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孤独症孩子忽然尖叫逃避做项目怎么办
一、基本情况:
茵茵(化名),女,今年5岁,前庭重度失调,主要体现在孩子易兴奋、情绪张力比较高,难以控制,家长为此未异常苦恼。
二、行为描述:
孩子在课堂上时常会因为逃避,而出现突然尖叫的行为,尤其是在做项目的时候,不论什么项目,只要有老师靠近,她就会逃跑、尖叫,就算是家长来辅助,孩子也会大声尖叫,只能接受自己在角落玩教具,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尖叫,也只能跟老师说孩子不舒服,暂时先不做项目了。

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出现行为的原因是家长欠缺正确的引导方式。
其一,辅助方式不恰当,在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家长会认为是孩子矫情,又开始犯脾气了等,就会出现逼迫孩子当下一定要做她的项目,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愈发的严重,进而爆发尖叫、趴地等行为。
其二,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欠缺正确的解决方案,当孩子想要休息而不愿意配合做活动时,当孩子想要获得强化物却不愿等待时,都会出现尖叫、躺地等逃避行为,家长在此时又无能为力,在坚持一番后,最后还是会妥协,结果孩子就会用尖叫代替说话,以此不断逼迫家长退步,孩子的问题行为也将越来越严重。

三、理想目标
孩子逐渐减少通过尖叫的方式来进行逃避;
四、干预过程
1.寻找强化物,在观察孩子做项目时,也需要时刻关注孩子在项目间隙所需求的强化物,并将强化物进行分级,合理的将强化物结合到孩子项目中,逐渐让孩子对项目感兴趣,并尝试使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降低孩子的任务感,并且需要增加强化次数,更愿意加入到项目中,在孩子熟悉规则并遵守后再增加任务难度,延长任务时间。
同时,采用区别强化的方式,将孩子任务分级,对应强化的等级,以此来促进孩子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跟家长之间的配合建立。

2.教会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降低家长错误引导的频率。当孩子在面对自己不想做的活动时,会本能的抗拒和尖叫,通常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尖叫就会妥协,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错误强化了孩子,一是需要提前告知家长存在这一问题,并在家长出现此类情况时,及时的为家长指出,并告知更为恰当的方式,协助家长解决孩子当下问题,不让家长感到孤立无援。
并与家长沟通,后面在面对孩子有逃避时,可以降低任务难度,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及时辅助。不可通过满足孩子的逃避行为,来建立与孩子之间的配合,这样的方式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不利与建立配合的。
3.目标具体化,丰富活动的多样性,将孩子的活动进行明确的分级,每个项目都要具体表现为10分钟做3组以上,根据活动特点设计每组需要做的次数,中间强化的时间及频率,活动要让孩子感觉到有明确的结束,目的性需要更强一些,给孩子设置有效的期待值。

五、干预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孩子的出勤率开始慢慢变好,对孩子的干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性,这对孩子和家长的配合建立也有好处,并且在课堂中发现,孩子与妈妈的配合比和奶奶的更好,奶奶会有很多身体辅助,在与妈妈和奶奶沟通之后,奶奶也在课上开始变换方法,强硬的肢体辅助减少了,也开始与孩子进行游戏互动,跟孩子的配合也有了进展,希望后续的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更多,促进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活动效率的提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