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语MTI笔译上岸经验|2023年日语考研经验

2023-07-31 00:01 作者:瑞译学苑-MTI及CATTI日语  | 我要投稿

——蓝蓝

推荐大家重点阅读文本的【日语翻译基础138/150】这一小节。

蓝蓝(本文作者)着重写了自己的译文复盘法,写的很中肯,很真实。译文复盘一定参考别人的经验。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在参考别人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自己的方式。任何间接经验都无法替代直接经验!

此外再说几点我的读后感:

1.蓝蓝因为焦虑,盲目买了一些资料,浪费了钱。这点的确需要反思,但在金钱和时间方面,完全不浪费也不现实。我有时候因为焦虑或者心烦,也会乱买一些东西。有些东西在我买回家后,基本就没怎么用,但当时就是想买。不过好在我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在日本的时候我主要是去大创,现在主要是逛PDD,反正都是便宜货。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一点都不浪费时间的人,我还没见过(不算那种立的人设)。人不可能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浪费一些时间≠虚度。浪费≠挥霍(即“浪费”不是“挥霍”,浪费无法避免,但不要去挥霍金钱和时间。)。关键自己要有大方向,心里要有数儿。

2.完美主义的问题。作者提到她经常会列一些todo list,完不成的时候就会埋怨自己。学习得不到正反馈就会消极。其实学习有点类似刷油漆,刷油漆只刷一次是不行的,一般要刷3次。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要比这个复杂,不过本质是一样的,不要追求一次做好,要反复“刷”。

3.恋爱和考研“双修”的问题。我认为“双修”是没问题的,但要有条件。在一段时间内,要有生活的重点。比如说考研的时候,重点就是学习。

如果恋爱影响这个重点,那的确需要调整。比如说可以和对象好好聊聊。蓝蓝很幸运,她的男友也是研友,而且还是一个专业的。两个人生活的大方向一致,可以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现在网上经常说什么“上岸先斩意中人”。网上还有一些视频,谈什么上岸(考研、考公、考编等)之后,把自己的女友/男友甩了。不排除上岸之后圈子变了,层次变了,两个人不是一个世界了,所以渐行渐远了。

但也有一些人可能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看不上原来的对象了。希望大家想清楚,恋爱也是成长,不能伤己,但也不能伤人。(本文作者没有提“上岸先斩意中人”这些,是我联想到了最近网上的一些情况写的)

最后,祝愿蓝蓝的爱情更有意义,祝愿她的男友今年能够顺利(我不知道他是打算继续考研还是先工作),祝愿两个人都有更多的成绩。

唯斯

前言

瑞宝们好~我是来自南京的蓝蓝,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二本的最后一届学生、一个默默无闻的瑞译铁粉。我备考的院校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它的日语笔译专业刚开设不久,但从这两年的报考人数上看,这所院校的热度大有上升之势。今年的情况是招8人,进复试13人。幸运的是,我初试成绩排名第一。各科成绩如下:


在同校学长的大力推荐下,我了解到了瑞译。“瑞译大学”里大佬云集,而我备考的院校称不上顶尖。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给后来的考研人分享我的经验,想给正在努力、但仍对考研充满各种担忧的你们带来一些信心。同时,我想以这种形式纪念我的考研时光,感谢瑞译和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们。


另外,我的备考经历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我与现在的男朋友正是因为考研而结缘。(我本人不提倡考研和恋爱“双修”的做法,经过了深思熟虑才义无反顾地同时投入考研和恋爱。

去年,瑞译作业中某篇笔记的寄语就探讨了这两者的关系,非常中肯)我男朋友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瑞宝一枚),他备考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的日语笔译专业,不过差几分惜败。

关于择校

由于性格原因,我在择校上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情绪(甚至金钱,备考早期我常因为焦虑而盲目买资料),直到七月才确定上经贸大,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在正式投入考研之前,一定要大量搜集有效信息。我建议苦恼于择校的大家:先想好你到底想要什么。上岸?就业?圆梦?想清楚后再做这些:

①去学校官网查报录比,选择大于努力。

②看经验贴,多多益善。找前辈们讨教经验,买前辈们推荐的课程和资料等,能少走很多弯路。如此,尽可能早早地、坚定地定好院校。

但有一条: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意愿,诚实地面对自己。决定权永远在你手里。比如,我的目标是提升学历以便就业,所以我更看重就业口碑和地区优势。而且,上经贸大的题目难度适中,报录比也可以接受。

初试备考

政治68/100

因为上海是旱区嘛,所以能拿到这个分数我已经知足了。对于政治这门学科,很多前辈推荐把各个名师的课程结合起来学。但我在正式开始学政治前,对比了各个老师的讲课风格,发现我更喜欢腿姐那种偏技巧性的课程。再加上我更倾向于系统化的学习,索性咬咬牙购入了腿姐的保姆式全程班。不过今年网上对腿姐技巧班的争议不小,还是请大家理性看待,自行判断适合自己的课程。

7-8月,我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看网课,一边看一边勾画,就这样跟着强化班课程过了一遍教材上的内容。暑假结束,基础就算打完了。不过说实话,我对知识点的印象并不深刻(摊手苦笑)。

9-11月,我一边上腿姐技巧班一边刷题,主要用到的是肖1000题和腿姐背诵手册。刷题是掌握知识点的绝佳方法,只有多刷几遍才能真正把知识点印在脑子里。毛中特大多数是时政,是最后2个月的内容,前期可以先放放。(Ps:肖8到了先做肖8)

12月我在跟腿姐的冲刺班,以及刷肖4和各大模拟卷。不过一节课的时间太长,我会倍速看(腿姐强调不要倍速看她课,但我比较叛逆)。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刷题和背大题。除了肖4肖8,苍盾小程序上的题库我基本上也刷了个遍。最后半个月每天都在疯狂背大题、看时政。我背的是腿姐整理的9页纸。推荐一个博主“西西爱政治”,她会以框架的形式带背政治大题,听完感觉有奇效。

总之,政治不必投入太多时间。建议大家多刷题,重视时政,后期跟一下腿姐公众号的带背。提醒大家控制好时间,我写最后两道大题时只剩下15分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了,只能硬着头皮哐哐往上写。好在最后总分并没有让我失望。

Ps:我对象也是考的上海地区,政治65分。选择36分,大题29分。大题他选择的备考方式更偏主流:前期徐涛强化班+肖1000,中期用腿姐技巧班配背诵手册,后期只看肖8肖4,另外用小程序刷各大名师模拟题。

追求性价比的话,这套模式给大家的建议是:徐涛强化班只需要看马原和史纲,同时肖1000也可以进行取舍。(前中期的重点还是马原和史纲,毛中特和思修熟悉就行)中期跟技巧班再次巩固马原和史纲,后期主打的就是毛中特和时政。最后用肖4背大题。有时间的话务必要四套都背完,今年有的大题是从肖4的第4套里出的。(仅供参考,还是希望大家多看看政治高分经验贴)

参考资料:肖1000、肖4肖8腿姐全程班以及配套教材(含《冲刺背诵手册》)苍盾小程序博主:西西爱政治

翻译硕士日语78/100

今年题型改动较大:1.没有考到惯用语,换成了完成句子(参考专四同题型,难度不大)2.作文换成了两篇翻译,中日、日中各一篇。具体题型和分数如下(记性太差了我,可能和实际有点出入):

一、选择题(单词*10、语法*20、商务日语*5、阅读2*20=40)

二、主观题(完成句子*5、翻译2*10=20)单词、语法、阅读都比较基础,差不多N1难度,但也不容小觑。基础相当之重要啊家人们!单词和语法什么的是很容易遗忘的,最好滚动复习。

单词方面,我是在反复背N1和N2的红宝书(除了读音和意思,例句也要背),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1月。(觉得红宝书比较难背的话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无敌绿宝书)。我前期在A4纸上写写画画辅助背诵,后期在手机备忘录上建了个表格,每天午休前看。

每背一遍生词就少一些,很有成就感。语法方面,吃透N1蓝宝书。考前一个月把所有语法再过一遍加深记忆。9-10月的时候,开始刷各种真题,反复看错题。到了后期,359和448的压力更大,刷题反倒成了考研过程中最轻松的时刻了(苦笑)。关于商务日语的选择题。我平时就很少接触到这种题型,在校园里也没有使用商务日语的机会。

这五道题我是真的摸不着头脑(拭泪),全靠蒙。我以为是单纯的考察敬语,但是其实不止。有些题需要辨析(?)大家可以参考《商务日语实用教程》这本书。至于作文改成翻译,我是完全没有想到的。12月我花了不少时间背作文模板,也动手练习了几篇,结果居然改成了翻译,甚至有篇翻译还是偏文学的(学姐告诉我翻译出题是偏政经的)。

好在题目难度不大。再加上,从训练营到强化班再到冲刺班,我全都报名了,平时的作业和课程都有认真对待。虽然是不熟悉的翻译类型,底气还是在的。题型是有可能变化的,你辛辛苦苦准备的题型可能压根不会考。这种时候一定要稳住心态,相信自己的积累,沉着地把题目做完。因为知识点是固定的,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筑牢,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资料:N1、N2红宝书、蓝宝书无敌绿宝书N1红蓝宝书1000题N1和专八10年真题三笔综合真题

日语翻译基础138/150

终于到359了,我又爱又恨的359。具体题型如下:一、热词互译(中日*15、日中*15)二、翻译文章(汉译日2*30、日译汉2*30)热词都很常见,其中有很多东华大学历年真题的原题。文章的翻译也不算长,难度也中规中矩,各个类型的翻译都有涉及到。在我的印象里有文学翻译(描写一个人来到一座岛上的见闻),有关于“上海”的翻译(主要是说上海的经济贸易等),还有社论或者科普类型的翻译(主题分别是睡眠时间和涩谷辣妹)。

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翻译的学习,进步是缓慢的。因为它需要积累,需要坚持,需要量变引起质变。在这一门上,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怕大家笑话,我想通过我三个不同时期的笔记来说明这一点。

瑞译训练营时期4月份我正式开始学习翻译。学长一早就告诉过我,跟着瑞译学一开始会很困难,但千万别灰心,坚持下来绝对收获满满。所以我对瑞译作业的难度是有心理准备的。果然…训练营的一篇文章,我常常要花3-4个小时才能译完。我要查生词、查语法、查搭配、查用例、记笔记、打磨好几遍自己的作业,以避免污染批改老师的眼睛…

当然,也有学到腰酸背痛、大脑罢工、想要敷衍了事的时候。但我总能想起唯斯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把你的翻译作业当成你的商品,保证它的质量。扪心自问,每篇作业我都做到当时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了。瑞译的作业有老师点评这点我真的吹爆。(不想闭门造车宝子们有福了)老师的点评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水平,还可以督促我们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不仅如此,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看看世界的参差(笑)。


2022年4月27日 训练营笔记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我追求“一致”,通篇都是红色的修改。(根本就不科学。因为什么都看不清,更别提复盘了,多看一眼都是折磨)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自己翻的跟参考译文完全不一样,无从下手。但其实所有类型的翻译都是以理解为先的,不用过分追求“一致”。看懂、译对才是主要任务。

参考译文的表达水平很高,是我们积累表达的渠道,前期不要让那种落差感影响到自己的心态。一两个月后,我终于受不了了,决定改变自己的笔记方法。排版清晰了,有留白,有批改,有标注,有荧光色的重点,甚至还把课件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笔记上了。但是,就够了吗?如今回看当时的笔记,我觉得非常陌生,这种陌生使我感到惭愧——那是我“记完就扔、练完就算”的证据,再华丽也无异于一种自我感动式的体力劳动,并不能帮助我把知识“装进”脑子。

果然,跟完训练营,我也没能通过三笔。请大家引以为戒:记笔记是为了之后的复盘,为了在输入阶段最大化地吸收作业中的搭配和表达,更好地把知识化为己用。


2022年6月6日 训练营笔记强化班时期这个时期,我突然就开窍了。也许是因为经过三笔的失败,我痛定思痛,决心与自己的惰性抗争到底。在训练营和强化班的间隙,我使用三笔教材和真题练习翻译。与此同时,我的Goodnotes熟练程度也日益提高。我做了一个强化班的笔记本,并为其建立大纲便于复习。一切从头再来。


2022年7月11日 强化班笔记此时,我摒弃了一篇作业一页纸的笔记方法,以段为单位将原文、我的译文、参考译文放在一起,以便更加直观地进行对比。相关知识点(有的是强化笔记的内容,有的是我自己查阅、积累的)也放在了下面,方便回顾。瑞译的每篇作业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基本上段段有精华。

如果要我形容,翻译一篇文章就如同制作一段动画,只有抓好每一帧的细节,最后的成品才会流畅。打磨过、吸收过的译文就像精心制作的长动画一样,每次看都会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快慰与满足,妙不可言。这个阶段我做作业的过程是:

①自己译一遍️(允许查阅,最好限时完成)。

②对照参考译文改错(只改意思译错的地方)。荧光笔是我觉得有价值的地方(红:生词/蓝:表达)。另外,我琢磨了一些小符号,比如加译、省译、定语后置等等(作为视译时的提示)。

③周末把本周作业重新再译一遍。把有价值的表达(对我来说,屡次译错、记错/荧光笔痕迹多的句子就属于有价值的)放进Anki。

④后期每天背Anki,定期通过视译的方法复盘,查漏补缺。


2022年8月15日 强化班复盘笔记 & 强化班Anki八月份的时候和我们班一位同学(也就是我后来的男朋友)交流日语笔译心得,我们一起讨论译文,修改对方的译文,分享自己的一些笔记。我把我制作的Anki分享给了他,我们互相抽背作业里的精句(抽背的时候我有好胜心,不过我认为那属于良性竞争)。总的来说,“拥有研友”对我来说是件有利有弊的事儿。备考期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我迫切地想要和别人交流,想要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进度。但我又是个非常容易焦虑内耗的人,时不时就落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泥潭——他为什么译得这么快、这么好?我为什么没有进步?我这水平凭什么考得上?甚至到了十二月,我仍然会因为这些情绪频繁崩溃。我尝试过各种方法对抗焦虑,其中最有效的缓解方法是运动,既能发泄压力,又能强身健体,一举两得。

不过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找到你为之焦虑的事情,然后,面对它。比如,翻译速度太慢,我就要求自己限时完成。眼下,只要确保“限时完成”的执行和坚持执行就好。久而久之,翻译速度提升了,对这件事的焦虑也就慢慢消失了。

冲刺班时期大概9月,瑞译词会互译就上线了。那会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背记乎,背完了困意也消灭得差不多了(我大概背到了11月底)。359上我延续了强化班的笔记方法,Anki词条越积累越丰富。这个阶段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做作业越发得心应手,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语料库。于是,我做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多出的时间用来写东华大学的翻译真题。临近初试的一两个月,我开始用手写代替打字,培养考试的手感。除了翻译作业和自测,冲刺班还涵盖热词、百科的内容,我是根据上经贸大的出题方向有选择地学习的。


2022年11月21日 冲刺班笔记 & 冲刺班Anki这个时期,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表达和技巧。我不再执着于每天写翻译,而是不断地巩固已经掌握的部分,做到烂熟于心。在Anki的帮助下,我和我男朋友已经能做到一看到原文就能说出译文(指强化班和冲刺班的作业和笔记,尤其是强化班)了。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了百科

。参考资料:瑞译词会互译(App记乎)瑞译训练营、强化班、冲刺班东华大学历年真题三笔教材以及真题

APP:Anki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28/150

虽然百科与日语无关,但是作为专业课分值也很高,所以一定不能轻视。这一门我们学校考察的范围是比较固定的,所以我选择玩儿命地背。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方向,参考书目是《中华文化读本》,我用的是从上岸学姐那买来的浓缩版。

具体题目大致如下:一、填空(5*2=10)1.丝绸之路起点是(西安/长安)。2.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3.北京最辉煌的建筑是(故宫/紫禁城)4.(水墨画)之于中国画就如同油画之于西方绘画。5.百代谈兵之祖是(《孙子兵法》)。二、名词解释(5*8=40)1.龟兹石窟2.上善若水3.一笔书(去年原题)4.王唯5.皮影戏三、应用文450字(40)给党的一封信,谈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大作文800字(60)主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难看出来,填空题和名词解释都比较基础,没有超出《中华文化读本》的范围。

填空和名词解释这一题型我是从九月份开始的,每天分配一到两个小时背名词解释(这是我每天最痛苦的一项任务)。学姐的资料内容不多,我总共背了五遍以上。第一遍边读边勾画,第二遍边读边整理到Xmind上,第三遍我通过Xmind上的框架背诵,第四遍我一边背一边将框架誊到A4纸上,第五遍我在那沓A4纸上勾画……学校、家里、小区,坐着、站着、蹲着。反复地背、换着花样背。十二月的时候重点背诵近几年的院校真题,很有可能反复出。应用文和大作文是十一月中旬开始练习的。

应用文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因为上经贸大的应用文是固定的“给党的一封信”。主要任务是熟悉书信格式(我的方法是抄写范文),至于内容嘛,政治大题的答案可以循环利用的哦~上经贸大的大作文一般是以儒家思想(《论语》《周易》等)为主题的议论文。

抛开文学素养,我是按照应试作文的标准准备的,要注意的无非以下两点:①审题。为了避免看不懂文言文,导致审题上出现偏差,洗澡时我偶尔会听听“于丹说论语”,在喜马拉雅上就有音频。(优点是把《论语》讲得很透彻。缺点是讲解事例有点老旧,缺乏可信度)②素材。写作还需要积累写作素材。我睡前会看一会纸条APP(素材简短,也包含写作技巧,对很久没写过作文的小白很友好),还买了一本针对高考作文的素材书,叫《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素材,而且可以一材多用)。

看了那么多素材,我的结论是:光是看、摘抄、列框架没用,作文必须动笔写。只有练了,才能真正记住之前积累的素材和句式,把它应用到考场的文章里。考前我练习了四五篇作文,不算多,但进步非常明显。参考资料:《中华文化读本》瑞译冲刺班《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APP:Xmind、纸条、喜马拉雅

复试备考

上经贸大的初复试占比是7:3。复试没有笔试只有面试,不含自我介绍。题型如下:一、即兴演讲(2min发纸笔准备2min演讲)二、视译(中日、日中各一篇,每篇2min准备2min视译)三、自由问答(10min左右)考完初试,我轻松了许多。我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学习日语。

初试成绩出来后(2月下旬),有个声音在我脑子里炸开——还没结束,还有复试。一想到复试,就想到面试,一想到面试,就想到我一言难尽的视译和口语。没有犹豫,我报名了瑞译的视译听译训练营,立下豪情壮志:还来得及!我要一节不落地听课、做作业,就像初试时一样。但是,“摆烂”就像有惯性一样,我很难沉下心来学习了,根本找不回当初的状态——直到听了西西学姐的瑞译公益课。

学姐总结了自己一志愿复试落选的原因:懒,飘,松。这不就是我吗?!羞愧和焦虑的心情同时袭来,我一下子被骂醒了(我又哭死,谢谢西西学姐和瑞译)。2月底,我背熟了自我介绍。3月,我悬崖勒马,终于开始认认真真地准备其他复试题型。为了磨耳朵(真的很怕复试时听不懂老师的问题)、纠正语音语调,我每天还会花一点时间练习影子跟读。时间关系,我跳过了训练营的听译部分,只练院校考察的视译。第一次听课的时候,我大受震撼:视译好难,大家好强。但我知道,我不能再退缩了。

根据之前笔译的经验,我听课、练习、记笔记、复盘(复盘太太太重要了)。坚持到最后一节视译课,我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磕磕绊绊了。视译练习之余,我整理了一些复试中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瑞译的帖子和课程都有涉及到这方面,主要分成个性问题和共通问题两个大类),并附上自己的回答。我的回答大概都在三百字左右。这个字数很狡猾,扩充一点就是即兴演讲,缩减一点就是回答问题。复试前我一直在背这些答案,不敢说滚瓜烂熟,但是听到相关问题我是有话可说的。复试前几天,为了克服紧张的心情,我经常请男朋友扮演面试老师帮我全真模拟(角色扮演是吧),算是一种脱敏疗法。

他不厌其烦地听我背自我介绍,努力绷住脸向我提问(虽然笑场的次数更多)。结束后他也给了我很多专业之外的建议,进门要礼貌、声音要自信、回答要谦虚等等。在候考室里,我一边抖腿一边紧张地等待。大脑几乎一片空白,就剩谦虚、自信、顺句驱动几个词儿在脑袋里循环播放。终于到我了,也不知是怎么飘进考场的。见到老师们的那一刻(老师们会微笑、点头,亚撒西,我哭死),我反而不紧张了。

抽到的题目不难(科普和文化类的视译题),我平静地做完了演讲和视译。老师们开始提问,语气很柔和(老师语速快的话,尽量抓关键词)。大部分问题都是我准备过的,也就半背半演地答完了,自我感觉整体上还挺自然的。大家不用紧张,自由问答环节就是老师和你聊聊天,不可怕的。最后我的复试成绩中规中矩,排名第四,总分仍然是第一。

参考资料:影子跟读『日本語を話そう』瑞译 视译听译训练营瑞译的帖子(包括自我介绍、视译训练法、回答问题等等)自己准备的自我介绍和问答材料

对抗焦虑小记

考研期间,我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翻译或百科,而是焦虑。我有严重的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每天早上,我干劲满满地写下一天的任务清单。但很多时候,我做不到悉数完成它们,于是便埋怨自己;背政治大题和百科知识时,稍微背错一点我就要折回去重背一遍,背到气急败坏;我写翻译作业,动辄花上三个多小时,还美其名曰“精益求精”。批改自己的译文,整篇都被红笔的痕迹覆盖;一旦得不到正向的反馈,就变得悲观消极。

我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施压、和自己较劲。如果能穿越回去,我一定会狠狠敲打那时候的自己。考研是一场拉锯战,除了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分配你的精力、管理你的情绪。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万万不可取的。临近考试那两天,我阳了,整整两天没有学习。我终于不再焦虑,因为我的大脑只顾着疼痛和眩晕。那时候我发高烧烧到意识模糊,多亏了男朋友无微不至地照顾,上考场的时候我的症状只剩下咳嗽。而他则是顶着高烧考完了初试。整个考研过程中,我男朋友对我的心态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前期他是我的标杆,中期他是我的老师,后期他又成了我的精神支柱。8月我们开始交流,我看了他的译文才知道自己落后了多少,于是奋起直追。9月到了10月,我还在死磕翻译,他带着我一起看语法(原本我对自己的日语基础相当自信,一刷题才发现居然有这么多漏洞)、提醒我背百科……从他身上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据此及时调整方向和方法,合理安排每一科的学习时间。11月到12月,我被焦虑逼疯了,手机备忘录上有这么一段:考研屡屡崩溃。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学习任务来开导我、鼓励我,即使那并不是他的义务。

我一边哭一边笑,我的身心都被焦虑折磨得七零八落。他用半包纸巾接住我的眼泪,用他的理性和温暖打捞起我。你要改掉完美主义。你要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你要记得这一切。你要谢谢他。我要谢谢我珍贵的同窗、研友、恋人。得此良师益友并肩,我何其有幸。

END


接受自己、相信自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语MTI笔译上岸经验|2023年日语考研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