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A-CPT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私人教练认证指南》(第十五章)知识点
声明:以下知识点是本人基于《NSCA-CPT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私人教练认证指南(第二版)》(第十五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后形成的笔记,仅为备考者提供参考,此笔记并不能保证备考者能够通过考试,认真复习书本上的知识才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第十五章 抗阻训练计划制定
一、一般训练原则
(1)、专项化(专门性、针对性):一种是通过专门性的训练来实现既定的训练目标;另一种是运动模式专项化,主要在于其动作模式与大多数运动项目中的动作类似。
(2)、超负荷:是指训练压力或强度超过客户已经适应的水平。
(3)、多样性:是指在具体训练时对负荷量、训练强度、手段选择、训练频率、间歇时间以及动作速度等训练要素进行综合设计。
(4)、循序渐进性:当客户已经适应当前的训练计划时,就应该调整训练刺激性或强度,使客户产生新的积极性适应。
专项化、超负荷、多样性、循序渐进性是保证抗阻训练计划有效的4项基本的原则。
二、初始体能咨询与评估
私人教练需要评估健身客户的训练史和当前的体能情况,确定力量与不足、受伤的潜在风险、是否存在训练禁忌。(见第9、10章)
(1)、起始抗阻训练水平与经验
客户当前抗阻训练的水平和经验会显著影响训练计划的制定。(表15.1)
(2)、体能评估
通常包括测量静息心率与血压、身体成分、身高、体重、腰围、肌肉力量与耐力、心肺适能或耐力以及柔韧性。(见第10、11章)
(3)、抗阻训练的主要目标
肌肉耐力、肌肉增大(肌肥大)、肌肉力量、肌肉爆发力。
三、确定训练频率
训练频率是指客户一周训练的次数。
确定训练频率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同一块肌肉或同一个肌肉群每次训练之间要留出至少1天的休息时间(但不得超过3天)。(表15.2)
四、训练选择
(1)、影响因素
刚接触抗阻训练的的客户,一般会先从固定器械和简单的自由重量训练开始,因为这类训练的技术动作要求比“核心”自由重量训练简单。
(2)、抗阻训练类型
核心训练主要特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参与训练,是多关节训练;大肌群参与,会激活协同肌。
结构性训练动作:对脊柱有直接或间接压力的动作。
辅助训练主要特征:单关节训练(只有一个关节参与活动的力量训练);激活的肌肉越少(即小肌肉群或个别部位)。
(3)、训练选择指南
一般来说,私人教练在制定计划时可以先从小肌肉群或单关节训练开始,随后再逐渐增加多关节大肌群的核心训练。
五、训练顺序(1)
(1)、先爆发力及核心训练,后辅助训练(表15.3)
常用的一种训练顺序:
爆发力训练→核心训练→辅助训练
多关节训练→单关节训练
大肌群训练→小肌群训练
注意:爆发力训练只有训练水平高的客户才能做。
(2)、“推”和“拉”训练交替进行(表15.4)
注意:明确每个训练动作属于“推”还是“拉”,此类训练顺序适合新手。
(3)、交替上肢与下肢(表15.4)(适合新手)
注意:与交替进行“推”和“拉”训练一样,该训练顺序更适合器械训练或以小肌群或辅助类为主的训练。
(4)、组合式排序
采用组合式排序时,常在上肢训练之前安排下肢训练。
(5)、次级排序法
是指连续无间歇的完成1组两个不同的训练,通常有复合组(组合组)、超级组两种方式。
复合组(组合组):将训练同一肌群的两个训练安排在一起。
超级组:将针对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训练安排在一起,每组训练之间不休息。
六、训练负荷:阻力与重复次数
(1)、1RM百分比关系(背表15.5)。
(2)、1RM百分比的局限
指一组的运动能力,而不是多组,只包括:卧推、背蹲、高翻。
(3)、根据1RM确定训练负荷(表15.11)
用训练至肌肉力竭的方式来确定训练负荷的效果最差。重复最大次数和重复次数范围测试都不是最佳方法。用1RM百分比确定训练负荷的方法最好。
七、训练量:重复次数与组数(背表15.13)
训练量=总次数*负重
八、休息间隔(背表15.14)
九、训练顺序(2)(表15.18)
按顺序调整阶段性训练重点,可促进生理和运动表现适应,预防训练停滞和过度训练等问题。
十、渐进性
一般来说,根据训练类型、客户训练水平或训练部位的不同,较为保守的做法是将训练负重提高2.5%-10%(表15.19)
“二二法则”:如果客户连续2节训练课在一个练习的最后一组能够超出规定次数的2次,那么就可以在下一节训练课增加训练负重。(表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