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绿皮书》一个受益匪浅的故事
电脑旁边放着一杯拿铁正在冒着热气,回想几小时前,在电影院观看的《绿皮书》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呢,似感动但非感动。这种复杂的情绪就在我的心里徘徊,看来一时半会是消逝不了了,那么我就来讲讲《绿皮书》的故事吧

托尼,一位意的社会底层粗鲁庸俗的白人。
唐·雪利,一位黑人世界里孤僻高冷的顶层黑人。
看似在阶级种族性格乃至兴趣截然不同的两人,在机缘巧合的认识,来了一段与其说是一路南下的音乐巡演,不如说是以单枪匹马之势一路向南与种族平权做着斗争的故事,也正是这段路程,让两人放下偏见与隔阂,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故事并没有太大的起伏转折,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融化了观众的心,作为最佳影片传递的政治思想就像一篇好学生写的满分作文,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入的同样的情景,再现故事的坎坷与挫折。
无论过程多坎坷也要用真善美来画句号,在向世界呼唤爱与人性。
“世界上的人之所以孤独,都是因为害怕迈出第一步”——托尼
托尼的人物刻画很饱满,虽然是白人社会最底层的人物,随地小便,吃食大快朵颐毫无形象可言,偷东西还和人赌博等等。但语言行为的粗鄙也不能掩饰他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正直义气。毕竟不是多有披着尊贵头衔的都是善良的化身,反之也不是所有的外在低俗都是真正的低下。当然人物的内在映射源自于她有一股健康温馨的家庭气氛,开篇用短暂的篇幅描写妻子对黑人工作者的态度,就侧面烘托妻子的包容与善良,为托尼最后能坚持完成工作人物埋下伏笔。虽然厌恶黑人,但出自家庭支柱的责任,还是一别不愿意,一边接下了工作,一路上从开始的怀疑嫌弃带有偏见,到慢慢的出于本心的善意顶下所有麻烦和不公,到最后卸下所有有色眼镜,用真实的幽默和温暖吧冰山般的唐融化。尤其是两人一起在车上吃炸鸡时,大概就是全片最开心的高潮了,唐终于在托尼的半推半就的怂恿下吃掉了炸鸡,也足以印证托尼“胡说艺术家”强大的却说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涉过程中,在唐身上找回了捍卫尊严的意义,而唐在托尼的身上体会到了朋友的保护,家人的爱。
“博士,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

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一个是经过一片田地的时候,托尼在路边修车,唐从车里走下来,对面农作的黑人同胞们和雪利互相观望着,那一刻阳光打在唐的身上,对面的黑人静立不语,像是梦里才能出现的画面一样不可思议,真实却遥不可及,导演在此处没有给任何台词,大面积的留白,镜头的转换,给观者一个人性拷问的空间。

再一个是唐第一次教托尼写信的时候,他虽然端着架子,可嘴里浪漫的情话到了信纸上却变了味,看托尼写错,又耐心的说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而托尼也一改往日的粗犷,坐在那里乖乖地听唐慢慢的写。镜头给到两个人都穿着黄色的衣服,这一刻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融合的黄色,之前那个厌恶黑人的托尼已经慢慢的消失了,他开始慢慢的接受了唐的融入,随之行程和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变化的生动。

文章的最后,通过《绿皮书》在想我们说:
走出自己给自己圈套的世界也好,
亦或是,打算和自己的种族的人化解,
一起为后来的黑人平权运动战斗也好,
都让人看到对未来公平公正的世界赋予美好的希望。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改编
希望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电影院叫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看这部喜剧/剧情/传记
可以的话帮我点一个赞我会好好谢谢你们的!(新的章节马上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