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德人民军士气与素质显著高于西德吗

2022-06-21 05:37 作者:千秋霜叶  | 我要投稿

虽然东西德综合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如今已经广为人知,但还是有一些人从其他角度论证东德人民军作战能力强于西德国防军,最为典型的就是所谓东德军队士气和训练素质更高,诚然分析一支军队的实力时,从士气和士兵素质的角度考虑也很重要,但东德对比西德是否有这些优势,以及这些优势能否弥补纸面实力上如此巨大的差距,恐怕还有待深入研究。

首先是士气方面,也就是很多朋友口中东德人民乃至军队比起西德最大的优势—-精气神,认为在这个方面上东德能对西德形成显著优势的朋友们大多对于东德这个国家的了解仅限于其社会制度上,让我们结合史实分析一下。

1946年时,斯大林认为整个德国都应当被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中,东部建立的苏维埃德国将会成为西方占领下的西部德国的强力吸铁石来吸引整个德国倒向苏联。然而实际上苏联对于德国的占领政策让“吸铁石”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出现,包括但不限于分割大块重要领土以及大肆掠夺财产和勒索赔偿的行为导致东德政权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严重缺乏民众支持,再加上乌布利希的东德政府发动的快速工业化运动在东德工业设备被大批运走,工业区被割让的背景下不但没能实现短时间复兴,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危机的爆发,大批的东德民众选择通过开放边界的西柏林向西德移居,1953年苏军对于东德民众起义采取的武装干涉镇压更加剧了这一现象,仅1951-1953年,据苏联统计就有超过50万的东德人离开了东德选择奔向西方世界,1956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0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西流不但未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截止1961年时,约为东德人口六分之一的270万东德人通过西柏林西逃,东德人口从1949年的1900万下降至1700万,此后人口外流的数字骤然减少的原因不是东德人不愿意离开了,而是19618月隔绝东德与西欧的柏林墙的修建,赫鲁晓夫承认,东德民心不稳,如果继续让东德最优秀的一批人才西去,最后必然导致经济崩溃,而修建12英尺高,100多英里长的“招惹仇恨”的墙已经成了唯一的办法。

与之对比,冷战前期的西德政府很快获得了合法性和民众的支持,大多数西德人,包括西逃的东德人在知道苏联的统治将意味着什么后都被迫接受了英美的政策,联邦德国更是于50年代中期在阿登纳的领导下取得了部分西方阵营对德问题上的决定权,西德以较快的速度摆脱了战败后的困境并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更能证明东德士兵士气不存在优势的是1956年东德建立国家人民军后曾向全国的共青团员发出了参军的号召,结果却是引发了大规模的退团潮。

修起的高墙终究只能从物理上阻止东德的人口外流,而到了冷战后期,匈牙利当局拆除与奥地利边境墙上的铁丝网后,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就又借道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奔向西德了


如此情况下的东德,明确自己为何而战以至于心怀崇高理想的士兵,其占比恐怕非常有限

    至于士兵素质上,东德人民军仅仅是服饰保留原先风格,内核实质却已经变质,原先第三帝国军人乃至德共地下党员都被安排离开了东德人民军,这样的大换血就导致其素质终究难以与建军时期拥有大量前军事人员且指挥体系一脉相承的西德,即使硬要说东德军队素质强于西德,也远远无法弥补自主研发能力,军工实力以及中后期装备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总而言之,从军队士气以及军队素质角度论证东德人民军的“强大实力”,显然是不合理的。



东德人民军士气与素质显著高于西德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