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hiEdit / RPE】 曲线轨迹教程 ·【二】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
【圆周(椭圆)运动】
本教程的上半部分对运动分解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同时对三角函数进行了详细阐释,我们可以从教程前置二的结尾得出我们该怎么写圆的参数方程。现在,我们写出x与y的简谐运动方程:

前文说过,A 控制振幅,那么这里的 A 控制的就是整个运动的“振幅”——半径。振幅越大,运动的“幅度”,也就是半径越大。
如果 Ax ≠ Ay ,感性理解一下,你会得到的就是如下图的椭圆,因为“一个方向幅度大,另一个方向幅度小”。

下面是在RPE中的预览对比。



ω 控制的是频率/周期,也就是说,ω 越大,周期()越短,整个运动周期会“变快”。(公式不能改颜色qwq)
以 x 方向为例,由于原式中 ω 乘在了自变量 $t$ 上,而 $t$ 是一个在0到1之间变化的、很小的值。
我们知道, ω 越大,整个简谐运动就进行得越快,也即对于相同的简谐运动,点如果要运动一个周期,ω 越大用时越短。
我们这里转化一下(固定时间)就可以得到:在相同的时间内,ω 越大,整个运动进行的次数越多。
这就意味着,ω 控制的是锚点在运动中转了多长的圆弧,或锚点在这个运动中转了多少周。
下图描述的是锚点运动轨迹为(从上到下)1/4圆弧、半圆与圆时,参数方程的不同。




可能有同学会问:如果这个圆弧不是我想截取的那一部分怎么办?
还记得 φ 的用处吗?它是用来平移三角函数图像的。由于时间 $t$ 一定,平移操作等效于修改起点,如图(x = $t$,0 ≤ $t$ ≤ 1,图中两条直线截取的部分即为我们截取的简谐运动)。

也就是说,φ 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我们截取的是哪一段圆弧,如下图。




(φ = 2*Pi 时显然与 φ = 0 等效。为什么?看看教程前置一的最后你就知道了())


b 的功能还是那么简单,直接使得函数值增加或减少一个值b,在这里的作用就是移动圆心。


可能还会有细心的同学问:
你这样是逆时针转的,我可以让它顺时针转嘛?
当然可以,我们只需要把x与y的 $t$ 都改成 (1-$t$) 就好,这样它就会完全相反地变化。
(预览轨迹的绿侧代表起点,红侧代表终点)



这些就是曲线轨迹的入门部分。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基础的曲线轨迹,点击生成!
本教程中的动图与图片均为我使用 Desmos 和 GeoGebra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