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聊格斗技1:认知篇(格斗技在人类社会中在占什么样的位置)

2023-06-18 13:07 作者:劳动人民相信奇迹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的话

网上对于武术搏击格斗有很多争论,比如李小龙能不能打过泰森、特种兵和搏击运动员谁厉害、李连杰成龙甄子丹吴京能不能打得过搏击运动员、一个搏击运动员能不能打得过街头持刀的普通人,搏击运动员能打几个普通人、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谁厉害、陈鹤皋的无限制格斗是很厉害还是骗人的,一对一巴西柔术是不是最强,是不是传统武术在国内被国人抛弃在国外被外国人重视等等,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文章来回答这些问题,之所以要做一个系列是因为我希望从零来构建格斗认知,逻辑的科学的从技术的角度来论述格斗这个话题,当然话题很大笔者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读者见谅。

那么聊格斗该怎么聊,先理清格斗的发生发展与历史社会的相互关系,再从技术的角度遍览各个格斗体系,最后做一下总结解决提出的各个具体的问题,使普通人能有个正确的格斗认知以及习练者有所思考,所有人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争论问题的答案。


格斗技在人类社会中在占什么样的位置

持械与徒手 军用与民用

人与动物的区别有很多,其中一项是会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比如造船渡河、结网捕鱼等等,在原始社会不论渔猎还是部落间的冲突,天然的石块棍棒或加工过的石刀石斧削尖的木棍等等工具大大提高了狩猎和战争的效率,同时也使其更残酷更血腥。

可以说从由多个家庭组成的血缘部落,由多个部落组成的超血缘的部落联盟,再由部落联盟演化成的国家,人类从一开始斗争、狩猎、战争就是持械加集体的模式,因为持械的效率远大于徒手,集体效率远大于个体。

自然界中种群中往往最强壮最能打的是老大比如狮王狼王,而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组织化极高的国家状态下老大往往不是最强壮最能打的而是最有组织力最有领导才能的,人类社会的这种组织分工所形成的这种制度这种模式远优于远复杂于自然界其他的种群

因为战斗人员不断参加战斗,久而久之总结实践出一套方法就是格斗技术,所以人类最早掌握格斗技术的就是战士,在和平年代战士回到家乡将格斗技术传于平民用于防身自卫,就是民间武术的由来。

在战场上的就是军用武术,用于攻击杀敌保家卫国,而民间武术就是防身自卫解决纠纷。

防身或防卫安全本质上是由集体(部落/国家)来承担来保卫一个个个体,对外是军队——集体保护集体中的个体免受集体外其他集体(其他部落/国家)的侵犯,对内是法律法规——集体保护集体中的个体免受免受集体内个体的侵犯,总之不论对内对外都是为了维护集体的稳固和发展。

所以民间武术作为防身自卫的公用和有效性上是以整个集体/环境为基石而存在的。举个例子,在国内作为平民的我们会纠结防身是学泰拳还是拳击,那么在美国的某些街区防身就需要格洛克加射击课程和危险识别的能力,以及在某些国家防身就会花重金请安保团队和升级安保系统。

侠以武犯禁,士农工商的社会,民间的习武者不适生产惹事生非又结成小圈子和反政府武装有勾连或者本身就是反政府武装比如反清复明。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维护集体的稳固和发展就需要对内控制,对民间的武术习练者的态度不同时代有松有紧,但总方向是控制,一方面是吸收比如武举招安,一方面是打压比如禁刀禁武。

在民间武术作为防身自卫一般以兵刃格斗为主要方式,因为兵刃效率远高于徒手,只有因为国家管控的因素才转入以徒手为主的方式,比如民间反清复明,政府管控兵刃,所以会有化枪为拳,徒手模拟兵刃格斗,防止起事时手疏。

徒手格斗的产生是因为国家作为一个大的集体对集体内个体安全的保护(自己不需要兵刃保护自己)和对集体内个体行为的控制(防止你拿兵刃伤害别人以及国家),作为一种的低烈度冲突的防身术而存在,这里我将它定义为【城市中的防身术】。


好,聊到这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有人说传统武术是杀人技所以上不了擂台,这种说法正确吗?

我们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武术,什么是杀人技,擂台是什么样的格斗模式。

现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作为门派传承产生于明清(主要是清朝),师带徒模式的民间武术,有兵刃有徒手。

可以快速致人死亡的部位不外乎心脏和脑,所以徒手对于头和右胸的打击以及对颈部的打击和绞折的技术会快速致人死亡,兵刃即使不是对重要部位捅刺切割,只要使血管造成大出血也会使人陷入缺血性休克乃至脏器衰竭而死,从格斗模式伤害等等来比较,兵刃效率远优于徒手,杀人技主要指的是兵刃格斗,徒手格斗可以致死(心、脑)但不是不是杀人技。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各种文明对于一个人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允许的,使用暴力的权力只能是国家掌握,技术的掌握需要熟练需要多次练习,传统武术或者说民间武术是没有这样的环境,反倒是战场上杀敌的军用武术有这样的环境。

模式与体育化

对手死亡为目的的格斗为例,徒手vs徒手 效率低,升级武器 长剑vs徒手 效率变高,对手也升级 长剑对长剑 攻高防低双杀成主流,即使你技术好杀死对手也要面临被对手重伤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变为轻伤甚至无伤而向防具发展,比如在头上帮一块铁片就有效降低死亡率,最易致死的是心和脑所以最早出现的是头甲和胸甲,这样臂腿又成为了目标所以有了臂甲腿甲,当人类全身都被铁片包围长剑格斗模式就发生了改变,作战模式——由无甲剑拉开距离变成有甲剑近身缠斗持剑身的砸击捅刺摔跤,武器模式——武器变为铁锤砸击和匕首刺向盔甲缝隙因为效率比长剑劈砍高

在自然演化的环境下(这词可能不准确,能表达意思就行)都是不对称性作战,因为更高效更可靠。

你用刀我用枪,你用枪我用炮,你用炮我用坦克飞机,你用坦克飞机我用航母导弹,你用常规导弹我用核武...........

同时这种备赛模式也影响了作战方式使之差异性越来越大,无甲剑与有甲剑的不同,兵刃与射击的不同,步坦协同与导弹制导的不同,使其操作简便和依靠装备。

对称的公平的格斗环境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比如体育、决斗。

也就是说不对称性作战是主流,对称性作战是非主流。

军用武术以团体持械为主,主练队列战阵,一个个人组成一个刺杀单位,一个个刺杀单位相互协作成为集团。层级 弓-枪(矛)-刀-匕首-白打,徒手作为提高身体素质,辅助兵刃格斗和在极端情况下作为最后防线而存在。

军用随着时代发展不对称性越拉越大,从操作刀枪(矛)(军用武术)到操作手枪长枪飞机大炮航母导弹(操作技术),越来越依靠装备和需要操作装备的身体素质,持械(刺杀)和徒手格斗保留但被弱化。

民间武术以个体防卫为主,技术的发展需要交流就会形成习武人的小圈子,并以模拟血缘形成师徒关系,商业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社会团体等等是明清(主要是清)成为民间武术发展的高峰,门派也大多产生在此时,兵刃格斗逐渐被限制,徒手成为主流。

因为有模拟血缘形成师徒关系和习武人的小圈子这样的模式,就会用各种各样的规矩来管理,练习传承就会保守化神秘化,实战对抗也变得熟人化模式化和规矩化,比如接手推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条件实战,练习套路化体操化强身养生化和把式化,逐渐对抗性丧失。

镖局源于人身依附的解绑和商品社会的发展,走镖走的是熟悉的路线,不熟悉的路线也不敢走,依靠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社会关系包括官府和土匪,押镖的都是带有兵刃棍棒不会徒手押镖。

当然传武还有很多可聊的但我不想在这里多费笔墨,仅仅作为一个认知大框架来谈,后面会聊到传武的格斗模式的由来,和接手模式的效率问题。

传统武术在传承习练上的保守化神秘化不独中国,西洋中世纪的剑谱用歌诀写成防被破译,东洋古流门派众多支离化严重神化幻想化,在近代被提炼有效技术增加对抗性和保护性就是体育化,使参加人跟多使其竞技化,体育使武术其提高了水平,也使其更细化。

常常听说某种拳原汁原味更古流,其实只要对抗技术就会发生改变,除去无效技术保留有用技术,在交流中吸收别的流派的有效技术等等,原汁原味只作为一个历史武术有参考价值,作为对抗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


官方对民间武术/传武的态度和看法,从明清戚继光的著作和俞大猷反传棍法到少林,到民国民间武术公开比武及对拳腿格斗的探索,以及新中国80代散打的起源等等可以看出

民间对民间武术/传武的看法以2017年徐雷比武为明显的分界线

武术相关行业自我的看法等等


武术格斗有很多的公用比如祭祀、娱乐、表演、健身,但最重要的是格斗这个功能,所以从技术的角度去聊格斗才能抓住本质。风格流派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打摔拿三者什么关系,下一篇我将会从几个维度来探讨格斗技术

聊聊格斗技1:认知篇(格斗技在人类社会中在占什么样的位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