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与催眠

笔者小时候不自信,经常进行糟糕的自我暗示。
这与能力不足不同,后者是你可接受的,技不如人就技不如人了,糟糕的自我暗示是不管有没有别人,都觉得自己不行。你陷入一种行尸走肉的状态,没有自我,没有动力解决眼前的事,心明明在,却被压着动弹不得,想要挣脱,但越陷越深。
很多年后自己清醒了过来,做事一有那种想法,脑子就本能地激灵,打个急刹车,赶紧换一换思路,或是活动活动,不要陷进去。
笔者的一个朋友,高中研究心理学,当时我们在文具店随便逛,他突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了句:“你要当心别人催眠你。”我被他一说,心里警惕了起来。
如果说自己是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而清醒,这有些对读者不负责了。更多的东西,是从书里积累的。从武志红的,到恋爱心理,亲密关系,再到佛洛依德,阿德勒,荣格。总的来说,当时的警惕,伴随着成长,慢慢发展成一种反思,对象也不断扩大,不仅限于人,还包括团体,社会。像王小波说:“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
心理暗示的辨析不是门速成课,但有基本的道理:去看结果。此人的行为对你造成了恶劣的结果,那就有问题。不管这种行为披上的是道德,伦理,期望还是爱的外衣。你察觉后,有两条路可选:装睡还是清醒过来。
催眠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如果你愿意去了解,会发现,人往往是主动催眠的动物。有位生物学大牛专门写过一本学术性的书,书很好,忘记叫什么名字了。我们觉得这个人蠢,被催眠了,事实往往是他甘愿被催眠,主动装成那个叫不醒的人。笔者记不住名的效应:受害人被侵犯到一定程度,会依恋侵犯他的人。创伤太大,失去记忆,或者扭曲记忆。无力改变现状,机体分泌激素压抑正确的潜意识,只接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大致在几年前,父亲的一位朋友跑到外面做了传销。我爸与我妈被骗去后,非常惊讶,他们之间有三十多年的交情了,他怎么突然成了这样,不仅自己执迷不悟,甚至带着子女,亲家步入深渊。家父直言不讳,他出人意料地冷静,道了歉,还了骗的钱,然后表示要继续做下去。我一直记得那个叔叔,这个坚毅的男人不知何时被生活彻底击垮了。
有不少人知道对错,但为了骗别人,不惜先去骗自己。将自己催眠到一个浑噩的状态,才好让别人失掉理智。
高明些的。拿写东西为例,笔者非常清楚文字的煽动性,出于潜在误导的愧疚,会删掉言不达意的句子,尽可能让文字平实。但抬眼一望,大把的人在搞操纵情感的把戏。手段娴熟者,一句话,一段文字,精确到让人产生何种情绪。这是极高超的暗示技巧,也是最残酷的人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