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乌龙箐组之王——昆明关山虾(Guanshancaris kunmingensis)

2023-04-23 23:50 作者:烈焰之魂Fire_Soul  | 我要投稿

        Hello,大家好。这里是新人科普up主炽魂Fire。今天介绍的是上个星期刚刚定属的昆明关山虾(Guanshancaris kunmingensis)。

        早在2013年,昆明“奇虾”(‘Anomalocaris’ kunmingensis)就已经被命名,但是直到十年后的2023年,这个“无家可归”的类群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属——关山虾属(Guanshancaris)。其属名来自发现它的关山生物群,种加词则来自于云南省会昆明。(诶?这命名怎么这么眼熟?维多利亚赫德虾默默点了个赞)。

        昆明关山虾发掘于乌龙箐组(原沧浪铺组乌龙箐段)的关山生物群。目前发现的化石仅有前附肢与部分头甲,但是根据化石丰度推测,关山虾可能是该生物群最优势的射齿类,或许能达到玉案山组(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双肢抱怪虫的优势程度。同样的,关山虾作为乌龙箐组的顶级掠食者,被认为是一种巨食性掠食者。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几块关山虾的前附肢标本附近,发现有破碎的三叶虫壳或者腕足动物的壳。等等,前附肢?这有可能可以表明,关山虾仅仅依靠前附肢的力量,就能够将三叶虫或腕足动物撕开,然后送到后方坚硬的口锥(可能会有gls)中食用。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彻底否认有些人提出“奇虾吃不动三叶虫”的论断了。

关山虾正模标本WLQ GLF 02,可以看到它的前附肢前端似乎撕碎了一只三叶虫(蓝色部分)

        关山虾的化石目前仅发现了前附肢,部分头甲以及口锥。相比于其他的射齿类动物,关山虾与薄刃虾(Laminacaris)二者形态非常相似。它们的前附肢都是属于2柄节+1螯节类型。关山虾第一柄节(靠前的那一节,p1)与第一螯节(po1)均有成对的基部大刺,但是与抱怪虫(Amplectobelua)不同的是,其pe1相对要长一些,且不同个体间与en1的长度比例有区别:有些标本pe1较长,有些则是en1较长。有可能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有可能是关山虾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异速生长现象。

昆明关山虾正模,示较大的en1
昆明关山虾标本,示较大的pe1

        关山虾P1的内叶有前后各1的辅助刺,而en1则含有一根后辅助刺与2~4根前辅助刺。与薄刃虾不同,关山虾辅助刺与内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关山虾的附肢内叶还存在于po2~po11,po11~po13还具有背刺,最顶部一节(po13)还有一根粗壮的端刺,能够做到有效杀伤猎物(手撕三叶虫啥的肯定有它一份功劳)。

        关山虾前附肢的螯节高-长比大约为2:1,虽然比不上兰氏虾的5:1,但是也算是较大的高长比了。与大多数射齿类相同,关山虾奇数节附肢内叶比偶数节要稍长一些。

昆明关山虾前附肢复原模式图

        关山虾的口锥可能是典型的四放射型口锥四块大齿板向内侧突出,紧靠大齿板的是几枚中齿板,小齿板则在大齿板形成的空隙之间,大约是45°角的位置。

昆明关山虾口锥复原,图源@ni075

        在标本WLQ GLF 04中,我们可以看到关山虾残存的部分头甲,包含了H-e与P-e两部分,其中H-e接近方形,可能是不完整的原因;而P-e呈现较好的近椭圆形,长轴长约为13.4mm,短轴长约为4mm。

标本WLQ GLF 04,图中灰色部分为头甲

        在新发布的文献中,关山虾被归类到抱怪虫科(Amblectobeluidae)中,原因是因为它含有基部大刺,以及具有en5>en3的特点。不过,单单凭借这种性状,并不能去判断它是否属于抱怪虫科,因为筛虾科(Tamisiocarididae)似形兰氏虾(Ramskoeldia consimilis)也有这一特征,而抱怪虫科里拉虫(Lyrarapax)却并没有这样的内叶分布。并且从现在的研究成果来看,射齿类的分类是非常难以建立的。不过为了叙述的需要,也为了方便了解关山虾,这边采用了2022年曾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关山虾,薄刃虾与开拓虾(Innovatiocaris)一同放在奇虾亚目的基干位置。不过,由于奇虾类之间的关系在这几年不断变化,关山虾的位置或许也会在后续的研究中一点点的改变。或许,当它更完整的化石被发现时,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发现吧。

        最后,感谢各位大佬的帮助。


乌龙箐组之王——昆明关山虾(Guanshancaris kunmingensis)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