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5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真题解析

2018-11-21 08:52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2.3千
阅读时间|8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语句排序」中的送分题

2.从申论写作逻辑学习排序技巧

本文为2015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排序」真题解析。为方便阅读,正确选项均放在最后分析。

一、「语句排序」中的送分题

【2015国考地市级卷52题/省级卷52题】①各国对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对一些顶级的发动机严格控制出口
②发动机可以说是工业的心脏
③因此,自主研发成为治愈中国工业「心脏病」最为现实的选择
④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中国工业的「心脏病」
⑤这使得进口高级发动机的生产线成为奢望
⑥从轮船、汽车、飞机到火箭,都离不开发动机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④①⑤③
(B)⑥④②⑤①③
(C)①③⑤④⑥②
(D)④②⑥③①⑤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④①⑤③
(B)⑥④②⑤①③
(C)①③⑤④⑥②
(D)④②⑥③①⑤

正确率90%,易错项B

列出选项对应的首句:

①各国对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对一些顶级的发动机严格控制出口
②发动机可以说是工业的心脏
④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中国工业的「心脏病」
⑥从轮船、汽车、飞机到火箭,都离不开发动机

对「语句排序」特点熟悉的考生,在列举完选项后会第一时间感受到①④⑥不太正确,②才符合首句要求。为什么呢?因为一眼可知本文始终都在讲「发动机」,所以第一句话必须对「发动机」进行介绍,可以介绍其构成,也可以介绍其意义、重要性等。

本文就用「心脏」这个比喻来强调其重要性,而其他三个选项都是直接介绍。

①起手就说「各国对发动机的制造工艺严格保密」,④起手就说「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⑥起手就说「各种运输工具都离不开发动机」,也就是说并没有对「发动机」本身进行任何介绍,排除。

因此A选项正确,代入分析:

②发动机可以说是工业的心脏⑥从轮船、汽车、飞机到火箭,都离不开发动机④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中国工业的「心脏病」①各国对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对一些顶级的发动机严格控制出口⑤这使得进口高级发动机的生产线成为奢望③因此,自主研发成为治愈中国工业「心脏病」最为现实的选择

可以看出,首句「工业的心脏」和下面的「心脏病」「治愈心脏病」相呼应,中间①「严格保密、控制」和⑤「进口高端发动机成为奢望」上下对应,逻辑清晰,正确。

本题难度极低,为纯粹的送分题。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语句排序」不能轻言放弃。

注意④⑥一般来说是可以做首句的,但在讲述「发动机」的段落中不可以。

二、从申论写作逻辑学习排序技巧

【2015年国考地市级卷53题/省级卷53题】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
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
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
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⑥①③
(B)②③④⑥⑤①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③⑥①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⑥①③
(B)②③④⑥⑤①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③⑥①

正确率67%,易错项B

本题为「2×2」型,列出可能作为首句的②⑤: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
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

两者看似都可以作为首句,但仔细观察可知②说的是「生态红线」的定义,⑤说的是「生态」的定义,⑤比②的范围大,熟悉「语句排序」的考生能够立即认识到,⑤应在②之前。即使没有意识到也没关系,直接代入各个选项即可。

代入A: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

A中「生态红线→生态→生态红线」的逻辑显然错误,排除。

代入B: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B同样错误,逻辑和A相同,「生态红线→生态→生态红线」的说法不成立。

AB较容易排除,此时观察CD两个选项,可发现二者唯一的区别为①的位置,结合分析:

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分析可发现,①位于中间和结尾大体都可行,但明显位于结尾更好,原因有二:

一是①有「因此」二字,该词一般作结论句使用,例如在「西瓜公考解题」中经常出现的「因此,本题C选项正确」「因此该词使用语境不当,排除」就是结论句,放在末尾更为合适。

二是①前面分别接「生态红线的定义」和「生态红线被突破造成的后果」,那么讲述「生态红线不能触碰」的①更适合作为尾句。

综合考虑,D比C更为合适。

这道题涉及到一个逻辑,即大家在申论中也经常遇到的「总分总」行文手法。

很明显,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段落)同时讲述了「生态」和「生态红线」,那么正确的逻辑是「生态」在前,「生态红线」在后;如果「生态红线」的内容较多,那么该部分内容最后一般会有一个总的结论(由「生态红线」来点出其和大自然的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像本文一样。

公考的逻辑是通用的,「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2015国考「言语理解-语句排序」真题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