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江湖说书人——8 恶人从来都说自己是好人
书接上文,丢下了徐鼎,杨同回到了自己的阁楼小窝,阁楼的布置很简单,除去堆放的杂物就是一张桌子改成的床,杨同简单的洗漱过后,从里面锁上了阁楼的门,把魔方从枕头下面,对着烛台开始摆弄魔方。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阶六面魔方,六面分别刻着金轮,马头,“两片面包夹芝士”,歪嘴笑脸,西瓜,还有不知道是金针菇还是牙签的图案,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杨同心想,这不是穿越之前那个时空特别火爆的抽象文学吗?
这让杨同更加怀疑魔方的来历,可能是一个跟自己同一时代的人穿越过来制造或者带过来的,魔方表面并没有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机关。
杨同觉得重要的东西可能在魔方里面,或者只是个单纯的玩具,那么首先就好拆开魔方,可是如果里面真的有东西,暴力拆开魔方可能会毁掉里面的东西,所以还是先把魔方复原看看的好。
很多人觉得扭魔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其实扭魔方特别简单,拥有特别的公式,好在三阶魔方的公式杨同还记得,开始按照公式把六种抽象文字对应六种颜色开始拼接。
不出三分钟,杨同便完成了魔方的复位工作,此时魔方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杨同开始把玩,观察魔方,突然他手指按住的“马头”的一面的正中间那块下凹陷,随即弹回,接着他发现每一面的正中间都可以凹陷弹回,杨同觉得这可能是魔方的密码锁,只有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各个按钮才能打开魔方。
杨同想了想,按照这些文化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按下了马头,金轮,歪嘴笑脸,两面包夹芝士,然后是西瓜、牙签。但却丝毫没有反应。
杨同略感诧异,看着烛火静静思考,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
“是啊,牙签没有马!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于是没有按下马的那一面,果然,咔嚓一声,紧接着是机关传动。魔方变得松散。
“我果然是个天才!”杨同自夸了一句,然后小心的把魔方一块块拆开,里面露出一个内胆,内胆里保护着一张白绢,还有一个装着不知名液体的小琉璃瓶。
杨同抽出白娟仔细观察,发现绢布并没有受到时间的摧残,依旧洁白如新,不像其他布料时间长会变色发霉,白娟上用简体字,写着密密麻麻一段话:
“二十岁,入江湖,拜名寺,参佛学,悟神功,神功成,心不诚,四十岁,虽不惑,仍觉惑,转悟道,法可解,心不解,六十岁,参儒学,悟真意,书文字,物法人,皆为武,无憾终,留绝学,待后人,有缘人,寒山寺,藏经阁,藏春秋。”
杨同看了看这密密麻麻的三字经,大概明白了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大佬二十岁当了和尚,悟了绝世神功,到了四十岁觉得缺了点什么,就去悟道寻找答案,把道家神功也练成了,还没得到答案,直到六十岁前终于从儒学中找到答案,原来自然万物,只要用心去悟,都能学到武学,于是留下了本绝世神功在寒山寺的藏经阁。等待有缘人去学。
这大佬最后所说的层次,好像是小说里常提的天人合一啊,自然万物皆可得武学,独孤求败的一草一木皆可为剑的感觉啊,无招胜有招,看来有机会得去寒山寺转一转了,找不找得到武学,学不学的会另说,借个机会旅旅游也是极好的。
而且从白娟上的信息不止这些,至少这位穿越者前辈是没有回家,或者说他不想回去,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找到了回家的线索!
杨同翻了翻白娟,发现后面还留了四个简体大字:
阅后即焚
本来考虑还要不要把这白娟留下来的,看了这四个字,杨同果断的把白娟烧了,这种东西还是不要留下痕迹的好,不然被别人知道了恐有杀身之祸。
伴随着火光,白娟慢慢燃烧,变成灰烬,收拾好灰烬和魔方的残骸。杨同看是观察琉璃瓶里的液体。
这琉璃瓶只有半根手指大小,做工精细,封死的半透明的小瓶子里装满不知名的液体,是毒药还是补品也不清楚,就等日后有机会找个明白人看看吧……
把玩了一会儿,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杨同把琉璃瓶收在身上,既然是前辈留下来的东西,好好保存准时没有错的。
研究了很久,烛台上的蜡烛都烧化了很多,想来明天还要早起练武,杨同便灭了蜡烛,上床休息。
已是深夜,徐鼎回到了屋里,思考了自己所学的武学,发现最适合杨兄的应该是六合劲,可六合劲是内家武学,需要配合内家心法,才能完全发挥实力,但也是不可轻易外传的功法,到底教还是不教呢,想到这里,徐鼎,饿了。
饿了五天,今晚徐鼎也只吃了个半饱,却没有好意思再吃下去,他记得睡前来福说了,厨房夜间不上锁,给想要吃个宵夜的客人留些吃食,材料。可以去看看还有没有馒头米饭剩下。
运起轻功下楼,他的轻功虽然不说踏雪寻梅,但是做到无声还是轻而易举的,毕竟已经入夜,还是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的好。
来到了一楼后院,就看到院子角落里,茅厕门口的杨同,杨同的屋里没有放马桶,本来阁楼就小,要是放个马桶还睡不睡觉了。所以一般都来院子的茅厕解决需求。
这才刚刚出来就遇到厨房门口的徐鼎,想来也是书呆子没有吃饱,却不禁替青云山的食堂感到担忧,这么一个饭桶,竟然没把青云山吃破产,也是神奇,这自己还是江湖阅历浅啊,终日打雁,栽到了这个青云饭桶的手里!
徐鼎跟杨同点了点头,就进了厨房找吃食了。
杨同打了桶井水,洗了洗手,随着徐鼎走进了厨房。
“找到吃的了吗?”杨同用灶台上的抹布擦了擦手,问了问翻橱柜的书呆子
书呆子摇了摇头,除去生的菜肉,厨房里没有别的东西了,可是自己又不会做饭。真是可惜,今晚就还是饿一顿明早再说的好。
杨同得意的笑了笑,翻了翻材料,有鸡蛋,有剩下的青菜,还有半块肉,柜子里还有半盆切面,“让开,看哥哥给你露一手,杨同秘制阳春面。”
看着杨同认真烧水,切菜,下面的样子。书呆子有些感慨。
杨兄也好,来福,二狗,还有朴叔,都是难得的好人,就像杨兄小说中的狄云一样淳朴善良,果然师傅说得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风雨茶馆,每个人都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才能让这茶馆宾至如归,遮风挡雨。
杨兄的话,就教他六合劲好了。
书呆子喝了口面汤。入口的温暖,让他仿佛回到了青云山,回到了家一样。
至于杨同说了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