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千叶雅也:当不了思想大师的我们如何当思想小师

2022-03-23 18:26 作者:论哲三号机一一0ffical  | 我要投稿

千叶雅也:当不了思想大师的我们如何当思想小师
屋顶现视研 2022-03-22 


千葉雅也(ちば まさや):1978年生,日本著名的文化批评家和哲学家,和东浩纪是同时代的理论发明家,其博士论文《运动的限度》(『動きすぎてはいけない』)重新发明了德勒兹的思想,狠狠震撼了一批日本蛋头学者。其文学创作亦有一定影响。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了法兰西现代思想,以后结构主义的代表德里达、德勒兹和福柯为中心,旁及了他们与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这大概是现代思想的大体格局。

在这之后,我想再论述一下21世纪以来的最新哲思演进。这就是所谓的【后-后结构主义】,亦即是后结构主义之后的思想。在介绍凯瑟琳·马拉布和昆汀·梅亚苏这两位新生代思想家之前,我想自己总结一下上文中的法国现代思想家构建其理论的方式,亦即,斗胆以图解的方式总结 【法兰西现代思想的建构方法】。

通过我的论述,读者也许能熔铸现代思想的精髓,然后提出新的问题。换言之,我想论说的是某种原则,通过这种原则,读者可以提出现代思想式的问题;更大胆些,读者可以依循这种原则,一跃而上,成为新的现代思想家。本书这样的【入门书】恐怕前所未有吧。

顺带一提,下文的论述基于我之前在一桥大学的哲学方法论研讨会上的发言(第十九次一桥大学哲学×社会思想学会研讨会【哲学研究的比较——从方法、评价和教育的角度】)。在那次会议上,分析哲学、哲学史和现代思想领域的专家解释了各自领域的方法论特点。我以【法国现代思想的新颖性是什么】为题做了发言。

例如,当德里达登上儒林舞台上时,他如何彰显自己学术工作的创新性的?我在下文会提及的马拉布是德里达的弟子,她又如何将自己与德里达区分开来,别立一宗?德里达本身就是擅长夺胎换骨技术的创新者,马拉布要更进一步点铁成金,强调自己的创新性,这是何以可能的?

图片
马拉布

新颖性、差异化云云,这些说法可能更像大厂投行宇宙的鄙俗黑话,不够清贵,不够风流,不够儒雅。但是不强调自己独创性的学者,也活不下去。从这种角度看,(人文学的创新)也有一部分商业性的原因。



毁经造经的四个发明原则



我的假说如下:观察法兰西现代思想的具体建构,可以总结出三到四个原则。它们是:1.他者性原则;2.先验性原则;3.激进化原则;4.反常识原则。第四项可能有一点多余。



按顺序论述如下。



1.他者性原则:基本上,当现代思想谱系中出现新作品时,我们会首先发现,这一新作品发掘了前一时代思想/理论/system中排除/遗漏的他者性。存在一些他者X,他者X被这些先在的思想前提排除了。虽然这么说不体面,但是这其实就是【找他者】。下文会举例说明这一点。

2.先验性原则:设定【先验的】思辨层次。可以视为【根本的前提层次】。正如第四章所解释的,先验是康德的概念。不妨用俗话重述一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是有某种前提的,亦即某种人类精神的系统,或说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种OS被康德称为【先验的】。根据康德的这一定义,当我们系统地(systematically)设定某事物所依据的前提时,我们称这种(思辨方式)具备先验的性质。

在现代思想中,新理论致力于发掘以往理论(忽视)的先验性根基,以这种方法,新理论才得以成立。这种根基的发掘工作,依循着第一原则【他者性原则】。旧理论排除了他者X,通过建构一个不排除他者X的更根本的先验层次,我们造出了新经文。

3.激进性原则:这是法国思想的特点。现代思想常常把新的主张推向极端。论证的核心朝向被(旧思想)排除的他者,但它一直以非常极端的形式呈现。捉住被排除的他者X,将其推演至极端,然后创制出新的先验层次。

4.反常识原则:对他者性进行激进化处理,往往与健全常识相互抵触,导致读者有些难以接受。但是现代思想(的结论)实际上是健全常识世界背后的东西,毋宁说健全常识是由这些反-常识支撑起来的。反-常识之物是(健全常识的)先验前提,最后完成了这样的颠倒。


(以下千叶雅也举出三个现代思想家为例,解读水平和大陆研究界相差无几,没有译的必要,故略去)


德里达——原书写(略)


德勒兹——朝向差异自身(略)


列维纳斯——另外于是(Autrement Qu'Être)(略



形式化的四原则


上文用三位思想家,演示了四个原则的具体用例。现在进行形式化总结。



①旧理论表述了一个稳定的结构S1,S1或明或暗排除了他者性X,首先必须嗅到这一点。(他者性原则)



②然后提出问题,声明S1并非根本的结构。正因为S1并非根本结构,所以不得不排除了X。由此思考作为S1(先验)条件的结构S2.在S2中我们可以正面思考X。(先验性原则)



③在结构S1中,X只是附属的要素。但是现在,我们将X进行激进化,在作为新原理的S2中思考X,最终论证出X实际上是S1的先验条件。将S2加以系统表述,同时就可以造出突破惯例的新概念。(激进化原则)



④努力将S2拱出历史地表,最后拈花微笑,汇出与健全尝试相背离的结论。(反常识原则





向后-后结构主义迈进



现在开始论述更晚近的思想。这就是【后-后结构主义】的时代。我将凯瑟琳·马拉布(1959-)和昆汀·梅亚苏(1967-)指认为这一思潮的旗手。

在解构各种二元对立的同时,后结构主义却又建立了一个更大的二元对立——同一与差异的对立,并且偏袒差异的一方。然而,我在本书中强调,必须进一步解构同一和差异之间的二元对立,因此,空洞地高呼【差异万岁】是可疑的,差异和【临时固定的同一性】的共存也是可疑的。当然有人不会怀疑这些。但富有智识的人士总能够看出,空谈【差异万岁】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21世纪以来,后结构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就是以进一步解构同一与差异之二元对立的方式进行的。然而,在我看来,在这一问题意识上,日本现代思想反而首着先鞭,并且给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答卷。但西方的学者不知道日本已经存在这一独立的思想脉络,正在重新发明轮子,试图完成这一新的思想任务。



图片
卧龙凤雏宇宙



马拉布——形态的可塑性



尽管这种表述可能不够高雅,但【逆向发明】这个词确实道出了后-后结构主义的精髓。后-后结构主义是对现代思想中【迈向差异】方向的反拨。换言之,我们要把同一性重新请回来。然而,这并不是说差异是不重要的,而是说,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差异的思考,我们需要重新开掘同一性的潜能。

【逆向发明】的鲜明例子是马拉布。马拉布的博导是德里达,博论是黑格尔,主要的道统自然是德里达的思想。德里达的儒话无非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书写,文本在不停地出偏差,延异的运动在起变化,云云。马拉布一跃而上,浮出儒林地表,指出我们需要重新强调同一性的方面,亦即她所谓的【形式】(form)。要重视形态的改变(而不是能指延异的老一套)。大概就是这种【逆向发明】。

在我的阐释系统里,这就是和同一性重新握手的思想策略。但这并不是要重视同一性本身,而是要表述【有形式的变化】的命题。

马拉布认为,【有形式的变化】是比德里达和德勒兹那代人思想更基本的先验结构。然后,马拉布提出了【一边维持临时形态一边发生差异化】的概念,她称之为【可塑性】(plasticité)。可塑性的概念,马拉布在专著What Should We Do with Our Brain?里面的表述最为易懂。这个概念,在她的其他作品中也贯串始终。

本书中,我一直试图解构同一和差异本身的二元对立,发明了【假固定】这一概念。这固然是我的创新,也是我从马拉布老师那里得到的衣钵。我在巴黎游学的时候曾经师从马拉布问学求道(巴黎十大)。本书的行文线索,多多少少受她老人家的影响。



梅亚苏——绝对的实在及其变化可能性



下一个是梅亚苏。

我将在下一章再次阐述梅亚苏,和马拉布一样,梅亚苏也是一位进行夺胎换骨的改革闯将。他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前提,即一切皆书写,一切皆差异这样的老儒话,并试图从中发明出新意。在同样的起跑线上,马拉布拈出了可塑性的概念,举出【柔化的原理】;而梅亚苏则做出前所未有的【逆向发明】式论证,要求我们思考更为彻底的同一性。

在梅亚苏这里,(他发现的)被排除的(他者X)就是不受人类解释影响的同一性存在=作为物自体的实在。实在仅仅是一个实体,只是存在,和人类给它赋予的意义无关。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是通过与人类意义理解的关系而得到追问的(此处不赘),但梅亚苏试图构想一种和人类干脆利落地切断关系的存在本身。

略加解释。当你构想一个绝对自身同一实在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的无意义的存在,也是没有产生理由的存在。它的存在没有理由,亦即,它是偶然的。绝对的实在,正因为是绝对的,所以是偶然的。(实在本身)并没有以现在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存在的必然性。最后论证出,真正的实在必然伴随着偶然,随时都可能变化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就是梅亚苏的主著《有限性之后》(2006)中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思想框架的因吹斯听的点在于,当我们重提绝对的同一性来反拨差异哲学的时候,因为构想的绝对同一性同时也是绝对的非人类之物,所以同一之物又蕴含了突变为他异之物的可能性,最终反而通向了最彻底的新版差异哲学。



图片
梅亚苏

梅亚苏的道路并非(简单地)反对后结构主义思潮。毋宁说,他通过对后结构主义的(先验)前提进行大力反拨,从而发明出某种后结构主义的反转恶堕版本。



上文所述的马拉布和梅亚苏,实际上重新发明了后结构主义的宪制,将之推向最新阶段。他们毁经造经,重光法统,依循的根本心法实际上就是我上文所述的发明四原则。在本章中,我的论述核心就是如何实操对现代思想的夺胎换骨技术。读者读完这部分,或许可以挣脱束缚,解放思想,投身发明。



顺带一提,在现代思想的研究中,学术小宋江一般不会明确占据梅亚苏这个发明家的生态位,但为了达到思想目的,重新解释德里达或列维纳斯的经文,实际上是基本操作。也就是说,对于发明四原则,清高的再解释派学者实际上只是口嫌体正直,践行老祖宗【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的秦政精神。



正如我上文提到的,列维纳斯思想一般被概括为 "他者 "哲学,但我们总是有可能采取一种反直觉的发明方法,来阐明列维纳斯中和他者无关的部分。换言之,我们可以逆向发明列维纳斯在同一性问题上的论述。



另外,在德勒兹研究中,学界普遍认为德勒兹思想=一切皆为差异,而这些差异是根茎式地相互连接的。我在自己博论中的立场正是一种【逆向发明】的策略——如果你更彻底地思考差异,【切断】和【无关】就会成为新的问题。这也是使用发明四原则来对付旧德勒兹,创造新德勒兹的办法。(虽然四原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技术)





译后闲话:我也曾为楚门的世界添砖加瓦



这段文章,并不是什么顶级的思辨典范,也不是什么珍贵的独门材料,更不是什么正道的学术指南。这四五千字读下来,脑子里只剩下三个字:【不学习】。



不学习,不是因为无心向学,而是因为学无可学。换言之,不是学习主体的问题,而是学习客体的问题。所谓学习主体的问题,无非是好学向道之心被黑暗儒林折断;即使举世沉沦,但我们永远可以选择保卫自己的学术微环境。而学习客体的问题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诚如《普罗泰戈拉篇》中的教诲——我们应该把灵魂托付给谁?如果说知识并非知识,而仅仅是小宋江们的刀笔构陷,学习本身还可能吗?



在千叶雅也的文本宇宙中,现代思想/现代哲学丧失了一切体面,思想本身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篡夺与发明,学习已经变得不可能了。甚至,思想本身可以依据某种原则进行生成,获得一种新的理论,并不比用wombo art生成一幅新的图像更困难。耐人寻味的是,千叶雅也曾经撰过一部畅销书,题目恰恰是《学习的哲学》。



要么闭门读经,要么以吏为师。诚朴敦厚的慈祥儒仙刚刚淡出历史,面目狰狞的学术宋江早已长出 肉翅。造经者治人,读经者治于人,是儒林里不可解构的至为残酷的二元对立。



我们永远可以指出发明家的文本中存在实证性错误,但是这种指控在发明家看来无异于韭菜的亚文化抵抗。熟读AF的梅亚苏小将马上就能看出,千叶雅也对梅氏的总结不仅仅不得要领,而且缺失文本证据,根本不是绝对同一性导出偶然性,梅亚苏的论证动机也并非为了【逆向发明】。具身接触马拉布的欧洲游士马上就会怀疑,马拉布脑-哲学的伟大擘画到底是为了突破德里达窠臼重新点燃思辨火焰,还是底边文科学者试图谋取丰饶的STEM经费。对于这些尖锐的批判,老吏不会说话,只会捏出一张富有东亚特色的,神秘的,微笑的脸庞。



曾几何时,高贵的哲学的研究者无比鄙视费拉文化研究,边缘抵抗成为哲学系boy's club的笑谈。但四条发明规律之下,现代思想和费拉文化研究的差距有多大呢?似乎只多了一条【先验性原则】,毕竟杀马特的亚文化研究永远提不到【先验性】的高度。



我过去曾为楚门的世界添砖加瓦,我现在正为楚门的世界添砖加瓦,我将来还为楚门的世界添砖加瓦。在楚门的世界里,不学习是正义的。

原书:『現代思想入門』(2022)

作者:千葉雅也

翻译:will



本文是原书中第六章「現代思想のつくり方」(

千叶雅也:当不了思想大师的我们如何当思想小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