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姐姐》有感:“生儿子就那么重要吗?”“性别歧视是否能够消失”
(内含剧透,剧透的句子可能与原句有出入,记忆力不好,请见谅,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父亲打着年幼的安然大骂道:“为什么你要穿裙子,装一下瘸子不行吗!”
安然背对着姑妈说道:“表哥拿我当沙包打拳,姑父偷看我洗澡”
“我本来报的临床医学,却收到了护理学的专业,他们改了我的专业,说女孩子就应该早点挣钱”
姑妈看着老旧的俄罗斯套娃回忆道:“我考上了西师俄语学校,同一年你爸爸考上了中专,家里只能供一个,然后你奶奶说肯定是要供儿子上学的,你想都不要想”
“半夜我被蚊子闹醒,看见你奶奶给你爸爸切西瓜,还说:快点吃,别让你姐看到了”
“我本来要去俄罗斯创业,却因为你奶奶说你爸爸生了女儿,就回来带你了”
还有那个孕妇,明明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在明知保小自己几乎没有活的概率的时候,还是说“我要生……”,而她的丈夫和婆婆在明知死亡率那么高的情况下,贪婪的冷酷的让她生男孩,我满脑子都是安然(张子枫饰演)那句话:“生儿子就那么重要吗?”
还有开头警察得知安然是车祸死亡的两人的女儿的那一句:“他们的手机里只有他们和小男孩的合影,你是否可以出试一下身份证件,让我们核实一下”
就很讽刺,原来性别歧视一直都在。
女儿就扔到亲戚里面去养,儿子就自己当宝贝,或许在一些细节中妈妈对女儿也不错,但是还是受到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否则也不会出现更改志愿专业的事情以及手机里没有一张女儿的照片。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那个安子恒(弟弟)说的那句话:“爸爸说家里一切都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还有亲戚们说:“如果你不养他,就把房子还给他!”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房子是必须留给这个男孩的,可是明明房产证上写的是“安然”的名字,就是无论安然买房与否都是合法的事情。
可是却因为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偏见,就道德绑架安然,你不养弟弟就是你没有良心。
其实电影名《我的姐姐》,但是我觉得,其实剧中所谓的“姐姐”,指的是女性,因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让着弟弟,因为你是女生,你就要早点赚钱。
我还记得,姑妈那句“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一天就是,一直都是”,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种性别歧视的感叹,我出生就是女孩,而因为我是女孩,所以有些时候我别无选择。
我听着姑妈说的那几句俄语“你好”“再见”“我爱你”等几句俄语然后摆弄着套娃,我觉得如果没有“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她的未来应该会很好吧,如果是她的几句俄语是她回忆也在感叹自己的青春,形成反差的是,楼下喊了一声“老板娘”,她从记忆中脱身,再次变成了现实生活中那个老板娘。
似乎老一辈的思想都是这样,重男轻女,儿子最大,不只是“姐姐”,甚至“妹妹”也是。
我的舅舅总是受到我姥姥的偏爱,我似乎总能听到姥姥给母亲打电话,说让母亲帮舅舅找个好工作,遇上什么事说你得帮帮你哥,还有买车也好处理乱七八糟的事物也好,总是电话打个不停。
我曾像剧中姑妈的女儿一样发出过抱怨:为什么天底下有你这样的好人?
而她却冲我大喊了一句:“他是我哥”
似乎这是亲情的牵绊?不,我觉得在有些时候也算是道德绑架。
电影最后的结尾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但最有可能的大概就是,安然没有去北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她留下来,是因为和弟弟之间有了感情羁绊,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否也算是和姑妈一样呢?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被束缚在这里。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