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的宫廷外交生活,奥斯曼苏丹宫廷生活实录——奥斯曼简史52
16世纪是亚欧大陆风云变幻的世纪,也是奥斯曼帝国鼎盛辉煌的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与苏莱曼大帝在亚欧局势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西方愚昧的基督徒开始对奥斯曼最高东方大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莱曼本人的宫廷生活也在外交领域越来越重要......

苏莱曼时代的奥斯曼帝国疆域
最开始负责传递奥斯曼宫廷情报的是已经衰落的威尼斯人,曾几何时他们也叱咤地中海,别看领土不大,但凭借海上贸易的东风,这些威尼斯人富得流油,鼎盛时期在地中海各地均有驻点和情报机构。

威尼斯
当时的威尼斯人特别注重情报,尤其是在海上被奥斯曼人夺取了霸权之后,这些曾经的海上的顶流商人,如今全面干起了“情报贩子”的工作,事实上由于跟奥斯曼人屡次交锋,所以当时的欧洲没有比威尼斯人更了解奥斯曼情况的了。

中世纪末期的威尼斯
另外随着威尼斯人非常现实地“认怂”,并且学会了“亲吻苏丹的手掌”,所以最早奥斯曼宫廷内甚至有威尼斯人的常驻机构,威尼斯就派遣大使来此,向奥斯曼跟欧洲双方互相传递情报。
但随着苏莱曼一世的几次对外征服,欧洲人不得不重视这个东方强国,苏莱曼大帝与他的奥斯曼帝国在16世纪风云变幻的亚欧局势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威尼斯人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也纷纷派遣使团来到苏莱曼的宫廷。

苏莱曼一世
随着其他国家的使团的纷至沓来,这些欧洲异教徒怀着新奇的目光像乡巴佬一样打量着奥斯曼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文明,纷纷记录下了自己对奥斯曼土耳其和苏丹的观察,从而开启了苏莱曼的宫廷外交生活......
欧洲人眼中的苏丹宫廷
由于威尼斯人在对奥斯曼情报的特殊地位,所以很多欧洲人只相信威尼斯人带来的苏丹宫廷信息,但威尼斯人也不是欧洲的专属间谍,因为威尼斯人也是要把欧洲的情报带给奥斯曼苏丹,所以有点像“双面间谍”。

威尼斯人
另一方面,由于威尼斯人的特殊地位,苏莱曼每次需要跟欧洲人进行对话都要找他们作为中介,此前跟欧洲作战时尚可,顶多来个战前宣言或者列个战争原因的单子什么的。
但随着苏莱曼征服匈牙利、威逼奥地利并在中欧地区扩张陷入对峙之际,跟西方世界,尤其是跟哈布斯堡家族的外交对话就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苏丹需要建立一个能够跟欧洲直接对话的渠道,而非通过威尼斯人或者匈牙利人。

哈布斯堡与奥斯曼帝国
由此苏丹的大维齐尔(类似宰相)易普拉欣心领神会,通过他的个人关系向欧洲传达信息,而欧洲人也很福至心灵的“配合着”派来了使团,才开启了奥斯曼帝国跟基督教世界外交关系的“破冰之旅”。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使团变得越来越多,比如后来就有一位来自佛兰德斯名叫奥吉尔·吉塞林·德·巴斯拜克的贵族,就是在出使奥斯曼期间记录下了他的所见所闻。

欧洲贵族
这位巴斯拜克是一位著名的学者,阅历丰富,思想开明,对事物常抱着积极乐观的看法,因此他对于苏莱曼的宫廷外交生活的记载成为了重要史料,并且对当时欧洲人评价苏莱曼也起到了很大影响作用。
从1554年起,奥吉尔·吉塞林·德·巴斯拜克就时断时续地在奥斯曼帝都伊斯坦布尔出任查理五世皇帝的使节,当然是经由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大公所派遣,主要任务还是就匈牙利边境问题跟苏丹协商、谈判。

查理五世
而在出使期间,巴斯拜克写了一系列信件给他的一位朋友,信中的他从个人视角出发,为西方世界提供了诸多有关苏莱曼本人、他的宫廷和人民的生动而客观的记述。
而从一开始,来自西方的巴斯拜克就学会了欣赏陌生的东方世界较为文明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抵达伊斯坦布尔就职后不久,他就这样描写苏丹在阿马西亚会见众人的场面:

“现在请随我来,看看这一大群人吧:他们都戴着包出无数道褶的洁白的丝质头巾,穿着各色各样的服装,满目都是金色、银色、紫色的绸缎的光彩……我从未见过比这更绚丽夺目的景象。在这样的奢华背后,却体现出别样的简洁和经济。不管他们的级别如何,所有人都穿着同样款式的衣服;与我们大为不同,他们的衣服上没有镶边或无用的配饰……最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这么一大群人,现场却出奇地安静,井然有序。这里没有人头攒动的大厅里常见的喊叫声或是默默低语,人们也不会聚成一团。每个人都尽可能安静地待在自己的指定位置。”
这样一副传统东方文明中央集权的景象在中国人看来并无什么大惊小怪之处,要知道曾几何时咱中国人上朝可还是下跪、垂首、手握朝珠、目不敢视君的沉寂情形。但对于16世纪无法集权的欧洲人来说,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

但聪明睿智的巴斯拜克很快就发现了这样一个东方文明社会背后运行的原则:绝对专制和中央集权!但在绝对君主统治之下,高度民主化的平等精神却也仍支配着苏莱曼的“私人之家”。
巴斯拜克继续写道:“在这一大群人(主要是苏莱曼的大臣们)中,没有哪个人的地位声望不是源自他自身的本领和勇气;没有人凭借出身而高人一等,每个人获得的礼遇都由他的职责和官职决定;没有哪个人会拼命地去追根溯祖,因为他们的地位都是凭借能力得来的。苏丹本人负责分配每一个人的职责与官位,他对他们的财产状况、虚名、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都不感兴趣,他只关心他们的本事和人品、能力与性格。因此,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每个职位都能分配给适合的人。”
这样的情形咱们中国人同样“见怪不怪”,因为自隋唐科举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也更多得消除了血统、出身、血缘对身份地位权力的影响(当然帝王之家可能是特例)。这种情形在以血统(和关系)论高低的欧洲同样也是很难见到的。

奥斯曼帝国大臣
而宫廷中的苏丹苏莱曼一世也亲自接见了巴斯拜克,巴斯拜克接着写道:“他坐在一个矮沙发上,距离地面不超过一英尺,身下是绣着精美花纹的沙发罩子和靠垫,身边放着他的弓和箭。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严厉的神色中带着一丝忧伤,但又十分威严。我们前去拜见他时,他的内侍总管向他介绍了我们……在装模作样地亲吻过他的手之后,我们被人领着面朝着苏丹向墙的方向退去,以避免我们的背部朝向苏丹。”

苏莱曼大帝
然后巴斯拜克表明了此行的目的,希望说服奥斯曼人停止对匈牙利的劫掠,但这个请求和其他的一些相关要求并不符合苏丹的政策,于是苏莱曼“表现出鄙夷的神情”,只简短地回答:“好,好”。随即差人把查理五世皇帝的使节带回了居所。
而对于苏丹的冷淡态度,巴斯拜克却并不感到特别惊讶。因为他们早就听闻说苏丹在接见外国使节时,总是用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友邦(比如威尼斯和法国)和敌国(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使节。

影视剧中的苏莱曼
事实上在巴斯拜克到访的同时,另有一位波斯使节也来拜见苏丹。他比巴斯拜克更受欢迎,当然也是因为带了许多华美的礼物。所以波斯使节对和平的诉求在当场就获得了苏丹的应允。
巴斯拜克对此写道:“苏丹对波斯人可谓礼数周到,毫无疑问,苏丹是真心想和他们议和。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不论是礼遇友人,还是羞辱敌人,土耳其人总是喜欢走极端。”失落的巴斯拜克将不满都写在信中寄给了友人。

最终波斯人获得了正式的和约,而巴斯拜克只得到了六个月的短暂休战。最后巴斯拜克带了一封苏莱曼的书信回到了维也纳。然后又不太情愿地带了一封回信返回了伊斯坦布尔。
而这一次他又被引见给苏丹:“他们在我身上套了两件绣着花纹、长及脚踝的长袍,倘若再多一件,我怕是都穿不动了。我的随员们也都穿上了各种颜色的丝质长袍,陪我一同觐见苏丹。接着,我跟着一支规模壮观的队伍向前走,仿佛是在一出悲剧里面饰演阿伽门农或是别的什么类似的英雄人物。穿着金衣的苏丹打发了我们,于是我们就向他 道别了。”

巴斯拜克就这样和他的随员离开了,甚至都没能享用离任使节通常都能享用到的正式早餐,因为“那是给友邦使节的待遇,而我们两国之间的和平都还不甚稳固”。巴斯拜克深知苏丹并非针对他个人,只因为倒霉的巴斯拜克代表了哈布斯堡帝国罢了......
苏丹身旁的男人
苏莱曼在宫廷外交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和“双标”实际也是他外交政策下的产物,换句话说苏丹之怒或是苏丹之喜更多的则是帝国外交战线上的战术手段,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他的外交政策所服务。

苏莱曼的形象
而苏莱曼的外交政策却一直受到一个男人的影响,他就是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一个站在苏莱曼一世身旁的男人!这位易卜拉欣既是帝国大维齐尔(类似宰相)、陆军总司令、众贝伊之贝伊,还是苏莱曼幼年伙伴、最忠实仆从、自己的姐夫,甚至据说两人还有更为亲密的私人关系!
所以这位易卜拉欣帕夏是苏莱曼统治早期的帝国政治家,对奥斯曼帝国的辉煌鼎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作用当中就包括了易卜拉欣帕夏在帝国外交上的贡献。

游戏中的易卜拉欣帕夏形象
由于这位帝国大宰相易卜拉欣最早是出身于希腊的基督徒家庭,虽然后来改宗伊斯兰教成为了苏丹的仆从,但他早年的出身使得很多外国统治者和使节对他“更有好感”,而他也更能理解基督徒的思想状态,成为了介于苏丹和外国使节之间的人物。
所以易卜拉欣在外国统治者和使节之中非常有影响力,甚至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都会写信给他,再去跟苏莱曼对话。后来来到伊斯坦布尔的使节也总是先去拜见他再去拜见苏丹本人。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
而易卜拉欣也总是吹嘘说,他有能力让苏丹按他的意思办事。还说:“管事的其实是我”。时间久了以后,威尼斯人竟然把他的吹牛当真,将他戏称为“易卜拉欣大帝”。
但就跟易卜拉欣平日里的嬉笑怒骂一样,他的吹嘘也不过是一种外交武器,是用来威服、恫吓敌国使节的。而且苏莱曼也不反对他的自吹自擂,因为易卜拉欣总能把苏莱曼傲慢态度之下的真实想法用更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

苏莱曼
换句话说,苏莱曼作为帝国苏丹,必须要在宝座上表现出“帝王风范”,他的爱憎必须用冷漠与傲慢来包裹。而易卜拉欣就能以臣属的身份对使节直接表露态度。由此这二人在帝国外交战线上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
所以苏莱曼的外交政策也就是易卜拉欣的外交政策,即联合法国,侵蚀哈布斯堡王朝,并延伸自己在欧洲的势力!而易卜拉欣则利用自己对欧洲的了解,还在战术、细节和短期应变方面弥补苏丹的不足。

16世纪的欧洲
在易卜拉欣自己看来,他对欧洲的了解超过了他的主人苏莱曼,因此自己有能力去拓宽主人的视野,事实上在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这个重要时期,易卜拉欣对奥斯曼帝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外交关系的初创、帝国与欧洲国家新的外交关系的演进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公元1535年,易卜拉欣完成了他的终极成就——与他的“好朋友”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协商、起草并签署了一项协定。这项协定允许法国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继续经商,他们只需要像奥斯曼土耳其人一样向苏丹缴纳税费即可。

弗朗索瓦一世
而作为交换,奥斯曼人在法国也享有同等特权。根据协定,法国领事法庭的判决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也拥有法律效力,且奥斯曼人有义务执行领事法庭的判决,必要时甚至可以动用武力!
于是乎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法国人获得了彻底的信仰自由,法国也有权守卫基督教圣地,实际上相当于将黎凡特地区的所有天主教徒划入了法国的保护之下。

黎凡特地区示意图
而这一协定最终终结了威尼斯在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主导地位,并且使得除了威尼斯以外所有的基督教国家船只都挂上了法国国旗,以获得保护!
而这一协定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个给予外国特权的“让步条约(the Capitulations)”。这项协定允许两国互派永久性的使节,使得法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对奥斯曼帝国政府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而在贸易合作的外衣之下,法国和奥斯曼帝国实际上组成了一个同盟。鉴于当时法国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政治和军事角力的轴心已经转移到了地中海,所以这项协定稳固了欧洲的力量平衡!

由此,奥斯曼帝国与苏莱曼大帝才会在16世纪的亚欧局势中继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个鼎盛辉煌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屹立在亚欧非大陆之上......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