边缘为界,不应以( 净浆 )的边缘开始。
122、水泥胶砂流动度是衡量水泥( 需水性 )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泥胶砂( 可塑性 )的反映。
123、跳桌的机架有三根相隔( 120° )分布的增强筋延伸整个机架高度。
124、用( 流动度 )来控制用水量,能使胶砂物理性能的测试建立在准确可比的基础上。
125、跳桌的跳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4.35 ±0.15kg )。
126、用流动度来控制水泥胶砂强度成型的用水量,所测得的( 水泥强度 )与( 混凝土强度 )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更能反映实际使用效果。
127、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用试模尺寸为:下口内径(100)mm±0.5mm,下口外径120mm,模壁厚(大于)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