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年美食

2023-06-15 21:06 作者:子都忆情  | 我要投稿

   小时候能让我早起的,除了没写完的作业,就是楼下那个包子铺了。

   包子肯定要吃肉馅的,三毛钱一个的包子里用着被称作肉的混合型蛋白质,用重油重咸把腥臊味遮下去,再加上老板的一再洗脑,大家默认建立起相信包子是纯猪肉的利益联盟。皮被油浸透,吃到嘴里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皮什么是馅,在思索与猜测的海洋中,咸的人浑身一颤;这时候就要赶紧来两毛钱的豆浆,豆浆甜得发腻,豆腥味与自来水那充满铁锈的气息在甜里极度不兼容,偶尔在豆浆上漂浮的锅底灰成了恰到好处的帮衬。在躲着不喝一嘴黑的时候,什么乱七八糟的味道就都咽了下去。

   不过豆浆最配的还是油条,一条半灰半白的面在半黄半黑的油里走一圈,就成了个外形与油条极度相似的东西,只卖两毛钱。摸起来又软又硬,吃着像是在啃搪瓷盆外边的小黄油漆。这样的油条撕开泡在豆浆里吃,据说油条有什么物质,用豆浆混着吃特别健康。黄黑黄黑的油条跟黑黄黑黄的锅底灰一起泡在白灰白灰的豆浆里,构起了梦幻的早晨。世上或许没有五彩斑斓的黑,却肯定有独一无二的灰。

   除了这些,包子铺就剩下个咸菜了。咸菜多种多样,黄瓜的萝卜的土豆泥的豆腐丝的,都非常值得在不想喝水的早上吃一口,瞬间唤醒人对生命之源的渴望。要是把咸菜丝拌在同样飘荡着灰黑物质的小米粥上,咸味会被进一步激发,成了摆脱道德枷锁的良药。大家会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早上破口大骂,叫骂声中,我起了床。

   含着一个肉包上学成了我的常态,到学校直接跑进水房猛灌两口自来水,美好的一天就算是强行开始了。

   学校里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美食,无非就是辣条干脆面和不知名的小面包。唯一吸引人的是那五彩缤纷的饮料,只需五毛钱,你就可以获得300ml的气泡果饮,外加舌头变成和饮料一个颜色的特殊奖励。关系好的同学们会一起分享一瓶喝,大家分‘帮派’根本不用看关系,看舌头颜色就知道谁跟谁一伙。

   挨到放学,美食才算是真正袭来。学校旁边大量的奶茶摊、炸串摊刺激着所有小学生的钱包和味蕾。奶茶一杯只要八毛,几十种口味的粉末摆在那任君挑选。随便来一勺用热水摇一摇,成了童年难以想象的美味。炸串大多五毛一串,口味与早餐铺的油条不相上下,却丝毫不影响大家对于油炸食物的热情。过油的地瓜、豆腐皮、鸡骨架,外面撒上重重的烧烤料,一口下去呛得嗓子发紧,吃完脸都是红彤彤的。

   混迹在这些美食之中的还有一些卖奖券的小贩。感谢他们,让我第一次知道赌博的危害。一毛一次最多能中十元的抽奖从未中过,两元一次能中高达一百元的弹球成了零花钱收割机。一堆畜生在人畜无害的学生面前卖力炫耀自己的诈骗技术,把人性最根本的丑恶洒在还不太会写这俩字的孩子身上。我这么重的文笔你应该看得出来,我被骗了不少。

  自那以后,我就一直感慨自己运气不好。

  终于等到回家,可以吃家里的饭了。若不是家里的饭太香,我险些忘了这是篇写食物的小文。我妈作为非知名的美食发明家,会把各种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动植物用匪夷所思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既有创意又极其富有美感。在吃下去之前,甚至难以辨别眼前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吃的。这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父母动筷之前坚决不吃。他们夸我懂事,可又哪里知道一个孩子的生存之道如何不易。

后来做饭的掌勺人成了我姐,比起我妈,我姐的菜要更胜一筹,经常徘徊在能吃和不能吃之间。一块肉煎得一面糊一面不糊,要像吃西瓜一样把不糊的吃掉,寓教于乐,极其锻炼牙口眼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不过这些美食还是随风而去了,如其他回忆一般,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总是会想起来,然后感慨时间飞逝。我不算很顺利的挨过上学,之后工作,忙碌,苟延残喘。包子铺在我上初中时因为拆迁关门了,据说老板拿着一大笔钱逍遥快乐;我妈生了病,再也没办法给我做饭;我姐嫁了人,美食的‘受害者’成了我可怜的外甥。只有学校附近的炸串涛声依旧,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回忆。

现在的我经常点外卖,偶尔做些炒菜证明自己还没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做菜时我总能想起曾经在锅台这忙碌的母亲与姐姐,我思索着她们做菜的方法,只要都避开,就能做出还算可口的饭菜。

或许明年,我会在某个小学门口开个包子铺,用我童年的味道向他们讲述,他们从未察觉的幸福。

                                                   —— 《其实最开始写的是个广告,突然想自己留下》

                                                                                                               忆情 23.6.15


(封面是我做的晚饭,能猜出来做的是个什么嘛)

 


童年美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