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战役:两万骑兵一触即溃,人数稀少的明军步兵却坚持到最后
沈阳失守了,贺世贤战死了,一万五千多明朝守军逃出者寥寥无几,明朝辽东地区的首府辽阳城就近在眼前。不过要打进这座辽阳城,努尔哈赤还需要面对两个难缠的对手,第一个对手是白杆兵,第二个对手是一支拥有六十二年传奇历史的明朝部队,这便是始于戚继光的“南军”,我们现在很多人更愿意称这支部队为“戚家军”。

但实际上,戚继光、戚家军、南军以及蓟州兵变中被杀的南兵和在浑河参战的南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必要重新写一篇文章来说一说(尽量说得清楚明白),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浑河之战,对这些就不多说了。

而白杆兵来自于四川,属于石柱土司的部队,因为其多使用白蜡杆长枪而得名,他的指挥者也很有名:马千乘,秦良玉夫妇。不过秦良玉本人并未参战,带领白杆兵的是秦邦屏、秦民屏兄弟二人。这支援军原本是要来救援沈阳的,白杆兵和戚家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万把人左右,然而就是这万把人,让后金军吃尽了苦头。

最先和后金军爆发冲突的是秦氏兄弟率领的七千名白杆兵,后金政权一方的史料《满文老档》是这样记载这场战役的“汗往观之,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右翼四旗捕捞抵彼,不待绵甲,红巴牙喇兵 至来即进击。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此后,击败其兵,自陆路追杀至河中,尽全歼之”可见白杆兵的战斗力相当强,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还战之不退,活捉后金军参将一人,游击将军二人,明方史料记载被白杆兵杀伤的后金军在两千人到三千人之间。总兵陈策以及白杆兵川军将领周敦吉、秦邦屏、吴文杰、雷安民战死,七千川军只有少量残兵成功逃进了浙兵也就是戚家军的车营之中。

白杆兵战败最大的原因显而易见,就是人少,毕竟努尔哈赤在起兵时就有十万左右的可战之人,到攻破开铁沈阳,李永芳、佟养性等明军降将四处收编明军溃卒,仅李永芳一人指挥的后金汉军部队就达到了一万多人,而奋战于浑河的土司兵只有七千人。第二个原因就是火力,李永芳招降了沈阳守军中的明军炮手,让他们在沈阳城头开炮轰击川兵,炮火所触,无不立碎,加速了川兵的溃败。

川浙两军在到达辽东战场之前,在通州爆发过一次十分血腥的冲突,这场冲突大到什么地步呢,兵科给事中薛凤翔写道“炮声与喊声齐鸣几至天地动摇,城砖与瓦屋皆震”,愤怒的士兵甚至拖出了火炮互相轰击,而引发这场血腥械斗的原因只是士兵之间的口角而已。但这场械斗实际上也是浑河之战的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川浙两军在开赴战场之前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恶劣,这也就导致两军不太可能会相互支援,这也就给了努尔哈赤后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明军川兵战败之后,后金军就进攻在浑河以南五里处列阵的戚家军,此时有三万多明军官兵前来进攻后金军,先吓跑了二百多名红甲巴牙喇兵,然而“待至左翼四旗大军营地,左翼四旗兵即行反击,败明三万兵,追击四十里,杀其三千,然后收兵攻其后营步兵,尽歼之。明三营步兵未携弓箭,俱执丈五长枪及大刀,身着盔甲,外披帛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然我兵冲入尽杀之”其实这里至少冒出了三波明军,首先是所谓“三总兵官之兵”,这三个总兵分别是奉集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

从清初史料《山中闻见录》可知明方在辽阳沈阳一带的部属“叛人李永芳、佟养性日夜引导威胁朝鲜,造勾梯、采木打钉,为攻城之具。志不在小,我不逼敌,敌且逼我。督抚、道将共议战守,抚顺、清河各用大将三员,宽奠一员。抚顺用监军道高出、张慎言、总兵贺世贤、李秉诚、张良策。以副将尤世功充总兵,朱万良将骑,陈良策、童仲揆将步各一万,清河用监军道牛维曜、总兵官侯世禄、副将梁仲喜、姜弼。世禄、弼将骑,仲喜并将步各一万。宽、瑷、用金复道。胡嘉栋守辽阳。总兵官刘孔允、副总兵刘光祚将步兵九千,骑兵四千,水兵七千,更以万人守沈阳。万人守蒲河,七千人守奉集”理论上总兵力共六万七千人左右。

其中朱万良、姜弼二人的骑兵加起来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人,然而这只庞大的骑兵队伍不堪一击,稍稍一接敌就败逃开去,原奉集堡守将李秉诚也战败而走,骑兵逃跑的速度非常快,后营步兵就惨了,那些头戴厚重棉盔、身披厚被的士兵绝望地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和长枪抵抗后金骑兵的进攻,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全军覆没。李秉诚在的奉集堡大战之中就被后金军打得惨败:沈阳沦陷之前,后金军万余人进攻奉集堡,李秉诚以三千骑兵迎战,结果在骑兵交锋之中被击败,李秉诚仓皇撤回城内,城头上火炮大显神威,打死打伤后金军上千人,朱万良率兵救援,万余明军骑兵竟一触即溃贺世贤,尤世功二人在虎皮驿,也不敢迎战。结果到了浑河河畔,二人依旧是后金骑兵的手下败将。

后金军下一个进攻对象就是戚家军(浙军)的车营,戚家军“掘壕布置枪炮盾车以待”,浙军车营装备了大量的轻重火器,重火器有大将军炮,轻炮有佛郎机,单兵火器有鸟铳,三眼铳,同时还有大量的火箭。明军面对后金军的决死冲锋,火器齐发,车营的士兵们一直打到火药用尽,身披重甲的后金军踩着层层叠叠的被打死的尸体冲进明军车阵,浙军兵力本来就少,只有三千名官兵,在后金军的兵力优势之下迅速被击溃。

浙军将领战死者包括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童仲骙,同时还有戚继光的族侄戚金,这位浙军老将少年时先跟随自己的族叔戚继光,后来南征北战,参加了万历三大征之中的朝鲜征倭之战,到六十五岁时死于后金军之手。浑河之战到此结束,白杆兵加上浙军总共只有少部分人成功撤回了辽阳城内。不得不说,此战虽然以明军的失利而告终,但却也给了后金军沉重打击,人数少的可怜的步兵在全军覆没之前给了后金军巨大的杀伤,明朝史书中评价道“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有侥幸逃生的川浙军士回到辽阳,拒绝受赏而要坚持战斗位主将报仇。而朱万良,姜弼等人拥有两万多名骑兵,结果却一触即溃,这表现实在是很难说的过去。

虽然明军在这次战役中又损失了一万多人,在辽阳城之内还有两万多人的守军,他们能否保住这座明朝经营了二百多年的辽东首府呢?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