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壶关下好牢宋墓
选自《文物》2002年05期,王进先(长治市博物馆副研究员)
山西壶关县黄山乡下好牢村社员在挖土时发现一砖室墓。1991年7月,长治市博物馆会同县文博馆进行了调査。墓内已遭扰乱,但墓室砖雕、壁画保存较好。
一 墓室结构与出土器物
墓为仿木建筑结构砖室墓,墓顶穹隆形,墓室近方形。东西2.2、南北2.3、内顶高3.9米。墓室内下部砌有须弥座台基,台高0.36米,束腰部用砖分隔(图一、二)。
南壁正中为墓门门洞,门高1.25、宽0.7米,拱券式。门边缘绘黑色卷草纹样o门两侧砌对称破子検窗各一扇。窗框用朱红绘轮廓,窗中部砌棋条七根。窗下砌出门砧。门洞上部两侧绘对称祥云各一朵(图三)。
北壁中部为耳室门洞,拱券式。门高1、宽0.71米。门边缘绘黑色海石榴纹样。门两侧砌破子根窗各一扇,结构与南壁相同。耳室长1.4、宽1、顶高1.56米,室内砌有棺床。棺床边用条砖砌出须弥座式,边缘雕仰莲花边0床高0.25米(图一九)。
北壁右部窗边墨书:“宣和五年三月十八日了宋即礼元典公亡人公主年登六岁”(图五)。壁上部门两侧绘对称祥云四朵。
南北两壁斗棋结构基本相同。门洞两侧砌出柱头铺作,柱圆形,涂黄色地,上绘黑色束莲纹。柱子之上横铺普柏紡,杭上用黄白黑等色绘卷草拖头及龟背纹植心。杭上砌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棋。作法为:析上砌林斗排卢斗口出华棋一跳,二跳作琴面昂上承令棋,令棋耍头呈蚂蚱形。耍头部绘有兽首纹。令棋之上砌出替木,替木涂朱,上砌岀標檐紡。斗模各部绘彩画,伊斗朱红色,泥道供、慢棋为土黄及浅黄,上绘小团花。散斗、交互斗绘棱形图案。斗棋之间设有一朵一斗三升攀间斗棋,朱地上施卷草图案。斗棋之上部標檐杭上做出方形椽头,上铺板瓦及兽首滴水。上部呈弧线形内收成顶(图四、七)。
东西壁结构基本相同。中间砌拱形耳室门洞,门高0.9、宽0.6米。门边缘绘黑色卷草纹样。耳室内长1.45、宽0.93、高1.4米。室内设棺床,形制与北壁同。东西二壁每壁门洞两侧均砌对称破子棋窗各一扇,窗户上部绘折枝牡丹各一朵。花卉黑线勾勒,用红黄等色涂地(图二0~二二)。
两壁斗模结构相同。门两侧砌出柱头铺作,斗棋为单抄四铺作。作法为普柏杭上砌伊斗,柄头口出华棋,上承令棋,令棋出蚂蚱形耍头。令棋之上砌有替木,上承標檐杭,杭上板瓦滴水砌法与南北壁同(图八)。屋顶上部另砌出山花,作法为中间砌脊瓜柱、叉手,上承脊椽,作成人字形屋坡(图九)。墓室四壁棋眼壁内绘黄、红色卷云图案(图一0)。
此墓在调查前,已被扰动。墓室埋葬情况不详。从耳室内骨灰痕迹看,可能是经过火焚后下葬的。随葬品很少。
瓷枕1件。方条形,束腰,黄釉,枕身为球形格眼纹,剔花。长27.5、中宽19、边高20.5厘米(图二三)。
墓志铭砖1块。方形。志文为:“上好牢村,孝子王谏并弟王义二人。癸卯宣和伍年三月十九日壬申日葬毕。伏以尊灵雅葬,口口口□日安吉。耋财称意,百事通泰,代代人安,吉昌,大吉利。岁载癸卯李□□中列九日故记耳山口”(图二四)。
二 墓室壁画与砖雕
墓室除南壁外,东西北三壁耳室内均绘有壁画。
北壁耳室内绘一幅水墨山峦图,山峰重叠、挺拔。线条浑厚,画面边缘施黑色边框(图二五)。
东壁耳室正中亦画水墨山峦图,有黑色边框(图二六)。耳室东西壁涂土黄地,上以朱色绘团花图案。图案正中绘出黑色挂轴,左绘牡丹,右绘莲花(图二八、二九)。
西壁耳室正中绘墨色山峦图(图二七)。
墓室四壁均砌有人物砖雕。
南壁门两侧各砌一武士。头戴小冠,身着白色袍服,外套土黄色短衣,束橘红色胸带。浓眉大眼,留胡须,两手相交于腹前(图三一)。
左部上砌砖雕二块(图三O)。
曹娥图 画面上有一妇人,散发,身着白色孝服,用巾捂面作哭泣状。旁有墨书“曹娥”二字。
闵子骞图 画面居左站立一男子,着黄色袍服,头戴黑色展角幞头,手握玉带,着官服;右为一妇人,头梳高髻,着襦裙,外套红色开襟衫.其旁站一大一小的两个孩童。左侧墨书"闵子蜜"三字。
右部砌砖雕一块。
王祥图 画面上一男子赤身裸体,卧于冰上,目视露出水面的鱼儿。头部左侧题"王祥"二字(图三三)。
北壁门洞两侧各镶砌一侍女。头梳红色花髻,面目圆润,略胖,外套黄色圆领袍服,内着红色罗裙,双手合拢(图三二)。
左部砌砖雕一块。
鲁义姑图 画面上站一梳髻 、着红色开襟袍服的女子,手抱一婴儿,其身边还有一男童,正作嚎啕大哭状。上部题有“鲁义姑”三字。
右部砌砖雕一块。
丁兰图画面有三人。上部坐一老妇人,着开襟袍服,两手合拢。下部刻二人,一男子着圆领袍服,一女子穿开襟红色罗衫,均拱手而立。其上题“丁兰”二字(图一一)。
东壁墓门两侧左右各砌砖雕三块。
左侧刘明达图 画面上刻一男子戴黑色幔头,着黄色袍服,其肩上骑坐一男童。上部墨书“刘明达”三字(图一二)。
曾参图 画面有二人。上部为一穿蓝黑开襟衫,内着白色袍服的老妇人,正欲打下方双手作揖的男子。图墨书“曾参”二字(图一三)。
姜氏妻图 画面上方坐一着灰色开襟罗衫的老妇,下边刻一男子着黄色袍服,戴黑色幌头。双手合拢,作拱拜状。上部墨书“姜士妻,,三字(图一四)。
右侧
郭巨图 画面雕三人,一男子戴黑色樸头,黑色袍服只穿一袖,露胸部,手握铁锹。其旁一妇女,头梳高髻,着黄色开襟罗裙,怀抱一子。正前有一挖好的土坑,坑内光芒四射。图上部墨书“郭巨”二字(图一五)。
王武子妻图 上部有一穿开襟罗衫的老妇。下刻一着罗裙、梳高髻的妇人,手持刀具作刮肉状。上题写“王武子妻”四字。
元角图 画面有二人,男子头戴樸头,着袍服,正视其前方的孩童。上部墨书“元角”二字(图一六)。
西壁左右各砌砖雕三块。
左侧
董永图 画面上部一穿红戴绿的女子,站在云端。下有一着黑袍服的男子仰望云中的女子。上题“董永”二字(图一七)。
鲍山图 一男子头戴樸头,穿黑衣,手持刀.下部一着白衫黑裤的男子,背着一竹筐,筐内有一着蓝衣的老妇。上部墨书“抱山”二字(图一八)。
舜子图 画面上一男子着圆领袍服,一手持鞭,趋赶耕作的大象。上题写“舜子”二字(图三四)。
右侧
陆绩图 画面左上方有一老妇,梳髻,着裙,目视其前一着圆领袍服,手伸衣内作藏物状的男童。上题写“陆積”二字(图三五)。
刘殷图 画面上部刻一戴头盔,着红黄二色冑甲的腾云武士。下边有一戴樸头,着袍服的男子正在作揖。上部墨书“刘殷”二字(图三六)。
田真图 画面上刻三男子,头戴黑色樸头,着黑或白色袍服,正围站于一棵大树之下,掩面作嚎啕大哭状。上部墨书“田真”二字(图三七)。
三 小结
仿木结构墓在长治地区发现较多,壶关县下好牢墓内北壁左侧有“宣和五年三月十八日”墨书题记,宣和五年为公元1123年,是北宋末年。
此墓规模虽小,但建筑结构和墓室装饰都较为讲究。在结构设计上南北壁采用了地面门楼形式,柱头铺作使用了单抄单下昂五铺作斗棋。东西壁釆用了外檐结构作法,斗拱釆用了单抄四铺作。彩绘方面,从柱、拱、斗拱各部纹样作法看,同于《营造法式》彩画制度中的五彩遍装,只是在用色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法式规定的色彩去施作,可从中看出宋代民间匠师在艺术构件处理上的随意性。另外,从桃眼壁所绘的卷云纹看,其色彩浑厚富于变化,采用了退晕等手法。证明北宋建筑彩画退晕和对晕的方法在民间也已广泛盛行。
墓室绘制的山峦图、团花及花卉等图案,有着浓郁的乡土韵味,明显区别于当时的文人画,它是北宋民间真实的艺术作品。
砖雕内容以常见的“二十四孝”故事为主,制作以浮雕形式表现。由于烧制时的局限,在故事情节上表现的不够准确。
此墓砖雕色彩鲜艳,保存完好,是研究宋代服饰制度、民间习俗极好的形象资料。
(责任编辑:张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