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8国考「言语理解-材料辨析」真题解析

2018-11-21 09:07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7.7千
阅读时间|24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2018国考「材料辨析」真题(1)

2.2018国考「材料辨析」真题(2)

本文为2018国考「材料辨析」真题解析。

一、2018国考「材料辨析」真题(1)

【2018国考省级卷51-55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5题。

①人类有五种基本的感觉功能,分别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有人坚持认为人类还有一种神秘的「第六感」,可以感知貌似无形的物体。好莱坞甚至还拍摄过一部同名电影,声称有人可以见到死去的人,甚至可以和他们对话,这就不靠谱了。

②不过,科学界确实有「第六感」一说,指的是人类对于自身空间位置的感觉,科学术语称为「本体感受」。这个第六感很难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加以描述,一来是因为这是关于自己身体的感觉,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二来这种感觉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需要动用全身的感觉器官来完成,不像其他五种感觉那样有专门的器官负责执行。

③从研究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生物性状,如果难以研究,那就试试去掉它,看看失去这种性状后的生物会有怎样的表现。天生缺乏第六感的人很难找,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学者卡斯滕伯内•曼教授却有幸找到了两位。两人都是女性,一位9岁,另一位19岁。两人最初是因为髋关节、手指、脚趾和脊柱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而引起医生注意的。伯内曼发现两人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包括走路不稳、四肢动作不协调等等,这说明她们很可能患上了同一种遗传疾病。

④伯内曼教授测量了两人的基因组序列,发现两人的PIEZO2基因均出现了变异,导致这一基因失去了活性。PIEZO2基因早就有人研究过,它被认为和触觉的形成有关。小鼠体内也有一个类似的基因,研究人员曾经尝试把小鼠体内的PIEZO2基因敲除掉,看看结果怎样,谁知被敲除了PIEZO2基因的小鼠竟无一例外全都死亡,研究也无法进行下去。

⑤接下来的一系列测试结果更让人震惊。两个女孩在睁眼的情况下走路虽然不太稳,但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但如果将两人的双眼蒙住,两人别说走路了,就连站都站不住,必须有人搀扶才不至于摔倒。在另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让两人把手指先放在自己的鼻子尖,然后再伸出去触碰鼻尖前面不远处的物体,睁眼情况下两人都很容易完成这个动作;如果闭眼的话,正常人大都也能轻松地完成,但她们两个却完全不行,伸出去的手距离鼻尖前的物体相差极远。

⑥最后,研究人员把两个女孩的双眼蒙住,然后用手抓起两人的小臂,向上举或向下放,两位受试者居然分辨不清自己的小臂到底处于哪个位置,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⑦伯内曼教授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6年9月21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伯内曼认为这个PIEZO2基因就是科学界寻找已久的第六感基因。缺乏这个基因的人对于温度和刺痛的感觉都正常,但却缺乏触感,导致其对于自己身体的空间位置没有任何概念。这样的人之所以脊柱和手指等处会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发育期间身体感觉不到骨骼的正确位置,最后只能乱长了。

⑧伯内曼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人类的很多动作其实都需要第六感,比如弹钢琴、打字和驾驶汽车时的换挡动作,都不必用眼睛去看,凭感觉就知道手应该往哪里放,在哪里用力,缺乏第六感的人是做不出这些动作的。伯内曼教授认为PIEZO2基因在人类群体中还存在不同的亚型,导致不同的人对于自己身体位置的感知能力存在差异,其结果就是有的人做动作时总显得非常笨拙,另外一些人却极为敏捷。这一点尤其值得广大中小学体育老师们注意,以后再遇到「笨拙」的学生不要轻易责骂,他们很可能天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51.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个位置?
奇妙的是,失去了这个基因的两位女孩不但活着,而且身体大致健康,这就引起了伯内曼教授极大的兴趣。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人的皮肤感觉功能都有问题,她们感觉不到震动的音叉。如果用软毛刷子轻轻刷过两人的手掌心,两人都感觉不到。但如果用软毛刷子轻轻刷过有汗毛的皮肤,两人虽然可以感觉得到,但却觉得像是有人拿小针扎似的,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A)③和④之间
(B)④和⑤之间
(C)⑤和⑥之间
(D)⑦和⑧之间

52.填入第⑥段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关节的严重变形影响了她们的方位感
(B)两人的小臂上居然没有任何神经知觉
(C)第六感的形成与视觉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D)两人对自己身体的空间位置没有任何感觉

53.根据伯内曼的研究,缺乏第六感的人有可能轻松完成的事情是:
(A)不用看琴键也能弹钢琴
(B)经过练******盲打技术
(C )和正常人一样听到窗外鸟的叫声
(D)闭着眼睛将杯盖扣到手中的水杯上

54.下列与PIEZO2基因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并非人类特有的基因
(B)在人类群体中有不同的亚型
(C)突变可能导致人体部分骨骼变形
(D)会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损而出现变异

55.下列哪项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
(A)「第六感」的基因证据
(B)寻找神秘的「第六感」
(C)「第六感」是如何形成的
(D)破译「第六感」的遗传密码

本材料文意较为简单,概括其大意:
①人类有五感,有人认为还有「第六感」来感知无形物体。
②科学界确有「第六感」——空间位置感。
③伯内曼教授从「失去第六感」的角度研究天生缺乏空间感会有什么结果。
④两个失去第六感的女孩缺乏PIEZO2基因,但小鼠缺乏该基因就会死亡。
⑤两个女孩在闭眼的前提下会极度难以掌握空间感。
⑥两个女孩闭眼时甚至分辨不清自己小臂的位置,这说明_______。
⑦伯内曼教授论文观点:PIEZO2基因的缺失会导致没有空间位置感,甚至身体发育时都无法感觉骨骼的正确位置而错误生长。
⑧人类很多不用视觉的动作需要「第六感」(弹钢琴、打字、开车换挡等), PIEZO2基因不够好会导致感知能力差,空间位置感较差。

答案及解析见下文。

51.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个位置?
奇妙的是,失去了这个基因的两位女孩不但活着,而且身体大致健康,这就引起了伯内曼教授极大的兴趣。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人的皮肤感觉功能都有问题,她们感觉不到震动的音叉。如果用软毛刷子轻轻刷过两人的手掌心,两人都感觉不到。但如果用软毛刷子轻轻刷过有汗毛的皮肤,两人虽然可以感觉得到,但却觉得像是有人拿小针扎似的,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会有一种美好的感觉。
(A)③和④之间
(B)④和⑤之间
(C)⑤和⑥之间
(D)⑦和⑧之间

正确率78%,易错项A

题干开头一句「奇妙的是,失去了这个(PIEZO2)基因的女孩不但活着……」说明「失去PIEZO2的女孩应当死亡」是根据上文推出来的结果,原文中有且只有一处提到了「失去PIEZO2基因会死亡」,那就是第4段最后的「失去了PIEZO2基因的小鼠竟无一例外全部死亡」。看到这儿就可以毫无疑问地选择B,这句话的就是最实的「实锤」。

本段结尾的测试和下一段的「接下来的测试」相关联也可以帮助确认B正确,但是段落开头的特征过于明显,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核对结尾。

52.填入第⑥段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关节的严重变形影响了她们的方位感
(B)两人的小臂上居然没有任何神经知觉
(C)第六感的形成与视觉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D)两人对自己身体的空间位置没有任何感觉

正确率55%,易错项C

从上面的概括可知,两个女孩因为缺乏PIEZO2基因而没有「空间位置感」,所以无法感受自己小臂的位置,因此D「两人对自己身体的空间位置没有任何感觉」符合题意,正确。

本题考察的是「空间位置感」,因此A「关节变形」和B「神经知觉」都和原文毫无对应关系,直接排除即可。

C选项有一定迷惑性,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第六感在排除视觉能力的参与后才能明显表现出来」而不是「第六感的形成与视觉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选错的小伙伴可以思考一下。

53.根据伯内曼的研究,缺乏第六感的人有可能轻松完成的事情是:
(A)不用看琴键也能弹钢琴
(B)经过练******盲打技术
(C)和正常人一样听到窗外鸟的叫声
(D)闭着眼睛将杯盖扣到手中的水杯上

正确率85%,易错项B

原文很明确指出了「缺乏第六感的人没有空间位置感,没有视觉参与很难辨认出位置」。ABD都是在「眼睛不看」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事,因此C「和正常人一样听到窗外鸟的叫声」是可以完成的,因为它只涉及听觉,和空间位置感无关。

本题为送分题,千万不要做错哦。

54.下列与PIEZO2基因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并非人类特有的基因
(B)在人类群体中有不同的亚型
(C)突变可能导致人体部分骨骼变形
(D)会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损而出现变异

正确率64%,易错项C

本题ABC在原文均有提到。
A「并非人类特有基因」对应的描述是「小鼠体内也有PIEZO2」基因。
B「在人类群体中有不同的亚型」在本文最后一段有原话。
C「突变可能导致人类部分骨骼变形」出现在③段最后对两个女孩病症的描述中。
D「会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损而出现变异」在原文中完全没有提到,是错误说法。

这道题难度不高,但一定要认真按照选项描述去寻找原文对应描述。

55.下列哪项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
(A)「第六感」的基因证据
(B)寻找神秘的「第六感」
(C)「第六感」是如何形成的
(D)破译「第六感」的遗传密码

正确率40%,易错项B

A「第六感的基因证据」如果成立,那么原文应当从基因的角度来讲述「第六感」的形成、缺失、研究成果等,符合原文描述,正确。

B「寻找神秘的第六感」是本题易错项,看上去也很有文学色彩,但它如果成立,那么本文应主要从「如何寻找」和「哪儿神秘」两个角度去写「第六感」,然而这是一篇偏向科普的文章,根本没有此类悬疑的、带有「寻找、探寻、寻求」等动作的描述,排除。

C「第六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成立,那么本文应当主要写「如何形成」,例如「PIEZO2基因如何控制大脑相关系统在没有视觉的前提下形成空间位置感」,但原文显然没有提到这一点,只是说「为什么失去PIEZO2基因会失去空间位置感」,两者不能等同,显然错误,排除。

D「破译第六感的遗传密码」如果成立,那么本文应当主要写「遗传密码」的「破译情况」,例如「PIEZO2基因有多少个碱基对,具体结构是什么」,而本文并没有详细讲解该基因的结构,排除。

B选项很有诱惑力,但「寻找神秘」这个短语和短文本身的科普氛围并不相关,熟悉了此类文章的特性能够更好地理解该选项。

综合来说,除了最后一个「起题目」的问题之外,2018国考省级卷51-55题的难度是比较低的,各位小伙伴们可以研究下最后一道题的解题技巧,尽量熟练掌握「反推法」的应用。

二、2018国考「材料辨析」真题(2)

【2018国考省级卷56-60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5题。

①此前有一些研究表明,把年轻小鼠的血液注入到老年小鼠体内,可以让老年小鼠返老还童。这给人一种提示,人类可以通过输入年轻人的血液来实现抗御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愿望。尽管这种抗衰老的方式存在伦理问题,但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突破。

②最近又有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抗御衰老的方式可能只是梦想,而非理想。

③2016年11月22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系副教授伊琳娜•康博伊的研究小组在《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的血液」并不能成为逆转衰老的「有效药物」,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益。

④康博伊等人的研究不同于此前的一些血液交换研究,而是在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之间进行可控制变量的血液交换,也就是只能进行血液交换,不涉及其他物质的交换,例如排除器官共享对换血效果的影响。

⑤康博伊研究小组采用一种新的由计算机控制的血液交换设备,血液交换仅通过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颈静脉上的导管进行,不对两只小鼠做外科手术。用于实验的两只小鼠分别相当于人的20岁和80岁年龄,它们的体重都是30克,相互交换的血液量为150微升。大约在24小时后,随着血液的流动,两只小鼠相互交换的新血液就可以与原来体内的血液充分混合。

⑥5天之后,研究人员再对两只小鼠的生理状况进行细致观察。老年小鼠并不像过去的研究所描述的那样返老还童,而只是伤口愈合,疤痕更小了一些,同时有一小部分肌肉组织确实获得了再生能力,而且这种肌肉改善仅限于尚且年轻的那部分肌肉组织,但已经老化和纤维化的组织并未因为输入了一些年轻血液而获得机能的新生。除了肌肉组织外,输入了年轻血液的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也没有发生年轻化的改变。最明显的是大脑组织中负责记忆能力的海马体,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其中神经元有明显的再生。衡量衰老和年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是否有新的神经元生长,如果有,则记忆功能会改善,反之则记忆会衰退。记忆衰退是一个明显的衰老标志。根据这种情况。研究人员认为,________________。

⑦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更为惊人的结果:输入了一些老年小鼠血液的年轻小鼠变得机能衰退。本来生机勃勃、身体健康的年轻小鼠在换血之后一下子进入了风烛残年,老态龙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和老年小鼠一样衰老。

⑧为什么康博伊等人的研究没有得出与过去其他研究一致或相似的结果?对此,康博伊的解释是,年轻的血液中并非含有能够逆转衰老的物质,而是年老的血液中含有一些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造成了生物体的机能衰退和老化现象。过去的研究观察到输入年轻血液后,老年小鼠的肌肉和肝脏组织出现了一些轻微的改善,可能是因为年轻的血液稀释了老年小鼠血液的浓度,使得抑制因子的作用也被削弱了。

⑨不过,康博伊等人的研究也有受质疑之处:一是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交换的血液量可能并不足以改善双方的身体机能;二是交换血液后的时间比较短,还不足以反映出生物体的全面机能;三是康博伊指出的血液中的抑制因子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并不清楚。因此,只有弄清抑制因子是什么和有什么机能,才能确认输入年轻血液的确不会让人返老还童。

⑩当然,如果能证实抑制因子及其作用,未来想要逆转衰老,就可以通过清除抑制因子的方法来实现,用不着输入年轻血液。

56.关于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只小鼠通过外科手术完成了换血实验
(B)新旧血液交换后需要5天才能充分混合
(C)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发生了年轻化改变
(D)换血实验对于年轻小鼠来说有更大影响

57.填入第⑥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年轻血液可以使老年小鼠的大部分组织年轻化
(B)老年小鼠输入年轻血液对逆转衰老没多大作用
(C)输入年轻血液反而会加剧老年小鼠的记忆衰退
(D)老年小鼠的血液质量跟身体再生能力密切相关

58.若在实验中观察到下列哪种现象,最能支持第⑦段中「惊人的结果」:
(A)年轻小鼠大脑海马体中的神经元没有出现再生
(B)年轻小鼠的食量和活动量保持不变
(C)年老小鼠的伤口愈合疤痕更小了一些
(D)年老小鼠肌肉组织有一小部分确实获得了再生能力

59.下列哪项不是对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提出的质疑:
(A)没有明确指出抑制因子的物质成分
(B)两只体重30克的小鼠交换了150微升血液
(C)在两只小鼠换血5天后得出了观察结果
(D)两只小鼠分别相当于人的20岁和80岁

60.作者赞同下列哪种观点:
(A)换血能让人返老还童
(B)抑制因子是否存在还需进一步证实
(C)康博伊研究小组的结论支持了主流观点
(D)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存在伦理问题

概括本材料大意:
①年轻小鼠血液注入年老小鼠体内可以返老还童,该技术可能应用于人类。
②最近新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可能不成立。
③~④康伯伊研究小组观点:更年轻的血液不能逆转衰老,只能在某些方面受益。血液交换不涉及其他物质。
⑤~⑥采用相当于人类20岁和80岁的2只小鼠进行血液交换研究发现,老年鼠的伤口愈合能力变强,部分较年轻的肌肉组织有了一定的再生能力,但大部分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神经组织都没有出现再生。
⑦输入了老年鼠血液的年轻鼠机能衰退。
⑧康伯伊认为是「年老鼠有抑制因子」而不是「年轻鼠有逆转衰老物质」造成这一情况。
⑨康伯伊研究受到3点质疑:血液交换量不够、交换时间短、「抑制因子」未详细解释机理。
⑩如果「抑制因子」观点得到证实,那么可以通过清除「抑制因子」的方法来逆转衰老。

答案及解析见下文。

56.关于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只小鼠通过外科手术完成了换血实验
(B)新旧血液交换后需要5天才能充分混合
(C)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发生了年轻化改变
(D)换血实验对于年轻小鼠来说有更大影响

正确率74%,易错项B

A「两只小鼠通过外科手术完成了换血实验」对应的描述是「血液交换仅通过颈静脉导管进行,不做外科手术」,错误。

B「新旧血液交换需要5天后才能充分混合」对应的描述是「24小时后新血液就可以和原血液充分混合」,「5天之后」是研究人员对生理状况观察的时间,错误。

C「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发生了年轻化改变」对应的描述是「老年小鼠的肝脏组织没有发生年轻化的改变」,错误。

D「换血实验对于年轻小鼠来说有更大影响」正确,本题第⑦段即说的改变情况(机能衰退)。

本题难度不高,寻找对应描述即可。

57.填入第⑥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年轻血液可以使老年小鼠的大部分组织年轻化
(B)老年小鼠输入年轻血液对逆转衰老没多大作用
(C)输入年轻血液反而会加剧老年小鼠的记忆衰退
(D)老年小鼠的血液质量跟身体再生能力密切相关

正确率82%,易错项C

本题概括第⑥段后可发现,⑥表达的是(采用相当于人类20岁和80岁的2只小鼠进行血液交换研究发现)老年鼠的伤口愈合能力变强,部分较肌肉组织有了一定的再生能力,但大部分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神经组织都没有出现再生,也就是说「年轻血液逆转衰老的效果不好」,B选项正确。

A「年轻血液可以使老年小鼠的大部分组织年轻化」和原文相反,排除。

C「输入年轻血液反而会加剧老年小鼠的记忆衰退」和D「老年小鼠的血液质量跟身体再生能力密切相关」原文均未提及,排除。需要注意的是,在汉语语境下,C选项的「记忆衰退」很容易被考生看出属于「衰老标志」而不是「输入年轻血液造成的后果」,但如果这是一篇英语阅

读理解题,在很多单词不认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memory loss」这样一个不太常见的词组同时出现在选项和选项对应的段落中,是不是错误的比例就不止18%了?

通过「找关键词」的「秘籍」去做材料解析题,对认识的汉字「视而不见」,就相当将于自己置于英语的语境之下,这种「取短补长」的做法,实在是不能赞同。因此,各位小伙伴不要盲目迷信所谓「做题秘籍」,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才是正确做法。

第⑦段在讲「输入了老年鼠的年轻鼠机能衰退」,即「惊人的结果」。那么在中,4个人选项汇总,明显只有A涉及「年轻鼠衰退」的症状,正确。

CD说的是「老年鼠的情况」,B「保持不变」说明年轻鼠机能没有衰退,排除。

58.若在实验中观察到下列哪种现象,最能支持第⑦段中「惊人的结果」:
(A)年轻小鼠大脑海马体中的神经元没有出现再生
(B)年轻小鼠的食量和活动量保持不变
(C)年老小鼠的伤口愈合疤痕更小了一些
(D)年老小鼠肌肉组织有一小部分确实获得了再生能力

正确率75%,易错项B

第⑦段在讲「输入了老年鼠的年轻鼠机能衰退」,即「惊人的结果」。那么在4个选项中,明显只有A涉及「年轻鼠衰退」的症状,正确。

CD说的是「老年鼠的情况」,B「保持不变」说明年轻鼠机能没有衰退,排除。

本题直接找和问题表述对应的句子即可。

59.下列哪项不是对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提出的质疑:
(A)没有明确指出抑制因子的物质成分
(B)两只体重30克的小鼠交换了150微升血液
(C)在两只小鼠换血5天后得出了观察结果
(D)两只小鼠分别相当于人的20岁和80岁

正确率66%,易错项A

原文已明确表达了对康博伊的3个质疑点,即:
⑨康伯伊研究受到3点质疑:血液交换量不够、交换时间短、「抑制因子」未详细解释机理。

3个质疑点对应的3个选项即为:
B「两只体重30g的小鼠交换了150μL血液」
C「在两只小鼠换血5天后得出了观察结果」
A「没有明确指出抑制因子的物质成分」

D「两只小鼠分别相当于人的20岁和80岁」在原文中未受到质疑,为正确选项。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认识「康伯伊研究受到的3点质疑」。

60.作者赞同下列哪种观点:
(A)换血能让人返老还童
(B)抑制因子是否存在还需进一步证实
(C)康博伊研究小组的结论支持了主流观点
(D)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存在伦理问题

正确率83%,易错项C

虽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从叙述的角度来看,作者大致是同意康博伊研究小组的成果的,同时也认为其他人对该小组的质疑需要通过研究证实。

A「换血能让人返老还童」显然错误,使用「反推法」可知,如果A成立,本文就不应该存在,或者说本文只留下第①段就可以了。

B「抑制因子是否存在还需进一步证实」在文中第⑨段和第⑩段中提及,⑨段结尾提到「弄清抑制因子是什么和有什么机能」,⑩段提到「如果证实抑制因子及其作用……」因此B选项的观点符合作者的描述。

C「康博伊研究小组的结论支持了主流观点」有两个错误。一是原文根本没提到「主流观点」,只提到了「之前一些研究的结论」;二是即使有主流观点,也是认为「年轻血液能够抗衰老」而不是康博伊小组认为的「效果很有限」,排除。

D「康博伊研究小组的实验存在伦理问题」明显错误,存在伦理问题的是第①段中的观点,表述的是「如果输入年轻血液这种方式实现的话,可能存在伦理问题」,不是指康博伊小组的实验做法,排除。

本题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刻认识干扰项的出题思路。

可以看出,「材料辨析」题的选材不会特别高深,但考生一般也不会很熟悉,例如本题的「输入年轻血液返老还童」的说法流传甚广,本文也不存在语出惊人的新观点,而是用非常科学严谨的态度介绍了其中一个团队的研究成果。

2018国考「言语理解-材料辨析」真题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