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和冬不拉:在伊犁草原上,我们彻夜喝酒唱歌跳舞



大家好,我是张智,旅行者乐队的主创人员,在乐队担任作词、作曲还有主唱,还有一些冬不拉、吉他、氛围音乐的演奏。我平时住在丽江,每天就是创作,有时候出去演出,大部分是退休状态。
刚才演奏这首曲子来自于200多年前,哈萨克斯坦的冬不拉演奏家迪娜(Dina Nurpeisova)老奶奶,包括指法,都是她自己独创的一种风格,她被公认为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家。
墙上那张照片就是我08年与老师的合影,那是我第一次认识我的老师——哈萨克族的著名的作曲家黑扎提先生,他创造了冬不拉的另外的一个流派,现在很多哈萨克斯坦人都在学习这种的演奏方法。
很可惜那段时间,我去找他的次数比较少,再加上语言也不是特别通畅,所以没有学到黑扎提老师的精髓,是他的挂名弟子。

现在的很多演奏家学习的是哈萨克斯坦院校里面很专业的冬不拉演奏。但黑扎提老师是自成一派的,他独创的穿指手法在代表作《山鹰》《蝴蝶》中都有体现,《山鹰》就像是鹰在天空中盘旋,手指包括他那个扫弦的动作就像鹰震动的翅膀。《蝴蝶》的指法就像蝴蝶在草丛中飞舞穿梭,是非常好听的。
我是在新疆出生,也算是疆二代了。一直跟着油田到处四处迁徙,居无定所。我最早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些民谣或摇滚乐,但它们没有让我真正的觉得能够打动或者震撼我的。
我第一次见到冬不拉是2003年的时候。夏天,在伊犁的草原上和三个哈萨克人,我们彻夜喝酒唱歌、跳舞,冬不拉的这两根弦,能够弹出像千军万马般,或者是很细致的,天鹅羽毛的振动声、水滴声,还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很多的声响,让我觉得非常的神奇。
伊犁之夜后,我满脑子都是冬不拉,于是开始搜索这方面资料,学视频,或者是亲自去牧区拜访音乐家学习,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收获。

后来我在北京待了一星期,听马木尔IZ乐队的排练,他们那时候演奏就非常的精湛和专业了,每天晚上都能听到冬不拉的声音,就像在讲无数个故事,每天像电影的画面一样,听朱小龙、吴俊德、马木尔、张玮玮...所以这个乐器对我的音乐创作也是非常的深远。
注:IZ乐队,由马木尔于2002年在北京组建,早期成员有吴俊德、朱小龙、张玮玮、郭龙等。
在那里生活大概10天后,我决定回新疆,认真的去学习这个乐器,那是我学冬不拉的第一步。


冬不拉的和弦结构是非常的概括的,不像爵士乐或者流行乐里面的和弦非常复杂,但是听起来却优美、浪漫。
我的第一张专辑是在朱芳琼家录的,拿着冬不拉写了一首带有哈萨克族民谣风格的歌曲,就是《尼勒克小镇》。
尼勒克小镇音乐:张智 - 尼勒克小镇

后来我就在吉他中寻找一种相通的演奏方法,用冬不拉、吉他写了一些歌曲比如说《依奇克里克》《流浪者》,它们融合了Shuffle节奏、俄罗斯民谣、哈萨克民谣。这些音乐伴随我成长,又不知不觉又融合到了我的音乐中。
有时候,我觉得冬不拉不受这个时代的影响,2000年前这么弹也是如此,2000年后这么弹也是如此,可能是缘分吧,冬不拉总能有一些古老的东西传递给我的某些信息,使我觉得让欲罢不能。
讲者|张智

自幼在天山南北大漠四处迁徙生活,受当地多民族纯天然的艺术熏陶,成长为优秀的作曲家,擅长即兴作曲,早期创作大量乡村民谣和迷幻摇滚乐的动机。2010年加入旅行者乐团,成为乐队主唱及主创之一。
与旅行者乐团录制发行个人原创作品专辑《尼勒克小镇》《巴克图口岸》,以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理念,多次获得华语音乐大奖。
《尼勒克小镇》获得华语音乐传媒最佳国语新人,入围最佳民谣,年度最佳唱片专辑《巴克图口岸》获 2014 阿比鹿最佳世界音乐奖年度华语音乐传媒十大国语唱片最佳民谣歌曲最佳编曲。2019 年发行最新专辑沙与微尘入围南方音乐盛典最佳民谣专辑
参考资料
[1]https://realworldrecords.com/releases/eagle/
[2]本文资料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 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监制:老猫(鼓童)
视觉:杨建华
摄影:李柯
文编:旷四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