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日方舟】泰拉军事考据(二)军阵

2021-04-17 20:22 作者:满口的之乎者也  | 我要投稿

基于泰拉世界的武器从冷兵器,初级热兵器,到现代火炮,使得泰拉世界的军阵具备以下几个时代的特征,冷兵器时代,黑火药火器时代,现代战争时代。

首先是最基础的步兵方阵。根据我们信息,我们可以想象在泰拉世界中的步兵大部分是冷兵器士兵,少量法术士兵。而冷兵器时代的军阵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高度的统一以及协调配合,形成局部多打少的局面,最为代表的就是马奇诺方阵和罗马方阵,可以想象这就是最基础的步兵方阵。

 

罗马方阵
马其顿方阵

那么这样的方阵能不能在泰拉行得通呢?答案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如果是纯粹步兵对抗的情况下,采用密集军阵意味着火力的绝对集中,而在泰拉世界铳械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机枪这种对付密集军阵的手段,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密集方阵能否成功呢?

显然不行,因为在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术士干员中分为两类,手一般长的单体术士,以及手短的群体术士。并且还有以物理爆炸物为手段的群体狙击。不难看出这两种攻击方式并不是个性化的,而是能够被统一培养以及复制的。就是说为了对付密集方阵,泰拉世界的军队中必然会有成建制的群体打击人员。因此密集阵型纯粹是在找死。

 

陨星 标准化远程群体攻击作战人员


如果是非纯步兵对抗,那么引入了战略重炮或者是战术级的炮兵的时候,密集方正依旧是找死。

那么现实世界中为了解决会火炮对于密集方阵的威胁,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个是一战前以及一战早期的散兵线战术。即步兵排成一排,排与排之间间隔10米以上向敌人发起冲锋。

 

一战时期的散兵线战术


这种战术能够有效稀释炮火对于步兵的打击能力,同时在那个射程起码400米的后装枪普及的时代,还能保证火力的集中。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一战中这种战术被机枪揍了个稀烂。虽然步兵在二维上确实是分散了,但是在一维上并没有分散,因此士兵们成为了机枪绝佳的靶子。

那么在没有机枪的泰拉世界这种方法能否行得通呢?

显然不行。如果让使用刀剑的士兵们使用散兵线冲锋,那么这样的军阵是没有纵深的,一排一排的士兵没有后方的支援,那么面对敌人的小型三角形突破阵型那么阵线就会被一排一排的重开,面对骑兵等高速突击部队也是同理。一旦为了反突破而结成密集阵型,那么就会遭到敌方炮火的无情打击。

 

骑兵冲击步兵 步兵反击骑兵的唯一手段就是结成反冲击密集方阵


那么如果让弓手,弩手,基础术士形成散兵线呢?前文提到这些人员不是步兵的中坚力量,难以作为主力结阵,并且由于弓弩依靠的是纯动能推动,那么其有效杀伤距离必定不会超过200米,即使是在泰拉人的身体素质之下。法术的话参考游戏中的表现,有效杀伤距离大概在50米左右,和手枪类似,那么这显然不能和一战的步枪比较,自然不能形成有效的散兵线。

那么这里就要引入第二个时期,就是二战即以后的分队战术。

一战时步兵的枪械都是手动的,因此必须依靠多一杆枪来增加火力密度,可是二战之后半自动全自动枪械变成了主流。一个班组的火力远超一战时代的一个班组。并且人员的密集增加也难以更加提升火力密度。

由此,步兵就能够更加分散来稀释炮火,不仅仅在二维层面,更是在一维层面。

而最为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形成,在朝鲜战争中发扬广大的“三三制”。

 

典型中国三三制例图


三三制,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十人左右的班组将被分为二到四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三人左右,班的三个小组一般间隔10到20米,力求一颗炮弹最多只能歼灭一个小组。三个小组可以成三角阵型,倒三角阵型,斜线阵型等交替掩护前进。

那么火力密度远远小于现实世界的泰拉世界能否使用三三制呢?

这里要再引入一个军阵,其可以说是冷兵器战争中的异类,那就是在明中期抗倭战争中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

 

鸳鸯阵


鸳鸯镇是由十到十二人组成的战斗小组,有盾,长矛,勾等各种武器,虽然火力有限,但是敌人难以接近和化解,并且鸳鸯阵阵型多变,在远中近各个距离都能有效杀伤地方,还能有效防护。原本这种对付散兵游勇的阵型,在泰拉世界中变成了主流阵型。

这种为数不多的冷兵器小组居然能在泰拉世界下和三三制几乎完美的结合起来。

假设一个泰拉班组10人,盾三人,矛两人,刀剑两人,弓弩一人,术士一人,剩下一人可能是战斗人员或者是医疗兵或者通讯兵等辅助人员。这样保证了火力层次齐全,火力密度尚可,队形稀释程度高。那么三三制加改良鸳鸯阵就是泰拉世界步兵阵型的主流了。

 

除了纯步兵对抗之外,还有机械部队的对抗。在泰拉世界中,机械化部队可能是与我们现实位面相差最小的部队了,但是也不能说完全一样。同样的,我们将机械化部队分为陆战和海战两种。

陆战部队:其特征就是大量的坦克装甲车等小型载具,炮兵完成机械化,随大部队运动,这些与现实世界的机械化部队基本没什么区别,故略过。

海战部队:首先要说明,泰拉世界的设定中人类能活动的区域仅仅限制在泰拉大陆的一部分区域。有部分大陆因为气候或者地形的原因无法穿越或者居住,而海洋中因为存在着古神,导致无法被人类开发。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海战部队呢?

恰恰是因为泰拉大陆太大了。

对于这种超大型大陆,因为其过大的纵深使得大陆内部将出现极其广袤的荒漠地带,并且因为大陆板块的运动,曾今是海底的地方现在可能是陆地,所以还有可能会出现超大型平原。因此这就奠定了泰拉世界“海战”的基础。

在现实世界中,超大型坦克,陆地战列舰的概念不是没有出现过,二战前,苏联人就提出过陆地战列舰的概念。但是由于其机动性过差,材料学不过关限制了陆地战列舰的大小使得其无法承受火炮的攻击。最致命的是陆地战列舰缺少广泛的施展手脚的舞台。如同在海洋中绝对平坦的水面,战舰可以毫无阻拦的驰骋大洋。但是在地形极其崎岖的陆地,山脉,甚至是丘陵都会阻碍陆地战列舰无法跨区域机动。并且由于其过大的体型,也缺少载具移动手段。所以在现实世界中陆地战列舰就这样被历史淘汰了。


现实中的陆地战列舰 苏联的fmc2c坦克


 

那么在泰拉世界中呢?

首先是技术基础。泰拉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灾,使得城市必须定期迁移才能生存,移动城邦成为了泰拉世界的最主要聚落。那么连移动城邦这种机械巨物都能造出来的技术,陆地战列舰自然就不在话下。

其二泰拉世界存在广阔的超大型平原,其地位其实就相当于海洋之于我们。这样移动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因此可以得出泰拉世界的机械化部队的两种战争形态也就类似于我们现实世界的陆战和海战了。

 

此外还有一个讨论的对象就是泰拉世界的空中力量。从第七章的剧情中我们知道在泰拉世界中载人航天器是极其稀有的,甚至连身为城邦主的魏彦吾都没见过罗德岛的飞行载具。因此成体系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等空战力量是不存在的。


普通整合运动对飞行载具一无所知
普通整合运动对于飞行载具一无所知


但是泰拉世界的无人机技术较为发达。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我们默认泰拉世界的无人机技术基本等价于现实世界的无人机技术。那么在此限制之下,无人机滞空高度时间有限,载重有限,操纵距离有限。那么无人机就不能独立发展出空中战场,只能作为其他部队的支援单位。

目前可以推测的无人机的作用有:战场侦查,轻型火力支援(机载铳,机载炸弹等),战场补给,物资投送,火力指引(乌萨斯的火炮指引机),通讯中枢等。

帝国火炮先兆者 用来指引炮兵打击


【明日方舟】泰拉军事考据(二)军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