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子兵法》(九)九变第八

2020-04-29 00:12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鸡蛋碰石头,碎的总是鸡蛋。原因很简单,石头比鸡蛋硬。

两个事物天然所具有的属性差异,就称为“本性”。本性是不可改变的。作为经验和知识,本性也被看做是“常识”。

事物的本性不可改变,但事物本身却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了的事物,就会产生新的不同于本性的特质。我们将鸡蛋装进一个特制的铁盒子,再去碰石头,碎的就是石头了。

能够改变事物的特殊条件,就称为“外因”。

“有利”和“不利”,其实就是两个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差异。差异只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性”,二是“外因”。

本性的差异,如果对我方有利,就要尽量消除外因的干扰。如果对我方不利,就必须借助外因。

孙子兵法中所涉及到的战争,还只是地面作战。不同的地形环境具有各自的特殊属性,这就是“地形”本性。

地形可概括地分为五种。

①圮地无舍。圮地,泛指一切难以展开行动的地形,比如山林,沼泽,危崖,险滩。进一步引申为,不可在危险的环境中停留,特别要慎重地选择军营的设置地点。比如附近有河流时,军营却设置在低洼地带。古代战争中多有“蓄水攻城”的事例。

②衢地交合。衢,是四通八达的道路。衢地,就是交通便利,容易聚集四方之力的地形。

③绝地无留。绝,在这里表示“隔绝”,缺少外界的供给。人必须通过每天的消耗才可以生存。没有外界及时地补充物资,每天的消耗就足以拖垮自己。

④围地则谋。围地,是易入难出之地,因而容易被包围,最常见的就是山谷地形。围地向来是最佳的伏击场所。在行军中难免要从“围地”穿行。敌方如果必须经过围地,就要伏击它。我方如果必须经过围地,就要有策略地通过。

⑤死地则战。死地,是无处可逃之地。它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四面都被敌人包围,另一种是被地形阻碍,比如困在山谷之中,或者前有敌军,后有悬崖或者大河。身处死地,又被敌人围困,不战就只能坐以待毙。

我方要利用地形的“本性”,制造有利条件,避免不利影响。敌方当然也会同样这么做。

对我方不利时,敌方没有行动。对我方有利时,敌方不得不动。

军队最具有特殊性的特质,就是整体的行动,必须听从主将的指挥。极端来说,如果我方可以假冒敌方主将的名义,自然可以轻易击败敌方军队。

主将也是人,人同样具有“本性”,表现为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主将不利的性格,也可以分为五种。

①必死,可杀也。必死,本意是主将勇悍不怕死,引申为不得不进攻,至死方休。这样的敌人,可以诱敌入伏,以优势兵力消灭他。

②必生,可虏也。与必死相反,必生是死不得,不能死。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死不得,就只能处处避战。这样的敌人,可以将他逼入绝地,不战也是死,为了不死只能束手就擒。

③忿速,可侮也。忿速,就是性格急躁,容易被激怒。愤怒的情绪中,就会丧失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④廉洁,可辱也。廉洁,意为主将爱惜自己的名声更甚于胜负,将自身置于全局之上。这样的敌人,就可以让他不顾安危,一意孤行。

⑤爱民,可烦也。仁慈怎么也变成缺陷了呢?民,在军之外存在。爱民,就是将兵力扩展到更广大的范围,分力则弱。


《孙子兵法》(九)九变第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