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东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课程与教学论经验 ——教育学初试第一,我有我的强大武器

2020-06-03 15:22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何WW / 凯程网课学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个人介绍

 

我本科专业为应用物理学。2017年毕业,当年一战考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政治64,英语86,311专业课197,总分347,排名26,未进复试。

 

2019年二战,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无学科方向),政治67,英语85,311专业课232,总分384,排名第一 。

 

第一年没考上工作了一年多,18年7月脱产备考,在某大学旁边租房,在该校通宵自习室占了个位置,日常去复习。

 

自省反思

 

学会向内自省反思、总结自己的不足,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踏步向前。自省反思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品质:能否抵御诱惑?能否静心学习?是否坚定自信。

 

2.目标规划:为什么考研?研究生生涯在一生中扮演什么角色。

 

3.学习方式:教育心理学中有一块内容讲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类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果不清楚何种方式效率最高,那么更要在复习过程中给不断反思与改进。

 

对于二战的朋友,总结自己一战失败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反思尽可能全面、具体、内外兼顾。我回忆自己一战的情形,我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如下:

 

4.对于自己想要什么不够明确,只知道自己想要从事教育行业,所以当时报考的专业也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特别具体的教育学原理。目标感不强,备考过程的所有努力可能都不够格。我朋友说,感觉我当年只是为了考而考,因为大家都在考所以我也考。

 

5.整个备考过程没有规划,无计划性,走一步是一步。

 

6.基本独来独往,和研友交流不够多。

 

7.努力方向不对、学习方法不对。一战在英语学科上花了太多时间,而专业课不够多。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方法也不对。

 

我的改进

 

总结自己一战失败的原因之后,接下来就要彻彻底底地改头换面啦,怎么改,我也看了很多其他人的经验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基于以上反思内容,二战我是这么做的:

 

1.明确并坚定自己的目标。我从来不考虑国家线,因为我不打算调剂,我就要稳稳地上华东,因此我心里有个想法是我要考第一。

 

为什么会有这么狂妄的想法呢?因为我一直觉得目标定太低其实不好,小时候体育测试考跳远,当我把目光放远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当我看得太近,我所付出的努力也就随着目标的降低而减少。

 

这里是一个道理。我的目标是100,我可能最后可以得到95;我的目标是90,可能最后我有85;但如果我的目标只有85,那么我可能只有80了。我也没有去想自己失败了之后做什么,因为我不会给自己退路,尤其是二战,我更要坚定。

 

如果一开始就想着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自然也就不会尽全力尝试,因为心思都花在失败之后干什么上去了。另外,我把初试的目标定得高,也是为了给复试减轻压力。

 

以上只是针对初试而言,而从长远来看,因为我心里一直有理想,我不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自我生长的能力,我也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一点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我的理想很大,可能需要我一辈子去实现,也可能走过一生也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理想的状态,但是只要我努力去做就好了呀。

 

2.制定计划并落实。我认为,详细的计划和不断的反思是我这次上岸最大的秘密武器,强大到让我自我感动和感慨——哪怕这次不成功,这也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我的强大武器让我非常自信——初试绝对没问题。具体的,我是如何做计划并落实的,将在后文叙述。

 

3.激励与调整。和一位研友一起租了房子,一起自习、吃饭,虽然考的不同专业,但日常聊聊天,看着对方努力的模样,自己也不敢停下。心灵鸡汤还是要的,我会给自己打鸡血,我曾经在本子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来刺激自己:“你知道你在和怎么样的人竞争吗?你以为是自习室里的学生?那请你再想想那些花了几万块参加集训营,经历高三式复习的人们,他们有帮助,他们有氛围,他们有资料,所以啊,为了打败他们,你要更努力才行!”

 

有时候我会去跑步,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运动,酣畅淋漓之后整个人状态都会变好。计划不大可能完美地落实,必定会有调整,心态也会有起伏,一定要各种方法去调节自己。

 

虽然我有时候很自信,觉得自己初试没问题,但同时我又会打击自己,找自己身上的问题。

 

4.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初次考试专业课我没有看其他课程,完全就是用自己的死方法瞎背。这次我全程看的是凯程的课程,我认为凯程是教育学所有辅导班中最好的。

 

同时,我很多时候是站着背书,边走边背,不容易困,效率高。我搜集获得了很多免费资料,这些资料在我备考期间提供了很大帮助。

 

思想政治

 

资料:

 

资料书全部用的是肖大大全套,但视频一般,所以视频看的是其他的,大家可以多了解,但不要这个也看,那个也看。

 

十一月-十二月各大机构的模拟题,我做了很多套模拟卷、押题卷的选择题。选择题比较重要,要重视起来。

 

反思:

 

一战的时候政治真的是瞎复习,今年虽然考的也一般,不过也可以反思和总结下。选择题估分是38分,后期没怎么看时政,导致两道时政多选好像都错了,比较可惜丢了4分。

 

主观题答得不好,我个人感觉原因是,不知道它在考什么,不能把我所背的内容和考点、题目匹配起来,背的也不够多,我时间主要花在选择题上。不过感觉政治花点心思和精力其实可以拉不少分。

 

备考:

 

9月开始准备政治,先看视频,再看精讲精练,再刷1000题。11月份之前结束一轮复习。

 

10月底开始二轮复习,将1000题中的错题重新做了一遍,把比较典型的错误对应的考点单独抄了一遍并且另外花时间读熟理解。11月份之后各大考研机构开始有模拟卷出来,重点做肖八、肖四。附上当时的记录:

 


 

 

红笔的“+39”、“+38”就是肖八的选择题得分,肖八、肖四的平均得分都有40+ 。

 

12月份肖四出来就是背肖四,所以我主观题背得比较少,最后政治67,我也觉得够了。

 

注意:

 

我政治开始得晚,如果大家想要政治考高一点,可以早一点点开始,前期攻克客观题,后期多背,提高主观题得分。

 

我个人感觉,花点时间,政治想考高一点相对英语而言会简单些,所以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分配时间。

 

然后,我没做政治真题。其中利弊大家可以多了解,尤其是我答主观题的时候不知道它在问什么我应该答什么,可能跟我没做真题有关系吧,此处是猜测。

 

英语一

 

资料:

 

强推黄皮书,我用的是黄皮书的真题、阅读150篇、作文、最后五套卷。我用两年英一85+的经验强烈推荐大家用黄皮书,今年最后五套卷直接押到原题!黄皮书作文还送批改作文的服务,虽然好像只有两次。

 

黄皮书难度比真题大,但是有必要做难的。我做了黄皮书之后再做真题简直开心和充满自信。15年—19年的真题阅读,第一次做我基本都是满分。

 

另外,完型用的是华研外语,还可以,坚持做下来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如果买真题书,请在做之前,把真题卷复印1—2份,因为要刷2-3遍真题。

 

因为我的英语笔头功夫以及语法还可以,所以我没有看任何英语视频。有必要的同学请去看看别人的经验贴。另外,有些机构的老师我觉得讲得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话题,段子之类的,有点浪费时间。

 

APP:有道词典,百词斩和扇贝,喜马拉雅。单词请马上背起来且不间断,单词是基础。我不喜欢拿书背,大部分用的是百词斩。

 

因为我前期背单词背得多,后面压力比较小,可以多花些时间在政治和专业课上。我住的地方离学校有点距离,往返路上偶尔听听喜马拉雅的一些电台,里面有考研单词之类的节目。

 

反思:

 

一战在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因为听说英语一很难,不过正是一战备考英语一足够扎实,让我二战减轻了不少负担。给大家的建议也主要以第一次为主,综合两次的经验。

 

备考:

 

从备考的第一天起,请开始你的背单词和阅读之旅吧。每天做1-2篇阅读,规定背多少个单词,阅读中比较重要的单词也可以单独拎出来背一背,还有比较好的可以在写作中借鉴的句子。


上图左边是好句,右边是单词和短语,红底是在读与背中觉得比较重要、需要重点记忆的单词和词组。

 

暑假前可以先把2005年之前的真题先刷一遍,一定要非常非常仔细地看黄皮书真题解析。当然2005年之后也可以做起来。有时间可以提前开始阅读黄皮书150篇。一开始会错很多很多,别怕,坚持下去。

 

我做黄皮书的起初一篇阅读都是错三四个,慢慢的变成错二三个,然后是错一二个,再然后就是错一个或者全对。进步曲线不可能很明显,真的坚持下去了才会看到收获。做阅读重点就是要在做完之后好好看解析,总结自己错误的原因。

 

暑假再把真题刷一遍,这段时间可以把完型、新题型、翻译都做一遍。有时间,可以把华研外语的完型买来做一做。

 

下面附上我二战暑假期间比较随意的每日计划,红笔记录的是每天2篇阅读和1篇完型的错误题数。有了一战的铺垫,二战英语刚开始状态就比较好,已经直接跳过了一篇错三四个的阶段了。所以大家要早点开始。

 

 

刷完第二遍真题,可以接着做黄皮书150篇,做完一遍可以做第二遍。我当时做完黄皮书150篇基础班,又做了黄皮书阅读提高版,但去年提高版好像不出版了,我买的是往年的。

 

10月或11月可以把真题刷第三遍。我从11月开始准备作文,自己写,写完之后借鉴黄皮书修修改改,最终形成一篇比较好的作文,然后每天午饭之后边散步边读。这里会比较花时间,又要写又要改,所以是隔几天才写一篇。

 

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早点开始练手,借鉴一些模板。一定要积累一些自己写过、修改过的不同主题的作文,自己一定要动手写,再困难也要写。

 

12月份我主要就是做最后五套卷和黄皮书。一战的时候参加了黄皮书组织的万人同考,但去年没听到消息什么万人考就没参加了。我两次备考都保留了最近一年的真题没有做,在考前一天进行全真模拟(除作文)。

 

注意:

 

考研单词至少刷三遍,我在正式辞职备考前,上下班的途中我就拿百词斩背单词。一战的时候把手机壳换成透明的,把单词记在小纸条上,然后放在手机壳力,透过透明手机壳就可以随地背单词。请充分利用你的零碎时间。

 

我后来没有专门用百词斩背单词,但是我会午饭后散步去读一读背一背阅读中的词汇,通过阅读背单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阅读千万不能停,我发现自己如果阅读间隔两天没做,之后做的时候正确率就会下降。语感是在日积月累中培养的。

 

如果状态不好,做一篇也可以,或者隔一天不做。但千万千万不要间隔好多天不做,或者一做就做好几篇,你会想吐的兄弟。但是后期(10月份或者11月份之后),你要有意识地练习,即一次性做四篇,把握时间和质量。

 

专业课

 

资料:

 

凯程的书、题库、模拟卷及网课。我用的是前两年比较旧的版本,凯程一直在更新迭代。凯程的强化班质量比较高,时间条件等不允许的朋友可以跳过基础班直接看强化班。高教版出来之前,我都用的凯程的书,模拟卷质量很高。

 

高教版解析和1000题。9月高教版出来之后,我都是拿的高教版背的。凯程如果新的版本质量比较好,大家用顺了的话,可以一直用下去。

 

真题我买的高教版,但我用了之后觉得凯程的比较好,建议大家买凯程的真题,里面好像除了311真题还有其他院校例如北师大的真题等。

 

专业课教材:网上一搜就有,不详列了。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我觉得不是很好,可以参考袁振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反思:

 

一战没有看视频课程,拿着书死背,一句一句地背,做笔记完全就是把书抄了一遍,没有任何用。完全没重视知识框架的作用,一战中有一道简答题不知道它在问啥,空着。动笔太少,时间不够,一道论述题审题不仔细答偏了。没有指定计划,背了忘,忘了背。

 

备考:

 

一战其实最大的失败就是专业课,所以今年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和突破。需要声明一点:虽然我每个阶段都制定了计划,但实际和计划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制定计划,落实到每个月,以及每个月每一轮复习的策略和侧重点等。

 

暑假前请把教材看一遍。有时间的,可以把我在下文的整个计划时间往前提,或者看基础班课程。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这是我在7月6日之前制定的计划,也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大的时间规划。

 

暑假期间的计划,在英语那部分已经展示过两张,下面再附一张。打钩说明这项任务我完成了。“框架”意味着把上午背的内容以框架的形式默写一遍。

 

暑假期间请把强化课视频看完,边看视频边做笔记。做完之后借助笔记背书。一轮复习会有啥都没记住的感觉,正常,第二轮的时候就有感觉了。

 

暑假期间结束一轮复习,九月开学之后是第二轮,重头戏!先上我的计划表: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将五门科目进行编码,分配到每一天。同一个知识点分别在第一天上午、第一天下午或晚上、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进行复习。

 

也就是说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假如我能把每一天的任务都完成,我最多可以把同一个知识点重复背五遍。

 

但是,一天的计划中有五个编码,如果每一次都像一轮复习那样背时间肯定不够,所以对于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背笔记和框架。打钩划掉的是我完成的,红笔记录的依然是我英语阅读和完型的错题数。

 

九月份是我最难熬的日子,因为任务很重,编码式背书刚开始没有那么轻松,而且九月又开始复习政治,时间很紧张,任务完不成是常事。

 

这段时间,我每个星期都会偏头痛(体现在划掉的任务比较少的那几天),十月份回老家休息了一个星期,是出于完全没复习的状态。从老家调整回来之后,就没有偏头痛过了。所以,大家要注意运动和营养。

 

下面附上我的编码(相当于一个二维表格):

 

 

二轮复习在10月26日基本完成,也就是大约花了两个月时间进行二轮复习。

 

10月底开始三轮复习,同样是编码式复习,但速度快了很多。以下是我的计划表和编码:

 

 


今年311新增了很多考点,而且还比较难,但11月份的时候把新增背了一轮之后,去做模拟卷,发现问题比较大,很多没背下来。

 

所以12月份不得不重新将新增知识点和我自己觉得需要加强的知识点进行编码记忆:

 

 

上面第二幅图左边是在12月份对以往的知识点进行最后一轮复习,借助笔记。右边的编码是针对新增知识点和薄弱点。这个月天太冷了,不熟悉的就背,熟悉点的就默,默的都是笔记上的内容,默不下来就用绿色笔进行标记。

 

注意:

 

跨专业或者看书不理解的同学,有时间可以在暑假前边看基础班课程边把教材过一遍,做一遍笔记。强化班笔记一定要有。如果基础班、强化班课程都看,那么把强化班的笔记补充到基础班上即可。

 

专业课背书要重视知识框架,不要拿着书死背。前两轮复习可以背得仔细点。

 

其他建议

 

用品:无印良品A3大小再生纸,A4大小纸张做笔记可能有点不够,搭配无印良品自动笔。我的笔记时一张一张的,用燕尾夹夹住,有补充的笔记就可以随时往里加,本子就不方便了。或者活页笔记本也可以。我做笔记都是用的自动笔,可以擦,不会涂涂改改。

午睡枕、耳塞、眼罩。某宝随便一搜都是,午睡佳品。

 

关注平台:你中意的各大机构的老师、徐影老师等;我平时喜欢看的教育类:芥末堆看教育、新校长传媒、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中国教育报、探月学院以及报考院校。

 

APP:百词斩(还有很多背单词软件,前期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哪个更适合自己);有道词典;还有一些政治、教育学刷题的软件,虽然我没用过,大家可以尝试用用;还有番茄时钟一类管理时间、提高效率的app,虽然我也没用过。

 

总结

 

考研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经历过了,收获会很多。我在这个过程获得的强大武器——计划与反思,我在复试现场对老师们说,这次备考过程于我一生而言都是有益的,哪怕这次没能成为一名研究生,我都感到自己重生了一次。

 

所以,想好自己想做什么,有想法就大胆地做吧,带着你的计划,不断反思着前进。



华东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课程与教学论经验 ——教育学初试第一,我有我的强大武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