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后现代理论与二次元(12)——思考一

鸽了好久,赶紧来填坑。
其实最近对《动物化的后现代》的理论有一些思考的,但是大都不成熟,而且我也想从其他的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
这次的思考都是比较宏观的,篇幅也不会很长。

1.“中心”对人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我们需要一个大叙事吗?如果是的话,我们为什么需要大叙事?当然这个问题我现在还给不出很有说服力的说法,但是还是有一些思考。
这个思考其实是从神学的思路出发的。其实我们中国人在讨论哲学和哲学史时,包括讨论很多外国的现象时,总是会经常性地忽视宗教的要素,但其实宗教在西方和整个哲学的发展历程中都很重要。
例如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说他“用哲学否定了神学,又用神学否定了哲学”,即是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并没有完全摆脱神学的束缚,“绝对精神”和“上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黑格尔是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的一个巅峰,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摆脱神学,即说明了在西方,宗教作为一个更早的“中心”,对西方思想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大叙事到大叙事崩坏,某种程度上也是从唯心主义角度出发的一种“无奈之举”,即打破大叙事,让人们“自由”地投身于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中。(当然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还需要验证)
2.消费与生产。
后现代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理论。但是当我们讨论“消费”之前,我们是否还需要讨论另一个概念,即“生产”。
其实马克思的理论发展的一个突破就是把焦点从“交换”转移到“生产”,因为生产才是更加根本的。西方很多学者讨论相关问题时,因为某些原因,是很少去谈及“生产”的,这也是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修改理论的战斗力反而下降,甚至完全失去战斗力的原因。
所以二次元的生产也是一个很需要关注的问题。按照《动物化的后现代》的理论,似乎二次元的生产者只是把不同的萌要素组合起来而已,但真实情况是否真的是这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个系列可能要暂停很长时间了,不过可能会时不时更一些微观的思考。