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人皆言光刻胶难,可到底难在哪里?(3)

2022-01-21 14:09 作者:硬科技观察  | 我要投稿


一、Money, money never changes


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让我们聊一聊为何这么重要的领域,却鲜有入局者。因为光刻胶确实不是个好生意。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光刻胶行业集市场整体规模小、行业高度垄断、上游产品为高度特化的专用产品,应用面狭窄、技术门槛极高、研发成本极高、失败风险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征于一身,甚至还有不容忽视的政治风险——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假如一家企业真的取得了较大突破,遭到美方制裁的概率不低(可参照AI四小龙的遭遇)。


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个行业违背了几乎每一条客观规律,可以说是要多劝退有多劝退。而这样的特征,在我国面临的具有“卡脖子”特征的细分技术上非常普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是圆珠笔芯的钢珠一样,市场太小,太成熟,其他企业没理由花钱入局强行和垄断公司展开竞争,能不能成不谈,哪怕成了在商业层面也不划算。


典型的“可以,但没必要”。这样的行业,自然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毕竟投资需要回报,需要收益,需要退出机制,而这些“高精尖”领域普遍缺乏这些关键特征,换言之就是想赚钱太难。行业与其豪掷数亿乃至数十亿追求糟糕的预期,还不如直接花钱买成品。


这种“造不如买”的模式,在芯片这种高度依赖国际分工的高精尖行业原本是十分通行且普遍的,整条产业链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是正常生态(例如ASML的EUV光刻机的90%零部件来自进口[1])。


这种源自全球化进程的制造业模式,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虽说国际分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不尽相同,不过望文生义的理解它不会有太多偏差。本文也不是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不会在此讨论这一概念具体定义与全球实践。


只可惜,这种模式也只能建立在“逆全球化”不那么显著的国际形势下。如今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在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可能招致来自大洋彼岸制裁的今天——贵不贵,有没有可能浪费投资还重要吗?现在已经是最基本的有没有的问题了。


可这样一个集众多“反投资”特质于一身的行业又该如何发展?


自然离不开来自政策的强力扶持。只有国家层面给予行业以及社会资本足够的支持,才能激发投资热情,首先解决最基本的“钱”的问题。


其次,国内的光刻胶行业的上下游协同亟待强化。在光刻胶行业更为成熟的日本,为应对高度特化的下游需求、材料规格多样化、技术路线多的产业特征,一众企业形成了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以上游材料光刻胶树脂为例,综研化学专注PCB光刻胶单体,大阪瓦斯化学等专注面板光刻胶树脂,而丸善石化、住友电木等企业负责光刻胶树脂制造。光引发剂也遵循类似的发展模式。


然而与日本不同,国内的光刻胶行业比较分散,产业链布局也不完整,上游的研发、样品导入以及产品验证往往得不到来自下游的支持,企业各自为战。如何全方位的统合产业力量,实现共同发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产业联盟,也需要外界的干预。而这,也离不开国家力量的引领、整合与支持。


最后,虽然强调了诸多困难,说了很多难题,但我国的科研实力正在快速发展,半导体市场在快速扩张,光刻胶行业还有机会,国产替代也还有机会。


我国的技术领域,受起步较晚制约,确实在很多领域比较滞后——但我国有盾构机这样打破封锁,甚至“反包围”重建整个市场格局的先例,也有大型挖泥船这样对外禁运的尖端产品,而这还只是知名度很高的两个例子。


以一句名言做结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希望国内企业加油吧。


reference:

[1] 科创板日报:DUV和EUV光刻机的区别在哪?.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2021.12.21 http://www.ime.cas.cn/icac/learning/learning_2/202112/t20211221_6324996.html


硬科技

在这里看见、读懂和连接硬科技。聚焦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产业,依托智慧芽独特的科技情报数据优势,让读者看见技术趋势,读懂硬科技产业,连接创新未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出品。

世人皆言光刻胶难,可到底难在哪里?(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