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论学法有感
我下到班级中,看着学生们嬉笑打闹,发现过于纷扰,便转身离去。唤来两位班长,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老师(本人):我最近在研究一个课题,关于学校智慧教室在课堂中的应用问题。
班长(男):智慧教室是什么?
老师(本人):智慧教室就是使用先进的设备实时分析课堂中的各种细节,形成报告,帮助学生和老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法、学法。
(班长(男)、班长(女)感到疑惑)
老师(本人):举个例子吧,智慧教室中的摄像头,可以通过识别技术,捕捉每个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你是在趴睡还是在看窗外、微笑还是苦恼,哪个时间段有怎样的表情动作,都可以通过摄像头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一个报告反馈给你。
(班长(男)感到惊讶)
老师(本人):当然啦,使用智慧教室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肯定不会随便将收集的数据公之于众,肯定要保护学生隐私的啦。
老师(本人):我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假设我在程序中设置”微笑“这一表情出现的时长为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一个主要指标,假设你是参与课堂的学生,你会怎么做?
班长(男):那我肯定要拼命微笑,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参与课堂的好学生。
(老师(本人)看向班长(女))
老师(本人):你呢?
班长(女):我应该也会这样。
老师(本人):我问你们,你们觉得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你们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班长(男)、班长(女)面露难色)
班长(男):大部分时间是痛苦的。
老师(本人):如果课堂学习过程中感觉到痛苦,我为什么要微笑?当我们发现这是一件令自己感觉到十分痛苦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还要强颜欢笑?
班长(女):因为担心被评价为不是一个积极参与课堂的好学生?
老师(本人):外界的评价固然或多或少对我们有些许影响,但是我相信有智慧的人就会懂得一个学生的品质不能仅仅依靠一台机器去判断,如果想要通过欺骗机器去获取人们的好评,我认为大部分人是很容易被识破的。
老师(本人):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感觉如此的痛苦,我们为什么要微笑?此时与其在教室听老师唠叨,还不如到操场跑两圈?跑步甚至还能锻炼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呢!
班长(男):是阿。
老师(本人):那问题就来了,既然去操场跑圈可以让我们获得快乐,我们为何要待在教室里面感受痛苦?
班长(女):老师,在教室里面听讲可以学到知识。
班长(男):但是有时候真的听不懂、听不进去,很痛苦,老师讲得很快,上一题还没理解,就开始讲下一题了;有时候是很困,精神集中不了,想要认真听老师讲,结果越听越困。
老师(本人):是阿,明明学习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去操场跑两圈,在操场跑步不是更快乐吗?
班长(男):可能是因为,跑步确实很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但是学习的快乐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只要坚持下去,就肯定可以收获更大的快乐。
老师(本人):你说得很好,不过我觉得有些疑惑,跑步带来的成长也可以被积累,最终结成一种巨大的快乐,这个快乐也不见得比学习的收获小。但是作为学生,我认为”听课“和”跑步“所收获的快乐是多是少,很大程度与当下考试制度有关。
班长(女):你是说毕业考试吗?
老师(本人):是的。我们锻炼自己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时刻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这无可厚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如果只知跑步,对学习的事情不上心,不愿意待在班里听课,最终可能无法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读书,大概率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获取较低的报酬。而重视学习的人,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争取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今后的报酬往往不会太低。
班长(男):这是一个比较功利的角度。
老师(本人):是的,这个想法或许有些功利,但活在当下,或许我们也该面对现实。当然,我相信今后的教育肯定是多方向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目前的规则是如此,基于当下的考虑,我们或许应该理解和顺应这种制度。
老师(本人):话说回来,你们觉得,基于这个角度,我们是不是应该坐在教室里面好好听讲、好好学习呢?
班长(男)、班长(女):是的。
老师(本人):好,又是那个,我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如此的痛苦,这一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班长(男):我们要想象自己美好的未来,然后坚持下去,相信只要坚持听课、认真做笔记,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催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愁眉苦脸的,开开心心地听课,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
老师(本人):好,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了,那么接下来的课堂都能够开开心心地听完,每天都感觉自己收获了一点快乐。
班长(男):是的。
(老师(本人)看了一下班长(女),发现班长(女)皱着眉头,好像不太满意)
老师(本人):那我们把时间线往后推吧,今天阶段考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你们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觉得自己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班长(男):我不快乐。
老师(本人):为什么会不快乐呢?我观察到你平时听课时就像你上面说的那样,开开心心的听课,每次看到你都是在微笑,而且老师叫你记笔记你还在那里傻笑,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之中。
班长(男):我觉得,应该是我没有掌握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才不快乐的。
班长(女):也就是说,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虽然可以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掌握课堂中应该掌握得知识,就无法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人生的理想,进而导致快乐大大削减了。
老师(本人):这与我们一开始的目标相悖了,这一行为似乎没办法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我们的快乐消失了!既然出现了矛盾,那我们得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班长(男):可能是这种催眠式的快乐只能让我们心态变好,但大概率还是无法将所学知识牢牢地掌握,最后还是考不出一个好成绩。
老师(本人):是的,你会发现,按照你的说法,我们在课堂中获取的快乐其实是我们自我催眠得到的产物;而这种快乐的出现,是它主动出现的还是因为我们的催眠被动出现的?
班长(男):是被动出现的。
老师(本人):既然是被动出现的,而且被动产生的快乐没办法引导出一个好的结果,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获取一些主动出现的快乐呢?
班长(女):怎么获取主动出现的快乐呢?
班长(男):老师我知道,如果课上的知识的听得懂,我就会因此感到快乐;如果老师让我做练习,我做得出来,我就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因为我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而产生的,是因为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的。
老师(本人):很好,这样的快乐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应当追求这样的快乐,这样我们在阶段考试之后,往往也能收获到更大的快乐。
(老师(本人)好像想到了什么)
老师(本人):你们觉得,课堂上,要怎么做才能获得这种快乐呢?
班长(女):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思考理解、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还得学会应用。
老师(本人):嗯,说得很好,我相信这个流程你们应该从以前就懂了的。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却往往做不到,到底是什么阻碍我们去获取快乐?
班长(男):很多同学可能会走神、可能会打瞌睡。
老师(本人):如果对课堂足够重视,我觉得这种精神集中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上课走神的话,就通过训练去提高专注度,时刻提醒自己要跟紧老师的步伐,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而打瞌睡就更好解决了,除非是药物影响,如果不精神就叫同桌掐一下大腿、或者滴几滴风油精提神即可。
班长(男):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老师讲的太难了,听不懂,觉得自己没能掌握相应的知识。
老师(本人):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提醒老师调整教学方案。当然,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之内,让100%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他讲的知识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总会有一两道题不理解,这一两道题在课堂上没办法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其实可以先作个标记,在课后与老师探讨。
班长(男):可是有些同学不敢去问老师......
老师(本人):这个可能是你们这个年龄段的一个心理特点吧,这个问题也要想办法攻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觉得这是通往快乐的必经之路,那么就算披荆斩棘也要设法到达终点。
班长(男):其实还要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人都不一样。
老师(本人):其实讨论到这里,我们大致也有一个框架了,后面一些比较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果要继续讨论的话,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讨论不完。
(老师(本人)看了一眼时钟)
老师(本人):时间也不早了,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接下来也帮忙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探讨理解了课堂学习的规律,那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我们的同学追求理想的课堂呢?
(老师(本人)又想了一下)
老师(本人):这个时候有一个易错点要记一下,我们千万不能死板地认为,只有毕业考试获得好成绩才能获取更大的快乐;没准有的人天生是运动的苗子,人家去操场跑两圈,就能去奥运拿个金牌回来;或者人家家里有钱,有到外国深造的机会,不必考太高的分数,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如鱼得水,过得很舒服。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只能通过毕业考这条道路去获取这份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只有建议和引导,帮助需要的同学做出一个令他满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